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你還記得江灣體育館那場破冰之旅籃球賽嗎?

你還記得江灣體育館那場破冰之旅籃球賽嗎?

國際籃聯男籃世界盃第一次來到中國舉行,這是世界籃球史上的一大盛事。上海作為此次籃球比賽的主辦城市之一,將有世界頂級的球隊前來參賽,上海的球迷有了親臨觀賽的機會。回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相對比較封閉,體育對外交流也僅限於乒乓球,其他項目則很少,來中國進行籃球交流的球隊就更少,特別是當時的一些世界強隊,要看到一場高水平的籃球比賽是相當的不容易。

菲律賓男子籃球隊在當時的亞洲籃壇是數一數二的強隊,稱霸亞洲籃壇多年。1974年,菲律賓男子籃球隊要來中國訪問的消息,這在當時可謂轟動一時。除了它是亞洲籃壇霸主外,當年該國還沒有同中國建交,菲律賓男子籃球隊來中國訪問有著破冰之旅的意義。籃球隊訪華後第二年,中國和菲律賓兩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因此,該籃球隊的來訪,大家都非常重視,都想一睹菲律賓籃球的球藝。

當時,菲律賓男子籃球隊來華訪問,除了北京外,還在上海江灣體育館與上海隊舉行了一場友誼比賽。筆者當年是少體校的籃球運動員,很想觀看這場在當時非常囑目的籃球比賽。但由於想看的人很多,票子有限,每個少體校分到的票僅有幾張,除了教練員要學習觀摩,運動員的票更少。為了體現公平原則,教練員只能採取抓鬮的方法,隊內只有兩張票,10多名運動員大家抓閹,結果筆者幸運地抓閹到了一張票,激動的連續幾天都沒睡好覺。

或許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上海東北角還有座當年赫赫有名的江灣體育館。這家體育館在1976年上海體育館建成前,承擔著上海中外體育交流的重擔,也是唯一可以容納3000名以上觀眾的室內體育館,許多重大的國際體育比賽都在江灣體育館舉行。那時的江灣體育館地處國和路附近,緊鄰江灣體育場。由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還比較荒涼,少有居民住宅樓,屬於市區比較偏遠的地方,不像現在居民住宅林立。原先體育館後面的大片農田,現在都成了中原大型住宅區了。除了上海體工隊訓練人員和附近的上海體育學院學生外,很少有人去哪地方。

江灣體育館是座弓形頂長方形的室內體育館,觀眾坐的座位是水泥台階式的,座位號都是用油漆標在水泥台階上的,觀眾按票子上的座位號對號入座。有些觀眾怕水泥台階弄髒褲子,大都準備一張廢報紙墊在水泥台階上觀看比賽。

當年的上海男子籃球隊在國內屬於強隊之一,隊員有國家隊員蔡國強、張大維等,還有姚志源(姚明父親)等,實力可見一斑。

上海男子籃球隊與菲律賓國家男子籃球隊比賽的那天晚上,江灣體育館燈火通明,周邊馬路上停滿了公交車和解放牌卡車。公交車作為短駁車在江灣五角場到江灣體育館之間接送觀眾,而解放牌卡車,大都是單位組織人員前來觀賽的交通工具。當時,江灣體育館附近交通極為不方便,一般公交車、電車只到江灣五角場,所以每次遇到重大球賽,公交部門都要在江灣五角場至江灣體育館之間開設短駁車,住在市區東北角的觀眾,有的則騎自行車前往,但有自行車的人不多,因為那時自行車得有自行車票才能買到,要得到一張自行車票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那天,筆者訓練完了後,急匆匆地在食堂里拿了兩隻饅頭,和一些體育系統的同志、教練員和少體校的小運動員一起,坐著借來的解放牌卡車,一路從虹口體育場(現為虹口足球場)前往江灣體育館。抵達江灣體育館時,外面已經人山人海,卡車想找個停車的地方都很困難。體育館門前許多人都在等退票,當時的票子多為非賣品,以贈送給各體育系統單位為主,沒有現在諸如「黃牛」在賽事門口向人高價叫賣的情況,大家都想看看當時亞洲最高水平的籃球比賽。

然比賽結束後,大批人流湧向各個出口,筆者也稀里糊塗地跟著人流往外走,結果出了出口處,卻怎麼也找不到來時的解放牌卡車,急得眼淚也要掉下來了。正在團團轉的時候,黑夜裡有位體育系統的領導擦肩而過,我象拿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趕忙上前求助,終於在解放牌卡車啟動前,找到了回家的車。

如今,4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情景似乎還依然在眼前,但今天的中國早已向世界開放了,中國的體育競技水平也已站到了世界的前列,中外體育交流非常頻繁。此次,國際籃聯男子世界盃比賽來到中國,證明中國的國際威望和體育成績已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了。人們再也不需要用抓鬮的方法和坐卡車或公交接駁車去看比賽了。這40多年的變化,中國已經從一個體育弱國走向了體育強國,作為當年的一名小運動員,如今感到非常的自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膽小鬼威利,魔鏡和獨角獸……歡迎光臨安東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館
周浦界浜村:365天不打烊的溫暖驛站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