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世上再無BAT!

世上再無BAT!

文 | 磐石之心 編輯 | 金秋

來源:磐石之心

一直以來,中國互聯網公司都有BAT之稱,代表著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巨頭。他們分別為網民提供了搜索、社交和電商,三大基礎網路服務。

然而自從2019年開始,百度市值持續下滑,股價也從最高位的280多美元,跌至最低的93美元。當前報價在103美元,市值為364億美元。

百度與阿里巴巴、騰訊的市值差距越來越大,京東早已超越了百度,更讓百度心寒的是創辦4年的拼多多也超過了自己。

當前,拼多多的市值為381億美元、京東市值為445億美元。而阿里巴巴的市值高達4557億美元,騰訊市值為3.16萬億港元,按美元計價為4029億。

顯然,百度已經排在了阿里、騰訊、京東、拼多多之後,位居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的第四名。從市值來看,中國已經沒有所謂的BAT組合了。

幾天前,百度雲智峰會在北京召開,提出了百度雲助力工業化的大目標。那麼,經歷了陸奇、向海龍等高管相繼離職,組織架構大調整的百度,能否重新回歸BAT陣營?

轉型的中國互聯網

2000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中國的阿里巴巴、百度、騰訊、搜狐、網易等互聯網公司誕生在世界互聯網泡沫的廢墟上。

自2000年至2013年,這十五年是中國互聯網最輝煌的13年。這與國家的昌盛一樣,這13年是互聯網的和平盛世。

這13年一直處於PC互聯網時代,沒有新技術的誕生,於是也就沒有挑戰者,這也讓那些具有先發優勢並在某個領域佔據了壟斷地位的公司,一直處於領導者地位。用通俗的話來說:坐著賺錢的時代。

百度壟斷著搜索,阿里壟斷著電商,騰訊壟斷著社交。正如彼得·蒂爾在《從0到1》中所言,互聯網的最大特徵就是壟斷,只有實現壟斷才能獲得暴利。

隨著2013年4G網路的普及,帶動了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啟。這是一次上網介質、上網時間、上網習慣的徹底改變,大量新網民因手機的誕生而誕生,他們從未使用過PC上網。

起初,很多分析師都認為,百度是最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賺到錢的公司,因為他做的是搜索業務。從PC搜索向移動搜索轉移,是最簡單的專業,商業模式甚至沒有大的變化。的確,百度是第一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賺錢的企業,推動其股價在2014年11月攀升至230美元。

同樣,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也從PC端轉移至移動端,移動支付比例也逐年攀升,目前已經超過了80%以上。騰訊的微信橫空出世,差點被米聊搶走社交霸主地位。同時,騰訊遊戲業務迅速向移動端轉移,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與百度一樣,阿里巴巴、騰訊的股價都在4G發牌的五年後的2018年衝上了歷史最高位。2018年是一個分水嶺,一方面因為全球經濟形勢由好轉壞,另一方面自2013年開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在五年後遇到了增長瓶頸,智能手機用戶數接近飽和。

於是,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股價開始大幅跳水。阿里巴巴股價在2019年1月從高位211跌至127美元;騰訊也因為遊戲版號受限,導致股價在2018年5月就創出了250港幣的一年內最低價。

而百度的形勢更為嚴峻。它因經濟形勢下滑,導致廣告收入減少,營收和利潤持續下滑,在2019年第一季度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其股價也從最高的284美元跌至93.39美元,跌去170%。

業界普遍認為,自2018年開始,互聯網行業將從移動互聯網時代,向產業互聯網轉型。下一個十年屬於產業互聯網,無論是百度,還是騰訊、阿里巴巴均處在轉型中。轉型的成敗決定了這三大巨頭的未來。

轉型的基石

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永遠的企業。那些善於抓住行業趨勢,並迅速轉型的企業,將踏上新的風口,繼續飛翔。

而轉型必然是痛苦的,也是必須經歷的。在BAT三家公司里,最先轉型的是阿里巴巴。由於阿里一直做電商業務,它對經濟的敏感程度,高於騰訊和百度。

於是,阿里巴巴第一個在行業里推出雲計算業務,馬雲甚至第一個提出DATA時代。這或許也得益於,美國電商公司亞馬遜在AWS雲計算上的榜樣作用,讓電商企業阿里率先進入這一領域。

至今,騰訊的同行Facebook仍未在雲計算、大數據方面有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進展。2018年10月,騰訊宣布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將雲計算、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合併到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

而百度在效仿的對象是谷歌,2016年請來陸奇博士,大舉進軍AI以及自動駕駛汽車,但是卻忽視了雲計算的投入。直到2017年,百度才算真正投身到雲計算業務中。

有媒體評價陸奇的離職,認為百度All in AI戰略難以短時間奏效,反而巨大的投入影響到了營收,這是其離職的可能原因。

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發布前,百度老將,掌管百度搜索和廣告業務的向海龍離職,同樣被認為是因為業績不佳。

的確,BAT三家企業中,百度是唯一營收負增長的公司。阿里巴巴因為合併了餓了么、口碑以及菜鳥的營收,導致其總營收40%以上的增長,主營電商業務保持20%以上增長。

同樣,騰訊公司在遊戲版號恢復之後,2019年第二季度仍然保持總營收30%以上增長。

而百度搜索這一核心業務的營收在2019年第二季度下滑了2%,已經陷入了負增長的泥潭。

李彥宏也認為,百度搜索是百度的"命根子"。同樣,阿里的"命根子"是電商、騰訊的命根子是社交和遊戲。

如果命根子出了問題,其他錦上添花和針對未來的新業務就成了無源之水。企業轉型中,需要強大的資金後盾,良好的投資者關係、出色的輿論環境。

顯然,BAT三家正在轉型的公司中,唯獨百度的「命根子」出了問題。

世上再無BAT

家底厚實的企業,更容易轉型成功。這就像《異類》一書中對成功者的評價那樣:成功的人一般都家境殷實,可以讓其為了自己的愛好、興趣拼搏,不需要過多考慮賺錢。

無論是雲計算、無人駕駛、還是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針對未來的業務都是種子業務。即使是份額40%以上的阿里雲,目前每個季度也會虧損3億元以上。

有錢你才能虧得起,只有虧得起,你才能參與到針對未來的布局。而BAT中,主營業務負增長的百度,顯然很難承受這種戰略性虧損。

雖然百度雲的相關負責人,將AI、雲計算、大數據、IOT定位成百度的ABC重大戰略,似乎要押寶工業領域,請來了戴爾、央視、浦發銀行等一些重量級合作夥伴,但是相比阿里巴巴、騰訊在雲計算領域的布局,百度雲似乎已經落後了。

從IDC公布的數據來看,在IaaS和PaaS市場,百度雲的份額只有5.2%與華為雲並列第四。雖然百度雲號稱自己仍然保持90%以上的營收同比增長率。但是,打開百度雲所提供的產品、解決方案看一下,你會發現其所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相對阿里和騰訊實在太少。

雲計算的第一波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政府,阿里和騰訊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方面已經開啟了全國布局之路,打得十分火熱。這些城市數字化底座項目,很少見到百度的影子。

同樣,在零售、遊戲、金融等用雲量最高,上雲最為積極的企業市場,百度雲的份額和案例也相對較少。

工業雲,是最後一塊雲。由於涉及的是大量傳統企業,他們上雲的需求暫時不夠強烈。同時,還面臨著公有雲、私有雲的協同,其用雲的環境更加複雜。

百度作為雲計算服務的後來者,加之其搖擺不定的戰略、捉襟見肘的財務狀況、頻繁更換的高管,這對於工業雲客戶來說也是充滿太多未知。

因此,在工業雲的爭奪戰,百度雲幾乎沒有多少勝算的優勢。甚至百度雲的優勢都無法與華為雲相提並論。

綜上所述,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從市值多少來看,早無BAT。從企業的轉型的基石、轉型的未來來看,也可能不會再有BAT。

- 作者是誰 -

《解密小米》《互聯網黑洞》作者

人稱為互聯網魯迅

- 今日互動 -

你用過京東快遞么?

你覺得京東物流比順豐如何?

歡迎在留言里分享給其他磐粉哦~

- 磐石說 -

一個最糟的是不能成為自己,

並且在身體與靈魂中保持自我。

(點文末「在看」是對磐石最大鼓勵!)

在看點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磐石之心 的精彩文章:

AI大會現場員工透露:為何李彥宏「處變不驚」?
榮耀、小米、OPPO們搶攻千元機,這是取勝的四條法則!

TAG:磐石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