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爭五大空間領域一席之地:我國火箭直刺蒼穹 展示快速補星能力

爭五大空間領域一席之地:我國火箭直刺蒼穹 展示快速補星能力

伴隨著二戰之後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藉由1957年全球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被蘇聯人送入近地軌道而開啟的太空時代,很快就開闢為了當時世界兩極——即美國和蘇聯兩大超級大國之間新的戰場。海陸空天電,太空能在現代化戰爭的五大空間領域中佔據一席之地,就足以體現其重要性。在此般背景之下,以各類軍用衛星上天為代表的太空軍事化利用,已經徹底無法避免。

(美蘇爭霸開啟的太空軍事化利用已經成為了趨勢)

這種趨勢,即使是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之後,也未曾出現過太大的改變,反倒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愈演愈烈之勢。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布成立太空司令部,首任太空司令部司令將由四星上將雷蒙德擔。特朗普表示,太空對於美國國家安全而言尤為重要,美國將把太空視為獨立區域,而建立太空司令部的目的則是保證美國在太空領域的主導地位"永遠不被威脅"。

(特朗普近日正式對外宣布成立美軍太空司令部)

不知是不是巧合,也正是在特朗普宣布成立太空司令部不久之後,我國迅速的在位於西北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並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與"瀟湘一號07衛星"這兩顆衛星分別準確送入預定軌道。儘管被送上天的衛星屬於民用科研領域範疇,但在外界看來,考慮到快舟火箭的特殊性,此次發射任務的背後,其實另有深意。

(僅僅一天之後,我們就進行了快舟一號甲的發射)

當然,這裡提到的特殊性,並不是快舟一號甲那神似東風系列彈道導彈的一體化發射車以及發射方式,而是另有所指。其實這個系列最大的特點在於,作為全球個首個星箭一體小型運載火箭家族,採用了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以及一體化儲運發射車技術的快舟系列,具備了極強的快速集成和快速入軌能力。因此,它們的存在,也初步構成了我國目前亟需的空間快速響應體系。

(快舟一號甲的特殊性並不在這有些眼熟的外形)

而所謂的空間快速響應體系,其實最早是由美國軍方提出來的。它的能力主要表現為,當發生區域戰爭時或者說己方的軍用衛星遭到打擊時,軍方可根據實際需求快速裝配衛星,接下來,配套的快速運載火箭能夠應急地將其發射升空,整個流程的耗時,至多不過數天的時間。從這個流程我們就能看出,空間快速響應體系的存在,無論是滿足突發的需求,還是對遭受到攻擊的衛星群進行快速補星,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展示快速補星能力其實是對美國此舉最好的回應)

因此,如果是美國成立太空軍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以軍事化的手段對其他國家的各類衛星資源進行限制或打擊的話。那麼以快舟這類具備了快速補星能力火箭而構成的空間快速響應體系,則毫無疑問的是我國目前最為有效的一套應對手段。從這個角度上看,也正如外界某些說法所提出的那樣——即美國前腳成立太空軍,我們後腳就發射快舟,這雖然看起來是巧合,但這背後蘊含的深意,又何嘗不是一種回應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23軍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一個連大學都沒上過的士兵 卻設計出最好的槍!為此還做了兩年牢
另闢捷徑!俄羅斯經濟遭圍堵 豈料武器在中東完成突破遍地開花

TAG:123軍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