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當心!走路姿勢不對,這些疾病找上門!走路姿勢好,不傷腿和腰!

當心!走路姿勢不對,這些疾病找上門!走路姿勢好,不傷腿和腰!

走路如同吃飯、喝水一樣,是最普通不過的事。但很多老人隨著年齡增大,步態開始不穩,走路也走不好。這僅僅是人體老化的表現嗎?可能預示哪些病?又如何應對?接下來一一為您解答。

走路不對會致病

走路姿勢不正確,不僅不好看,還會引發身體疼痛、僵硬,影響工作、學習。日本品川志匠會醫院副院長、昭和大學醫學部整形外科客座教授平泉裕表示,這種傷害往往是潛藏的,不易被發現,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情況進行判斷:

1.走路或站立時,胳膊總是不自覺地置於身體前側;

2.經常駝背;

3.性子急,走路時身體前傾;

4.等紅燈時,總將重心放在一條腿上;

5.無法走直線,總愛偏向一側;

6.總用一側背包。

若出現以上兩種情況,就表明你的走路姿勢存在問題。特別是亞洲人,更要引起注意。因為亞洲女性容易盆骨前傾,走路時支撐腰部的腹肌無法發揮作用,致使腰部負擔大;男性則容易駝背,雙臂垂在身前,使頸部和腰部受力過重,引起疼痛。

因此,平泉推薦靠牆站立法矯正身形:後背貼牆站立,雙目平視,下巴回收;肩胛骨和盆骨有意識地靠牆,張開胸部,腰部和牆壁留有一拳的距離;伸直雙膝,雙臂自然下垂,與地面垂直;挺起上半身,感覺身體在往上提。可在家中反覆練習這個姿勢,直到身體記住它,最後不用靠牆,也能擁有完美的站姿。此外,走路也要保持身姿挺拔,在逛街時看到鏡子,可以檢查一下體態:從正面看,肩膀左右高低相同,頸部和臉部不歪向兩側;從側面看,人沒有彎曲,不駝背。

「步態不好」預示哪些病?

(1)發生過腦中風的病人,行走時一側手臂彎曲內收內旋、貼近身體,同側骨盆上抬、下肢伸直拖地向外劃圈;(2)腦癱病人行走時雙膝內側相互摩擦、行走緩慢拖行,呈現剪刀樣的步態;(3)小腦病變患者多表現為笨拙蹣跚、軀幹搖晃的寬基底步態,不能沿直線行走,尤如醉漢,閉目時因缺乏視覺糾正而癥狀加重;(4)一些罹患基底節疾病存在肌張力障礙的患者,行走時四肢會出現不規則不自主地扭轉、徐動;(5)帕金森病人步態緩慢且僵硬,可見低頭彎腰、屈肘屈膝、手抖腿抖等特殊姿勢,常以小碎步前進,起步時較困難,不能驟然停止和轉身,遇到場地受限或要求同時完成另一件任務時,雙腳像是被粘住、凍結在地上一樣。(4)行走時一側腳尖下垂、抬腿幅度增高,狀如跨過門檻,可能提示單側的腓總神經麻痹;(5)深感覺障礙,如維生素B12缺乏或糖尿病所致周圍神經病的患者,常常存在腳接觸地面的感覺喪失,因此行走時會將腳抬高、向前踢出、而後重重踩到地上以便感知腳的位置,在黑暗環境中因缺乏視覺糾正會明顯加重。(6)行走時挺腰凸肚、臀部左右搖擺蹣跚,稱為鴨步,常見於肌病患者。

走路姿勢好,不傷腰和腿

日本醫療指導員夏嶋隆在「日本經濟新聞」網站載文,介紹了幾種情況下的走路技巧,能夠防止疲勞,保護腰腿。

1.在室內走路。

錯誤:在室內行走的時候(光腳或穿拖鞋),如果能聽到「咚咚」的聲音,就證明你在用後腳跟著地。在邁出腳前,人體會彎曲前腳掌支撐體重,牽連小腿肌肉緊張起來;邁出腳後,後腳跟先著地,腳趾向上彎曲,安定性較差,會減弱足弓緩和衝擊的能力,給膝蓋和腰部帶來負擔。

正確:在邁步時,後腳不深踩,用足尖輕輕碰觸一下地面即可,注意放鬆小腿肌肉;邁出後,用全腳掌著地。這樣,小腿肌肉在鬆弛和緊張間切換,有助於血液循環。應注意步幅不要太大。

2.上下樓梯。

錯誤:上樓梯時,如果將前腳和上半身的重心放在同一側,不但會使身體不穩,前腳的肌肉還會負擔移動身體的壓力,加重膝關節的負擔。下樓梯時,如果將前腳放在身體的中心線,就會破壞平衡,特別是對於脊柱和盆骨僵硬的人,腿部負擔更重,需要扶手支撐。

正確:上樓梯時,兩腳間的距離與骨盆相當,向正上方抬腳,避免偏倚至身體中心;應能感受到骨盆發力帶動身體上樓,而不是用腿部肌肉;頭和腳方向不一,如邁右腿時,頭部偏向左邊。下樓梯時,兩腳間距略寬於骨盆,用全腳掌著地;骨盆隨著前腳微微傾斜,靈活運用脊背的力量,頭偏向與腳部相反的一側,穩定身體。

3.長距離行走。

錯誤:前後揮動手臂的話,背部容易受力,身體很快就會疲勞;另外,步幅會自然加大,不知不覺中就會用腳後跟著地。

正確:上半身保持靈活柔軟,略彎曲手肘,感覺肩胛骨在前後運動,向左右擺動雙手。為配合雙臂和肩胛骨的活動,骨盆會自然向前運動,有節奏地帶動雙腿,不易感到疲勞。

4.背負沉重行李。

錯誤:在背著沉重行李時,身體很容易前傾,左右晃動。如果像走「模特步」一樣,將前腳放在身體的中心,為保持平衡,肩部和脖頸等部位就會消耗力量,給身體帶來較大負擔。

正確:關鍵是縮小承受重力的範圍,盡量將行李貼緊身體,雙腳間距與骨盆相當,向正前方邁步,這樣能夠保證身體穩定性。手臂和肩部搖擺幅度小的話,行李也不會被「甩來甩去」,減少不必要的負荷。

責 編:彥瑩

來 源:人民網健康(ID:rmwjkp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愛科學 的精彩文章:

大怪物逃跑了《Big Monster is Running Away》

TAG:我們愛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