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真實的漢中之戰劉備差點亡國滅種?拼盡全力之下的凄涼慘勝

真實的漢中之戰劉備差點亡國滅種?拼盡全力之下的凄涼慘勝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真實的漢中之戰劉備差點亡國滅種?拼盡全力之下的凄涼慘勝

黃昏看三國0025. 真實的漢中之戰,拼盡全力之下的慘勝

漢中之戰,是三國時代一場著名的戰役,也是作戰規模僅次於赤壁之戰的大戰。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漢中之戰完全是劉備一方的表演:諸葛亮妙計頻出,半夜擂鼓吵得曹操睡不著覺;黃忠斬了夏侯淵,張飛大敗張郃,趙雲空營迎敵,嚇得曹軍自相踐踏……最後,魏延還一箭射中曹操面門,使得老曹兩顆門牙從此光榮下崗……

總之,劉備在漢中之戰完全就是順風順水,而且勝得是不費吹灰之力;而曹操卻是一敗再敗,最終只能在「雞肋」的軍令聲中鎩羽而歸……

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我們知道,在之前的每個戰場上,劉備差不多是「逢曹必輸」,幾乎每一次和曹操大軍正面對抗,都是被打得潰不成軍,一敗塗地。難不成,僅僅時隔數年時間,劉備就能屌絲逆襲,有如神助一般,反過來將曹操打得屁滾尿流,滿地找牙?

自然,小說只是小說,為了讓劇情更出彩和迎合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不可避免地會虛構甚至篡改一些史實。

歷史上真實的漢中之戰,到底又是什麼樣?我們還先拋開小說的渲染成分,從各種史料記載出發,來好好分析一下,關於這場戰役的真相。

首先,漢中之戰的起因是什麼?漢中這個地方,到底有多重要?劉曹兩軍為什麼要精銳盡出,在漢中這塊地盤上大打出手?

從地圖上看,漢中的地理位置確實非常關鍵。它不僅是蜀地的北大門,更擁有易守難攻的地形之利。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千古名句,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路過漢中劍門關時留下的。試想這還是在唐朝,經過好幾代人的不斷修繕和開拓,漢中道路都是如此險要,就更別提幾百年前的三國時代了。

更重要的是,漢中地形雖險,路雖難走,卻是蜀地北面的唯一通途(新中國第一條入川鐵路寶成線,也是經漢中南下)。除此之外,都是些更為偏遠險峻的小道,不僅人跡罕至,而且荒涼路遠,後勤困難,根本無法支撐大部隊的行軍。

可以說,漢中就是蜀地北部最為重要的支點,誰佔據了漢中,誰就擁有戰略上的絕對主動權。

如果漢中在曹操手裡,就等於是掐住了劉備率軍出川,北上中原的道路。只要是派兵守住這裡,就可以輕鬆將劉備困死於蜀地之中。

而且,曹操還可以隨時以此為前進基地,揮軍南下,一路入蜀,並直達成都。

同樣的,對於劉備來說,漢中的得失也是非常關鍵。

佔領了漢中,不僅可以以此為屏障,倚地形之利,阻止曹軍南下入川。而且,劉備是進可攻退可守,隨時可以以漢中為北出中原的跳板,率軍出蜀,並直取中原。

想當年,劉備的先祖劉邦,就是以漢中為根據地,進而謀取天下,開創了延續數百年的大漢王朝……

說到這裡,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漢中是戰略要地,地理位置這麼重要,那為什麼劉備卻一直沒有去搶佔這塊地盤?

據史料記載,劉備率軍入蜀,是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成功佔領成都,是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而曹操佔領漢中,又是在一年過後的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再到後來,劉曹兩家主力盡出,在漢中拉開架勢交戰,已經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在如此長的時間裡,漢中這塊要地,就像是在劉備眼裡隱了形一樣。這,難免讓人心中起疑。

是劉備缺乏軍事戰略眼光,不知道漢中這塊地盤的重要性?這當然不可能。

早在當年的《隆中對》中,諸葛亮就提到過漢中,並暗示劉備,一定要得到這塊地盤(《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所以,劉備其實也早就定下了奪取漢中,作為北部屏障的計劃。這是他取得益州過後,保衛地盤安全的最重要支點,同時也是今後北伐中原,奪取天下的必經之路。只不過,劉備並不急於去攻取漢中,因為有人幫他在守著這塊地盤。

佔據漢中的人是張魯,他是東漢末年「天師道教(五斗米教)」創始人張陵的後人,號稱第三代天師。自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起,張魯就佔領了漢中,經營了整整20餘年,在當地頗有聲望。當時的東漢政權(曹操把持的),無暇顧及漢中,就對其實施招安和扶持,封張魯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將他捧成一個土皇帝。

然而,在赤壁大戰過後,曹操逐漸將戰略眼光轉向了益州,佔據漢中的張魯,正好處在曹操入蜀的必經之路上,形勢岌岌可危。為了保住地盤,維持自己的土皇帝身份,張魯只能是另找靠山,與率軍入蜀的劉備結成聯盟,達成了「共防曹操」的協議。

具體的協議內容是:劉備則為張魯供給錢糧,提供支援,而張魯則守住漢中,嚴防曹操南下,免除劉備腹背受敵。而沒有了後顧之憂的劉備,則要全力出擊,儘快拿下蜀地,取劉璋而代之。之後,雙方再以益州之殷實和漢中之險要,聯手起來,共同對抗曹操。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劉璋先前請劉備入蜀,原本目的是讓劉備替他教訓張魯,免除北面的軍事威脅。結果,劉備卻與張魯結成了聯盟,反過來搶劉璋的地盤。這還不算,就連劉璋一路上供的錢帛糧草,也大半被劉備拿了去「資敵」,落入到了張魯手裡……

有張魯守住漢中,抵擋著曹操大軍,劉備當然是一百個放心,所以也就不用急於去拿下漢中。他僅派霍峻率幾百人守住葭萌關,就全軍南下,並命令張飛,諸葛亮等人率荊州部隊繼續入蜀,幾路夾擊,終於兵臨成都城下,威降劉璋,成為了新的蜀地之主。

然而,還沒等劉備在益州之王的位子上坐穩,漢中就在曹操的大兵壓進下失守,這實在讓劉備始料不及。他沒有想到張魯的軍隊會這麼窩囊,失敗會來得這麼突然。

這時候,劉備的主力並不在蜀中,而是開到了荊州一線,和孫權對峙。在他拿下成都過後,江東立馬就派人過來,要索還之前「借」給劉備的荊州。正處在形勢蒸蒸日上之中的劉備,當然不想看著自己剛剛擴大的地盤又突然縮小。於是,他趕緊親率大軍回防荊州,作好了準備要與孫權大幹一場。

然而,在得知漢中丟失的消息之後,劉備也只能匆匆與孫權講和,將桂陽,長沙等荊州部分地盤忍痛割讓,退兵回到蜀中。因為對他來說,漢中的重要程度猶在荊州之上,沒有了漢中的蜀地,就等於是門戶大開,從此無從固守。他必須要傾其全力,將漢中反攻下來,才能保住益州這塊最為重要的根據地。

好在這個時候,北方的烏桓作亂,令曹操不得不分兵平叛;孫權也率江東軍主力北上攻打合肥,迫使曹操進一步分兵。再加上張飛巧出奇謀,在瓦口關大破張郃,遏制住了曹軍從漢中往蜀中進發的攻勢。

張郃退走後,劉備又在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下,率領大軍北上進攻,持續近兩年之久的「漢中大戰」,序幕就此拉開。

關於這場戰爭,《三國志》中並沒有太明確的過程記錄,我們只能從和這場戰爭相關的人物傳記,如《武帝本紀》,《先祖傳》,《張飛傳》,《黃忠傳》,《徐晃傳》等等之中,去大體還原一下整個戰爭的過程。

可以肯定的是,劉備軍在一開始的交鋒中完全處於下風。先是攻打下辯未果,張飛,馬超也被曹洪,曹真等擊退;在固山的戰鬥中,又被曹休識破戰略意圖,提前進攻,折損了雷銅,吳蘭等蜀中名將;隨後陳式領兵攻打馬鳴閣道,也被徐晃擊敗,死傷不少……

不過,儘管出師不利,但劉備並沒有停下攻打漢中的步伐。他命令諸葛亮坐鎮成都,自己親統大軍進攻,在兵力對比上逐漸佔到了優勢,也令曹軍初期取勝的佔優形勢迅速縮小。

不過,由於漢中地形實在太過險要,鎮守陽平關又是的夏侯淵,張郃等久經沙場的宿將,劉備雖然在兵力和戰力上佔有優勢,也一時間打不開局面。後來,還是依靠法正的妙計,派兵繞過陽平關,佔領了定軍山,將曹軍的後勤補給線切斷,迫使夏侯淵反守為攻,失去了地形之利。

接著,劉備又在法正的建議下,玩了一出經典的「圍點打援」:先發動夜襲,攻打張郃營寨,引夏侯淵率兵來救;接著在夏侯淵行軍的路線上布置好鹿角陣,將其困住,並居高臨下突襲絞殺。被團團圍住的曹軍叫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

雖然曹軍勇猛作戰,但無奈力不敵眾,最終全軍覆沒,夏侯淵也死在亂軍之中。

主帥一死,曹軍軍心大亂,新上任的主將張郃見大勢已去,不得不且戰且走,一直退到廣石才停了下來。而漢中最重要的關隘——陽平關天險,也就落在了劉備手上。

似乎,漢中之戰就此大勢已定,就算是曹操親自率兵前來,也很難改變戰役的結局。是的,如果對手是其他人,也許真的就已經是含恨服輸,把漢中之地拱手讓給劉備了。

然而,對手是曹操,這也就註定了,這場戰爭還並沒有結束……

曹操太深謀遠慮,也太了解劉備。他知道,要是漠視劉備在漢中站穩腳跟,坐擁益州,再和荊州連成一片,就足以雄踞西南。以劉備的能耐,用不了幾年就能聲勢更盛,到時候從漢中出兵可以東襲長安,西取涼州,從荊州進軍又能隨時攻打許昌,威脅自己的腹地。

所以,曹操必須要在這個節骨眼上繼續出兵,對劉備施以巨大的軍事壓力,將其扼殺在襁褓之中。

這時候的曹操,已經向北平定了烏桓,往南在合肥擊敗了孫權,可以心無旁騖,專心來和劉備作戰。他親率大軍趕至陽平關下,擺開了陣勢,並下令將數千萬囊糧食運來,以供大軍之需。

這一下,就輪到劉備吃不消了……

其實,按照劉備一開始的戰略,就是先全力攻下陽平關,然後利用地形優勢,緊守而不出,盡量避免和曹操硬碰硬。因為曹軍是進攻的一方,動用的兵力肯定更多,糧草消耗也更大。

而且漢中山路崎嶇難行,物資運輸困難。而劉備軍不僅運輸線短,益州又是天府之國,沃土千里,物產豐富。再加上之前的劉璋又是個「積攢控」,儲備了大量糧食和物資在各處倉庫,足以支撐長久的戰爭。

所以,劉備只要緊守陽平關,等待曹軍糧草耗盡,後勤跟不上的時候,就會士氣低落,主動撤退,甚至是不戰自潰。

總之劉備的想法就是,利用蜀中巨大糧資儲備,來和曹操拼消耗,等到曹操耗不起的時候,就是他出兵反擊,打曹操一個嘴啃泥的時候……

然而,這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那就是你蜀中再富有,儲備再豐富,畢竟也只是一州之地,能和坐擁大半個天下的曹操比拼消耗?

曹操是三國時代知兵第一人,戰略眼光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不但識破了劉備的部署,而且來了個「將計就計」,主動迎合劉備的戰略,拼起了消耗。你劉備不是想打持久戰,拖時間耗糧草嗎?那我就跟你來個死磕到底,看到頭來到底是誰先熬不下去!

於是曹操調集了大量的騾馬,將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到前線,反正他地盤大,本錢充足,也完全耗得起。

而劉備這邊呢?

我們知道,想當初劉備入蜀,幾萬人馬在葭萌關和張魯對峙,都是劉璋在提供後勤和糧草。到後來和劉璋翻臉,兵戎相見,劉備也不是一帆風順,光在雒城被張任阻擋了一年多,後來包圍成都也有大半年的時間。

好不容易拿下益州,劉備又兵發公安,和孫權對峙,接著又一個來回奔向漢中,和夏侯淵張郃打了整整一年……

如此高強度的兵力調動和作戰,如此來回的折騰,劉璋當年給他積攢在蜀中的錢糧,已經被揮霍得所剩無幾。

不僅如此,蜀中的人力物力也基本上被劉備透支扒底,甚至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地步……男男女女都被徵發入伍,試問還能有誰去耕種田地?

原本號稱天府之國的益州大地,此時已經是良田荒蕪,百姓衣食無著,餓殍遍野……到了這種地步,劉備還支撐得下去嗎?

劉備當然也不想坐以待斃,他派黃忠出兵,襲取曹軍的囤糧基地——北山。結果,曹營中有重兵埋伏,將前去突襲的黃忠軍團團圍住,戰不得脫。幸虧率領後軍的趙雲前來支援,在萬軍之中救回了黃忠等人,並上演了一出「空營迎敵」,才擊退了曹軍的追擊部隊。

這一戰有驚無險,也看得出劉備的窘迫之處。和曹操打了這麼多年交道的他,還能不明白老曹這個「劫糧道專家」的專業之處?然而,明知是有巨大的風險,卻也不得不去嘗試一下,看得出,劉備確已經是無計可施……

無奈之下,劉備只得在另一個戰略方向上作文章。他命令關羽率領荊州軍,出兵攻打樊城,迫使曹操兩路用兵,加大消耗力度。前面已經說過,樊城離許都不遠,關羽一進軍,就威脅到了曹操的核心地盤,大本營岌岌可危,必須要回軍相救。只要是曹操一回軍,那麼漢中的壓力就能陡然減小,劉備這邊也可以喘上一口氣,緩過勁來……

很明顯,這樣做的風險也是極大的。荊州原本就在東吳的虎視眈眈之下,就那麼幾萬人馬,連嚴密方式都很難做到。現在還要主動出擊,進一步削弱荊州的防守,形勢無異於雪上加霜。不過劉備也確實沒有別的辦法,在外部的巨大軍事威脅下,在內部的可怕後勤壓力下,這幾乎是他所能想到的唯一辦法。

也就是說,在漢中和荊州這兩個關鍵的節點上,劉備必須要作出選擇。如果,僅僅是如果,關羽那邊能夠打得很好,既可以幫他分擔漢中這邊壓力,又能夠及時回防荊州,沒讓孫權得逞的話,那當然是最好……

只不過,希望是完美的,但現實卻是無情的。

在大部分的時候,魚和熊掌是不可能兼得的。關羽出兵先勝後敗,水淹七軍一戰擒于禁,斬龐德,聲勢大盛,令曹操腹背受敵,不得不回軍救援。然而之後的形勢卻直轉而下,先是關羽孤軍深入,被徐晃打了個長驅直入,之後被呂蒙,陸遜玩了個白衣渡江,突襲南郡公安。最終關羽後路被斷,進不得退不能,只能是全軍潰散,最終還丟了荊州……

不過,關羽的出擊確實為漢中的劉備緩解了困局,支撐不起兩線作戰的曹操,終於從漢中前線退兵。

持續兩年之久的漢中之戰,就這麼落下了帷幕。劉備也終於拿下漢中,坐穩了益州的地盤,並進位「漢中王」(自己封的)。

兩年多不惜代價的征戰,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以後,劉備終於如願以償了嗎?

應該說,能拿下漢中之地,戰略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就像是之前說的一樣,漢中里是蜀地北部的門戶,有了漢中,便等於是有了蜀地的最基本安全。不過,劉備所能得到的,也就僅此而已。

漢中地界原本還算密集的人口,已經全部被曹操遷走,留給劉備的,只有空空的地盤。更嚴重的是,劉備的發家之地——人口密集的荊州,也被東吳佔領。而今,劉備手中僅剩下東西兩川的地盤,人口不足百萬,和曹魏多達近千萬人口和江東孫權的三百多萬人口比,實在是顯得微不足道。這也成為了之後數十年間,制約蜀漢發展的最大軟肋……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漢中之戰,它沒有演義中所描述的那樣繪聲繪色,精彩絕倫,只是一場純粹的攻防消耗戰。它不僅是三國時代,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前後延續兩年之久)。而且其歷史影響意義,也並不亞於赤壁之戰。

客觀來說,赤壁之戰的結果,是宣告了曹操統一天下計劃的破產,可以算是三分天下的鋪墊。

而漢中之戰的結果,才是真正預示著曹操,孫權,劉備三方,都各自擁有了自己的地盤。在之後的數年中,曹魏,蜀漢,東吳,陸續稱帝建國,三分天下的時代,從此正式開幕……

PS:其實對於劉備來說,漢中之戰是他第一次在與曹操的正面交鋒中取勝。雖然只是慘勝,而且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能夠從之前的「逢曹必敗」,逆襲到今天這種局面,也算是很不容易。至少,劉備在這一戰中實現了最重要的戰略目的——拿下漢中,並奠定今後蜀漢立國數十年的基礎……

只不過,這一切都來得太晚。辛苦奔波,四處征戰了一輩子,臨到老來才拿到地盤,這對於歲近花甲,接近那個年代人壽命極限的劉備來說,無疑已經沒有了太大的意義。英雄遲暮,盛年難再,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劉備還能有時間去完成「志在天下,中興漢室」的夢想嗎?或許,這個夢想,僅僅只是夢想,只能默默陪伴劉備,長眠於永安宮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沙 的精彩文章:

劉備的乾兒子真不好當?劉封被賜死就是比劉禪要強?
人一出生命運就是註定好的嗎?命運其實只是一種複雜的演算法?

TAG:薩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