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首《清平樂》堪稱辛棄疾的另類風格,但卻不輸其豪放作品

這首《清平樂》堪稱辛棄疾的另類風格,但卻不輸其豪放作品

辛棄疾的詞,風格多樣,這是許多詞論家公認的事實,但是辛棄疾的與眾不同,在於他能夠將許多不同風格的詞,都寫出很高的文學成就,這也是辛棄疾能夠在後世名聲這麼大的原因之一。如果我們能夠多讀一些不同風格的辛詞,那麼這種特點便更能感受到。

比如就拿下面這一首《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來說,我們便可以看到辛棄疾的另一種風格特點,說不出是豪放,說不出是婉約,更不是田園、山水、歸隱,總之,並不是單一的風格。

另外,這首詞很大的一個特點,便是辛棄疾所描繪的畫面感和情感的統一。每一個景物,每一個鏡頭,都起到了想要表達的效果,它們組合在一起(甚至連動詞都可以省略),構成了一幅圖景,通過這幅圖景,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辛棄疾那顆顫抖、凄苦的心境,而這種心境,不仔細品味,是很難體味到的,因為辛棄疾在這裡有意進行了掩藏。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辛棄疾的這首小詞,全篇只有8句46個字,但是表現的內容卻十分豐富,猶如一個老電影的鏡頭:夜晚出來覓食的老鼠,繞著床鋪到處爬行,幾隻蝙蝠從室外飛到了室內,圍著燈影翻飛;屋外,風雨交加,被風吹破的窗紙嘩嘩作響;屋內,一位憂愁的老人,獨自一人躺在床上,被驚醒後久久不能睡去。這是辛棄疾看到的、聽到的景象,是辛棄疾獨宿「博山王氏庵」的真實寫照。

作為一個一生都為國家大事而在江南塞北奔波的人,如今失意歸來,早已經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了,再遇上這樣的景象,辛棄疾的心境,可想而知。但他沒有絲毫抱怨眼前的景象,因為他心中所想的,是「萬里江山」,或許他被驚醒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老鼠、蝙蝠、風雨,而是因為「夢中行遍,江南江北」,夢中的他,心憂祖國,才會突然醒來。

辛棄疾的這首詞,從風格上來看,很難歸結為確切的類型,同他幾首著名的豪放詞相比,更是相差甚遠,這首詞,甚至都算不上辛棄疾的代表作。可是,這首詞卻能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帶給我們不同的藝術享受。

文學作品總是能夠反映著作家的心境,反映著作家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無論是詩也好,詞也好,只要付出了真感情的作品,都是如此。而另一方面,大文豪總是不拘泥於一種題材或者一種風格,辛棄疾在繼承前人名家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成就,在詞學史上,是非常少見的。

劉克莊便曾在《辛稼軒集》中說過:「公所作大聲鏜鞳,小聲鏗鍧,橫絕天下,掃空萬古,自有蒼生所未見。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正是對辛棄疾這種多樣風格的肯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話詞風 的精彩文章:

宋詞婉約派集大成者的周邦彥,這一首代表作可謂是精巧華美之極
蘇軾這首江城子,首句便表現無限感慨之情,末句更是令人回味無窮

TAG:史話詞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