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姓標明血統,氏區分貴賤!說說中國古代的姓氏是怎麼來的?

姓標明血統,氏區分貴賤!說說中國古代的姓氏是怎麼來的?

先秦時代姓氏中的姓是區別血統的標誌,氏是貴族地位的標誌,姓是來自於家族最早的祖先,家族出現獨立的分支可以用原來的姓,也可以另起一個族號也就是氏。比如周文王兒子很多,但同是源於姬姓的成員,下面不同的分支都有自己的氏。氏的稱謂或因居地,或因職位,或因輩分。所謂「姓以別婚姻,氏以別貴賤」。上古八姓「姬、姜、媯、姒、嬴、姞、妘、姚」。黃帝的姬只是其中之一,還有炎帝的姜,帝嚳的妘,少昊的嬴,舜的媯、姚,禹的姒都有傳承。

黃帝故里,圖/網路。

清「文王百子」銀質花錢,圖/網路。

如商鞅,鞅本衛國公室孫輩,在國中稱公孫鞅。後遊學魏國再入秦,又以故國為氏,稱衛鞅。秦公封商為衛鞅領地,商君衛鞅又變成了商鞅。像齊國田氏,最早的先祖是陳國的公子完,陳國是姬姓,由於田陳同音而成為田氏。史書中記載「陳恆弒其君」,陳恆就是田常。總而言之先秦時代的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姓是不會更易的。

商鞅變法,圖/網路。

徐悲鴻《田橫五百士》,圖/網路。

到戰國後面姓氏不分,出現了以國為姓,以地為姓,官職為姓,吉凶為姓,技藝工作為姓,謚號為姓等等。除開早期先秦兩漢時期姓氏發端的情況,後世改姓大概幾個原因:冒姓、家奴以主姓、異族改漢姓、避禍或執行特殊任務改姓。以古代的姓作為自己傳家的姓氏,如姬、姜、姒、姚之類大概是漢代才出現的(西周時期也有將姓直接掛在名字前面的,但具體內涵有待進一步分析),他們即使是這個姓的後裔,也絕不是大宗後裔。姒姓族譜是攀附了越王后代,但我們知道越王實際是羋姓,所以其中水分可想而知。姚姓有羌人後裔,例如十六國時期的後秦君主。

姓是上古時期母系社會的產物和遺迹:姓,女生也,所以上古時的姓中多有女字。氏是後來社會進步後用來區別家族的標誌,最初僅限於貴族,到戰國時期才向平民普及。不僅僅是姓氏區別的模糊,現在名字這以前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也模糊到一起了。

清末百家姓,圖/網路。

百家姓雕塑,圖/網路。

註:本文由馬踏洋夷、聞葛格、萌古大酋長、nanfangsbz1126、葉子魚、queaking、cavity、旦旦、大意覺迷、隨意震動、寥廓江天萬里霜、企鵝二號、NightmareMK2等北朝網友的精彩發言總結而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北朝 的精彩文章:

先敗於土木堡後亡於清軍:是什麼原因讓明軍戰力如此之低?
別國士兵養貓狗,他們帶著袋鼠上戰場,說說澳軍的戰場「夥伴」

TAG:看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