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百年黃素石樓屹立不倒 古大厝成「文體中心」

百年黃素石樓屹立不倒 古大厝成「文體中心」

揭、劈、蓋、挑、撩、撥,動作精準、身棍合一,力透棍梢。眼前這樣熟練耍羅家棍的身手,則源於泉港區前黃鎮的一群少年孜孜不倦地傳承武術技藝並不間斷地練習。

羅家棍

8月30日,在泉港區前黃鎮的黃素石樓前,眼前幽幽石樓,耳邊北管裊裊,讓石樓更添韻味。全球商報聯盟媒體採訪團一行與黃素石樓民間樂社的北管演奏者們親切交談。

「既要抓好黃素石樓修繕保護工作,也要加強對石樓的管理,讓文化遺產真正發揮其效用、真正惠澤於民。」媒體採訪團一致認為,雖然黃素石樓的木建築已損毀,但石樓主體歷經近300年風雨滄桑依然堅固挺立。雖已無人居住,石樓內外卻成了村裡最熱鬧的「文體中心」,習拳的、耍棍的、舞劍的、唱北管的、看熱鬧的,讓古大厝充滿了新時代的精氣神。

黃素石樓

黃素石樓,俗稱「塗樓」,又名「定樓」,位於泉港區前黃鎮前黃村塗樓自然村,始建於清乾隆六年(1741年),系黃守素、黃堂官父子歷時三十多年建成的。樓高9.40米,長、寬各20.80米,為石構方形平頂四合式三層樓閣,總體結構主次有別,統率有序。樓內構房36間,樓外建72間環屋,形成一個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氣勢恢宏的建築,共108間正輔房屋,連庭院總長75.50米,寬73.50米,佔地面積約5400平方米。

「和很多知名的古大厝一樣,黃素石樓里也藏著不少神奇的傳說,長達30年的建造史就是其中之一。相傳樓主黃素早年窮困,棲身破屋,妻紡紗貼補家用。一日,一隻白鼠叼走其妻一團紗線鑽進天井石縫,其妻為追回紗線,撬石掘土,竟發現一個藏滿金銀珠寶的地窖。黃素便用之購買土地,大興土木,遂有此樓。」講解員用趣味橫生的語言說道。

「黃素石樓是福建唯一的純粹石築土樓,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黃素石樓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為何大樓可以屹立不倒呢?」面對媒體團的疑問,村書記指著高樓說道,你們看,大樓牆壁的厚度,最高達1.40米,窄者也達0.73米。第三層面上的糯米糖水灰牆壁,四面各設有三個大小不一的窗門。三層頂樓的四面牆角,各伸出一個設有射擊孔的哨樓,長寬各2.80米、高3.60米。樓下四壁僅在西面設一拱形石大門,外門之內再設兩重門,中門為大鐵閘,內外兩重則用優質堅固的檜木做門板,外門板包鐵皮,以防備盜賊火攻,門框上方還設有水槽,從樓內水井可隨時汲水澆灌滅火。

採訪團一行在導遊的帶領下,細細看了大樓的構造,只見大樓全用方形條石砌成,就是上層糯米糖水灰混凝土,也只塗表面,樓內頂二層,用大方木樑隔為房間:每根屋檐邊的大柱都是上下相連,兩層只用一根,工藝高超。

近代詩人、書法家黃朝棟題寫楹聯:「戶對帽山山不老,門迎芹水水長流」「十二欄杆時得月,萬千氣象始登樓。」

澳商記者王媛報道

往期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灣區 的精彩文章:

獅門娛樂天地將於7月底盛大開幕
澳門市務學會舉行首次北京交流考察團活動

TAG:大灣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