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植物間高智慧的生存「兵法策略」他們為了生存使出了「大招」

植物間高智慧的生存「兵法策略」他們為了生存使出了「大招」

長期以來人們都以為植物是沒有感知能力的靜態生長物,我國古代詩人還形象地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來突出植物的無情麻木。然而,隨著科學家對植物研究的深入,他們驚奇地發現,植物不但有情有義,還具有高智慧的生存「兵法」。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自然規律。植物在殘酷的環境中為了生存演繹了一些高智慧的生存「兵法」,令人類嘆為觀止。

角蜂眉蘭:用美人計傳遞花粉

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計是人類戰爭中常用的計謀,然而生長在地中海沿岸地區的角蜂眉蘭也會使用「美人計」。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經科學家證實卻是真的。

角蜂眉蘭在春天綻開花朵,滾圓而毛茸茸的唇瓣上分布著棕黃相間的花紋,模樣像雌性角蜂的身軀,伸向其兩側的花瓣恰似展開的蜂翅。不僅如此,角蜂眉蘭還分泌出類似雌性角蜂性激素的物質。在花間飛舞的雄性角蜂見了,以為是異性,便會鑽進花中企圖交尾。等到知道上當受騙時,身上已經沾滿了角蜂眉蘭的花粉,而后角蜂被另一株角蜂眉蘭的花朵吸引,花粉就傳了過去。角蜂眉蘭就是這樣一次次地欺騙可憐的雄性角蜂,藉助角蜂達到傳授花粉的目的,使自己的後代生生不息。

三角葉楊:用連環計擺脫蚜蟲

三角葉楊,原產於北美洲,葉片呈三角形,有齒,下垂,是北美洲特有的黑楊樹種。三角葉楊的葉片富有營養,是許多蚜蟲愛吃的食物。三角葉楊樹保護自己採用的是「連環計」。

它首先讓一部分葉片分泌一種有毒物質,蚜蟲一旦噬咬了這樣的葉片會馬上中毒死亡。另外,如果蚜蟲飛到那些無毒的葉片上覓食,只要蚜蟲啃食葉片,三角葉楊樹木能迅速做出反應,脫落這些葉子,藉此拋掉許多害蟲。

這使入侵三角葉楊的蚜蟲處於腹背受敵之窘境:有毒的葉片不能吃,無毒的葉片又會帶著它一塊掉落下去。三角葉楊樹的這種連環計謀,只能讓那些蚜蟲對著葉片望而興嘆。

野生馬鈴薯:欲擒故縱救自己

南美洲的一種野生馬鈴薯對許多蚜蟲來說是美味食物。

為了保護自己的葉子,這種野生馬鈴薯會用「欲擒故縱」的方法拯救自己。它葉子上長著兩種纖毛,如果蚜蟲碰彎了其中一種,就會分泌出膠液把蚜蟲粘住;如果另外一種纖毛折了,則會有一種氣體散發出來。

最為奇妙的是,這種氣體竟和蚜蟲在遭到瓢蟲、草蛉幼蟲進攻時發出的警告氣味一樣,蚜蟲就會以為是同類在發警報而趕緊逃跑,從而保證了葉子不受蚜蟲為害。

含羞草:裝羞退敵

含羞草稍經觸摸就會自動地收縮起來。

人們不禁要問,含羞草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在它的葉柄基部有一個膨大的器官叫「葉枕」,葉枕內生有許多薄壁細胞,這種細胞對外界刺激很敏感。一旦葉子被觸動,刺激就立即傳到葉枕,此時薄壁細胞內的細胞液開始向細胞間隙流動而減少了細胞的膨脹能力,葉枕下部細胞間的壓力降低,從而出現葉片閉合、葉柄下垂的現象。經過一兩分鐘細胞液又逐漸流回葉枕,於是葉片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科學家觀察發現,含羞草的這種特性其實也是一種特殊的自我保護方法。它不僅能避開狂風暴雨的襲擊,還能防止動物的傷害。因為動物稍稍碰它一下,它馬上就會合攏葉片,這習慣性的動作往往讓膽小的動物大吃一驚,不敢對它加以侵害。

豬籠草:關門捉蟲

豬籠草,是著名的熱帶食蟲植物,原產地主要為亞洲熱帶地區。豬籠草擁有一個獨特的營養汲取器官——捕蟲籠,它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其形狀像豬籠,被稱為「豬籠草「。

在海南,豬籠草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豬籠草因原生地土壤貧瘠,所以它會通過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補充營養。

豬籠草葉子的尾端長著一些小吊瓶,分泌出花蜜,散發淡淡的幽香。當昆蟲來到瓶口向裡邊探頭探腦時,瓶口的蓋子便會悄悄蓋上,當昆蟲掙扎著向上爬時,倒生的茸毛又擋住了去路,隨後消化液湧出,將昆蟲完全淹沒,直到化為漿液。

科學家形容豬籠草的捕蟲方法是「關門捉蟲」,十分貼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植物是具有智慧的生物,它們也有「記憶」還能整合大數據
為什麼幾乎所有生物體內都會有一些「小尾巴生物」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