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順豐王衛難破「珍瓏棋局」

順豐王衛難破「珍瓏棋局」

獵雲網註:作為國內快遞行業的老大,面對逐漸放緩且低於行業的增長速度,順豐不得不進入轉型的陣痛期,王衛引導下順豐深層次的變革迫在眉睫。文章來源:子彈財經(ID:wwwhygc),作者:克虜伯。

8月底,順豐控股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顯示:

順豐上半年的營收達到了500.75億元,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7.68%;

凈利潤31.01億元,同比增長40.35%。

從表面來看,順豐在2019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不過仔細分析這份財報,我們還是能發現當前的順豐存在一些隱憂。

順豐傳統快遞業務的隱憂

從過去4個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順豐在今年第二季度之前,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同比增速放緩,本季度增速17.68%雖然超過了上一季度的16.68%,但相較於去年同期32.16%的同比增速,已經差了近一半。

在業務單量方面,順豐上半年有20.17億件單量,同比增長8.54%,而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郵政行業數據,全國快遞企業業務量的總單量為277.6億件,同比增長25.7%;營收總額3396.7億元,同比增長23.7%。

也就是說,順豐的營收增速17.68%和業務單量的增速8.54%均低於快遞行業平均水平的23.7%和25.7%。

尤其在業務單量增速方面,順豐比整個行業的同比增速少了17個百分點。

反觀順豐競爭對手今年上半年的表現:

韻達累計快遞業務量43.34億件,同比增長44.71%;

圓通累計快遞業務量38.03億件,同比增長35.15%;

中通累計快遞業務量53.7億件,同比增長44.6%;

申通累計快遞業務量30.12億件,同比增長47.25%;

百世累計快遞業務量32.4億件,同比增長45.29%。

順豐放緩的增速與四通一達的高增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另外,順豐上半年的財報顯示組成其傳統快遞業務的時效板塊業務營收為267.65億元,同比僅增長了4%,經濟板塊業務營收114.6億元,同比增長15%。

為了能夠刺激市場,順豐從今年5月份開始,就推出了特惠電商件業務,其實就是採取降價方式獲取更多快遞業務量,效果也十分明顯,今年4月份的單量是3.25億件,5月和6月份就分別增長到了3.46億件、3.74億件。

順豐控股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特惠專配並非一個短期產品,中國快遞業的快速增長主要原因在電商件市場,特惠專配主要針對這塊需求。

看來為了能夠獲得更大的增長空間,順豐是打定主意要參與到價格戰里了。

另外,在這份財報中,順豐的新業務(快運、冷運、國際、同城配、供應鏈)成為了亮眼的一筆,各項新業務的總營收佔比從去年同期的16%左右提升到了今年的23.66%,漲幅超過7個百分點。

而這7個百分點的增長中,如果去除今年新增的供應鏈業務佔比3.68%,其他四個新業務(快運、冷運、國際、同城配)的營收貢獻了另外增長的3.42%,這樣看來,順豐的新業務增速也並不高。

還好順豐在去年10月份花了55億收購了DHL的在華業務並成立供應鏈公司。才使得順豐2019年半年報的業績看上去「喜憂參半」。

順豐正在消失的競爭優勢

順豐在國內快遞行業的一哥地位毋庸置疑,今年上半年它的業務單量雖然墊底,但每單的價格高達23.62元卻是遠超四通一達的。說順豐是國內快遞行業的「蘋果公司」也不為過。

而順豐之所以能每單有那麼高的價格,其主打的「時效」就是關鍵的競爭優勢之一。

不過現在看來,順豐在時效上的競爭優勢也正在被多個競爭對手挑戰。

圓通在2018年10月推出了「承諾達特快」品牌,雖然其高管稱並沒有針對誰,但明眼人也能看出它的業務特點與順豐形成了直接競爭。

承諾達也在時效上做文章,透露在同城、經濟圈範圍內可實現即日達、次晨達,跨省重點城市的快件實現次日達的概率在90%以上。

圓通在承諾達品牌上也重點強調是直營體系,這與順豐上市時自稱「A股目前首家採用直營模式的快遞公司」也有對標的感覺。

據說在價格方面承諾達的單價是順豐的80%左右,這對於順豐來說是一個直接的威脅。

中通和申通也沒閑著,相繼推出了「次日達」業務,對順豐形成包夾。在此之前,阿里系的菜鳥公司已經協同圓通、中通和韻達等快遞公司在服飾這一單品類產品上實現過次日達的效果。

同樣是在2018年10月,京東方面也宣布京東物流正式上線面向個人客戶的快遞業務,今年4月劉強東又在公司內部宣布取消配送員底薪,大幅提高攬件提成等提升運營效率的措施,到8月份京東第二季度財報發布時,劉強東宣布京東物流業務已經實現了盈虧平衡,這對於已經連虧12年、去年虧損高達28億的京東物流來說,也算是一個里程碑了。

但對於順豐來說,這並非是一個好消息。

今年5月份,劉強東對外表態:京東覆蓋了整個物流環節,從這個角度來講,京東物流在全國範圍內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物流競爭對手。

最近京東物流又瞄準了下沉市場,提出了要在2020年實現「千縣萬鎮24小時達」的計劃。這對於順豐在時效方面的競爭優勢又是一種迂迴的包抄。

目前的順豐就像是夾在四通一達和京東物流之間,其競爭優勢不斷被挑戰。

王衛尋求破局點

作為順豐的創始人,王衛在創業早期屢次質押家產貸款做大順豐的故事令人敬佩,2016年順豐小哥因為車輛剮蹭被私家車主扇耳光後,王衛衝冠一怒追究到底的表態也著實讓人感動。

但現在王衛需要面對的是更加激烈的競爭,更大規模的物流燒錢大戰。

有人曾統計2008年到2018年這10年里,阿里在物流行業的投資一共是29家,投資規模高達千億,2018年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又壕氣衝天的宣布未來5年再在物流領域投入1000億元。

為了應對多方面的挑戰,王衛也一直在想辦法突圍。

首先就是在電商方面進行過多種嘗試。

商流決定物流,如果在電商領域不能佔領一席之地,在未來的物流行業也將沒有足夠的立足空間,為此順豐從2009年起就一直在嘗試做電商平台。

2009年順豐成立了E商圈平台,從中秋節配送月餅切入電商,隨後品類逐步擴大到手機等電子產品,不過順豐的這次試水並沒有取得成功。

隨後順豐曾在2012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推出了順豐優選、嘿店和順豐海淘(後更名為豐趣海淘)等線上、線下、跨境電商業務,這些業務發展至今雖然有死有活,但一直沒有成為電商行業里有足夠影響力的平台。

2018年9月,成立了6年的順豐優選還進行了第7次換帥,這個被王衛稱為「不能失敗的項目」,在走向成功的路上過的太難了。

王衛在電商領域的試水真可謂是「電商虐我千百倍,我待電商如初戀」。

除了在C端進行電商嘗試,王衛也在B端通過併購補足短板。

長江證券曾經在一份報告中這樣描述順豐:

在產業服務的關鍵成功要素中,順豐在「客戶關係」和「專業能力」方面仍是新手。供應鏈管理基因的缺失,尤其是服務於產業供應鏈能力和經驗的匱乏,更是順豐戰略轉型之中的最大痛點。

現有的自建資源也決定了順豐的合同物流服務將暫時囿於生鮮、食品、醫藥等幾個細分市場,難以滲透到其他行業。深耕基礎物流服務多年,順豐更是缺乏合同物流的人才儲備與管理經驗。

為此,在去年10月份順豐斥資55億收購了DHL公司在大中華區的供應鏈業務,這筆交易的金額甚至超過了順豐2017年全年的凈利潤47.7億元。也足以說明王衛為了順豐向「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戰略轉型下了血本。

這塊業務也沒有讓王衛失望,在2019年上半年的5大新業務同比增長7個百分點中,貢獻了3.68個百分點。

目前順豐的新業務營收佔比在整體營收中從2017年上半年的12.3%到2018年上半年的16.2%再到2019年上半年的23.66%,雖然2年來有超過10個百分點的增長,但想要成為順豐新的業務增長引擎還是有些差距。

在傳統快遞業務增速放緩,市場上又遭遇多個競爭對手挑戰,新業務暫時不能成為中流砥柱,電商又屢敗屢戰的情況下,王衛眼前的局面還是有些緊迫的。

這多少有些像金庸筆下的「珍瓏棋局」,王衛需要找到一個關鍵的破局點,從而掌控全局。

但這個點究竟是傳統快遞業務,還是電商,還是快運、冷運、國際、同城配、供應鏈等新業務,目前仍有待觀察。

結語

當然,順豐依然是國內快遞行業的老大,目前它正處於轉型的陣痛期,僅憑一個半年報的數據也很難判定順豐的未來。

就在今年7月份,順豐的快遞件量的增速就已經回升到了22.59%,創下了年內的增長新高。這或許也是順豐在特惠電商業務推動下,努力爭搶消費快遞業務的復甦表現。

目前順豐還沒有丟掉時效快遞的優勢,同時王衛也開始集中發力重貨快運業務,去年進行了業務升級,今年更是直接成立了一家新的快運公司,與重貨領域的「王者」德邦物流共同搶食。

在同城即時物流業務上,順豐今年上半年取得了同比129.13%的增長,給閃送等同行競爭者帶去了不小的壓力。

在供應鏈領域,順豐憑藉收購來的供應鏈公司成為新軍,開啟了與UPS和DHL的捉對廝殺……

可以看出順豐在快遞領域既是被顛覆的目標,同時它又在一些新領域扮演者顛覆者的角色。

一時間誰也不可能馬上消滅誰,這勢必會是一場持久戰。

今年4月,創業已有26年之久的王衛罕見的公開反思,自己在上市後還沒有適應過來,太看短期了,上市後公司內部的氛圍都變了,更急功近利了。

或許當他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一場更深層次的變革已經從上至下地開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為Siri隱私問題道歉:不再保留互動語音
藍馳創投朱天宇:VIP陪練、美術寶之後,下一個千億級的教育投資機會在哪裡?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