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記憶:入伍第一天,帶著三發子彈打炮樓

記憶:入伍第一天,帶著三發子彈打炮樓

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進軍大西南、解放成都、解放西藏、邊境自衛反擊戰……見面伊始,身體健朗、精神矍鑠的張君福老首長向記者一行細數起自己參加過的大小戰鬥。

張君福老首長向記者一行講述戰鬥故事

在齊齊的讚歎聲中,張老的夫人鍾淑瓊(解放軍老戰士)又將家中珍藏的各類獎功章小心翼翼地捧出來:獨立功勛榮譽章、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全軍先進離休幹部獎章、保衛邊疆參戰40周年紀念章……一枚枚閃亮的獎功章,記錄著張老那一段段浴血奮戰的烽火歲月和一步步執著堅定的軍旅軌跡。

入伍第一天 走上抗日戰場

1944年,日本鬼子掃蕩到張君福的家鄉——山東省成武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導致家鄉滿目瘡痍、慘不忍睹。19歲的張君福親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罪惡行徑,頓感義憤填膺,毅然決定參加八路軍,投身於抗日救國的偉大事業中。

「入伍時,我被分配到了八路軍115師教導3旅9團。」說起入伍那會兒的事,張君福記憶猶新:「入伍第一天,跟戰友還沒來得及熟悉,我就參加了第一場戰鬥,那是1944年抗戰末期打澄海的一個圍子。」

當時,部隊槍支彈藥十分緊缺。戰鬥前,排長給張君福發了一支槍、三發子彈,並安慰他:「今天晚上就打仗,打完仗就有子彈了。」當天晚上,排長帶領全排27人攻了兩次,都沒能攻進去,損兵折將嚴重,僅剩的9人鎩羽而歸。

進攻鬼子炮樓(資料圖)

「日本鬼子的圍子四周都挖有壕溝,壕溝外的大樹樹枝被他們削得很尖,做成鹿柴加以掩護。壕溝里還放滿了水,水下還隱藏著致命的木簽子。」張君福解釋道:「戰鬥打響那會兒天太黑,光線極暗,很多戰友不慎掉進壕溝里爬不出來,因此犧牲了不少人。」

回撤的9人只得臨時整合成了一個班,張君福被委任為副班長。張君福笑言:「當兵第二天就當上了副班長,當時還不知道副班長是做啥的呢!」他們班與另一個排的一個班又臨時組建一個新的排,第二天趁著天未黑再次攻打敵人的圍子。這一次,張君福所在的班當了突擊隊,並在只有一人負輕傷的情況下攻了進去,殺死了大部分敵人,沒死的也都被他們俘虜了。

軍民齊心拆毀鬼子炮樓(資料圖)

得知圍子被攻下,老百姓歡欣鼓舞,當天晚上就齊心協力地把三個崗樓拆了,把壕溝填平了,把能吃能用的東西都搬回村裡分發給了村民。村民們豎起大拇指齊齊讚歎道:「還是八路軍厲害,把日本鬼子消滅了。我們老百姓過日子不用再戰戰兢兢了!」

活捉宋希濂 俘敵近三千

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後,二野5兵團第18軍進軍速度很快,一路從江西九江穿過貴州北部再入四川,開始解放大西南。

進軍西南的解放軍戰士們不畏泥濘急行軍(資料圖)

1949年12月11日,18軍逼近川南重鎮宜賓,駐防的國民黨第72軍軍長郭汝槐率領部隊起義。12日,18軍得知宋希濂幾天前曾率殘部從宜賓渡閩江西逃。這一重要情報火速彙報到二野司令部,劉伯承當即下達命令,讓距宋希濂最近的18軍52師立即追擊,活捉宋希濂。

接到命令後,18軍軍長張國華隨即命令52師155團追擊。14日,155團直接插到了犍為縣清水溪鎮。是夜,團長兼政委陰法唐主持召開作戰會議,布置殲滅宋希濂的戰鬥。應作戰會議要求,張君福帶20餘人留守清水溪,監督剛剛投降的一個當地的保安團。

「給我準備可以容納三千俘虜的地方。」張君福向保安團參謀長吩咐道。保安團參謀長覺得難以置信:「解放軍再能打,幾百人能抓三千俘虜?宋希濂的警衛部隊都跟著呢。」張君福不容置疑地說:「你去準備就對了!」

入川後的解放軍戰士們連夜追擊敵軍(資料圖)

15日上午,155團主力在清水溪西南方包圍了宋希濂部後衛,經過一小時激戰,殲其大部,宋希濂與他的警衛排脫逃。其後數天,155團一直在後緊追,宋在前面飛逃。19日上午,宋希濂帶著殘兵敗將趕到峨邊縣大渡河畔的沙坪鎮,被16軍47師139團生生截住,終於做了俘虜。他不甘心,打量著幾天來一直窮追不捨的陰法唐,問「你是軍長?」陰法唐搖搖頭。「那你是師長?」陰法唐淡然一笑:「我不是軍長,也不是師長。我是18軍52師155團團長。」宋希濂聽罷,仰天長嘆,懊惱地哭起來:「想不到你們僅僅800人,就俘虜了我軍2700多人。」當時,張君福也曾見到被俘後狼狽不堪的宋希濂,還曾與其對話,告知他人民軍隊優待俘虜的政策。

事後,那個保安團參謀長對著張君福深感佩服地說道:「解放軍真了不起,還以為你吹牛嚇唬我呢!」

修築康藏路 譜寫藏漢情

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條協議簽訂後,1951年10月,155團進駐到拉薩附近。次年5月,他們開始修築康藏公路拉薩至巴河橋段。「當時,我已是一營營長,負責帶領我們營從墨竹工卡縣修到林芝地區的阿沛村(阿沛?阿旺晉美同志的家鄉)。」張君福告訴記者:「修築的這段路有兩座大山,其中一座是海拔很高的騾馬嶺,另一座是石山,位於太昭縣(今工布江達縣),山下正是金沙江和尼洋河的交界處,水流十分湍急。」

18軍途經雪山冰河,進軍西藏(資料圖)

那時,部隊修路沒有大型機械,都是鐵鍬鐵鎬一點一點地挖。「那修路特別苦吧?」記者問道。「最苦的並不是修路,而是缺糧。其中有4個月最為艱苦,每個人每天只有四兩生的青稞面,完全吃不飽啊!海拔還高,面又發不起來,蒸出的饅頭都是死麵疙瘩。」張君福說:「實在餓得不行,我就讓每個班派一個人出去,跟著老百姓學習認野菜、挖野菜。我們常吃的救命的西藏野芹菜,後來才知道是內地的中藥材——當歸。再後來,我們又想辦法從印度進口了一些大米,才勉強吃飽。1954年康藏路修通以後,內地的糧食能運進去了,吃飯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

修築康藏公路(資料圖)

修路期間,張君福的一營主要負責帶民工修土方。那些民工都是各縣選派送來的。剛開始,民工不會使用鐵杴挖土,帶隊的戰士就手把手地教;民工沒文化不會算賬,就想盡各種方法教他們計算;民工不會講漢語,又一字一句地慢慢教。

當時,西藏還是農奴制度,來的民工都是宗本(相當於漢地的縣長)的奴隸,民工掙的錢會被他理所當然地收走。得知此事後,張君福他們不同意,前前後後反覆做了3個多月的工作:「民工是為解放軍幹活,為共產黨幹活,也是為廣大群眾幹活,因為路通了大家都會走,錢應當給付出勞動的民工。」最後,工作做通,工資一發,民工們歡天喜地,見了張君福就跪地頻頻磕頭:「解放軍真是好人,是我們的好朋友,謝謝金珠瑪米!」

入藏解放軍與藏族同胞親如一家

張君福深有感觸地說:「很多年輕力壯的民工後來參加了解放軍,在此後的基層幹部中,連長、指導員、排長、副排長都有藏族幹部。我們部隊換防回四川時,他們都留了下來,成為西藏社會發展和穩定的主心骨。」

在155團時的張君福

離休後,張君福仍然堅持參加政治學習和組織生活,始終注重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軍隊體系改革。他常說:「人雖離休了,但思想不能離休,黨性不能離休,要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張老和老伴鍾淑瓊在進藏路上相識,幾十年來相濡以沫,見證了共和國的成長

採訪臨近結束,張老深情地說:「我們即將迎來建國70周年大慶,祝福祖國繁榮昌盛,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烏克蘭終於頓悟,無視美國警告投向中國懷抱,成功後不愁發動機
俄羅斯或將收穫三筆大單,買家跟美國關係匪淺,恐會招致美國制裁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