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溺愛」其實是父母編造的謊言!父母別再用「愛」「綁架」孩子了

「溺愛」其實是父母編造的謊言!父母別再用「愛」「綁架」孩子了

文|福林媽咪

在我們生活中,總是少不了這樣的場景:老人帶著一個孩子,孩子調皮東翻西竄的惹人煩,老人也不說話,樂呵呵的看著。

之後呢,孩子把興趣放在了老人身上,啪唧一巴掌,再來猛勁兒一腳,「玩」的不亦樂乎。

而作為孩子的長輩,不僅沒有阻止,甚至有的還誇自己家孫子「能耐」,樂呵呵的誇讚:你看,還知道打人了。

曾經有爸媽抱怨說:我家孩子一點都不尊重長輩,讓爺爺奶奶給他拿吃的、拿喝的,拿的不滿意還一巴掌把東西「扇飛」。現在這麼小就這麼不懂的感恩、孝順,長大了還得了?

說到長大不懂感恩,我們可以看看前段時間的一個新聞:

天津南開區的一個家庭中,兒子要結婚,父母耗盡30萬積蓄,還借了30萬,給兒子買婚房。

然而女方要求6萬彩禮錢,兒子有一次逼迫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

父母無力滿足時,兒子竟然對母親說:逼你怎麼了,你怎麼不去死呢?

結果母親真的從5樓跳了下去……

我們都說這是一種「溺愛」,孩子的這種情況是溺愛造成的: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無限制的索取,而不懂得回報和感恩。

昨天聽到一句話,是說「溺愛是中國父母編造的一個謊言,就是你之所以這麼糟糕,父母沒有一點責任,如果有責任,也是父母太愛你了」。

當時聽到時,滿腦子都是拒絕。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真實存在的,父母過度的愛造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索取性格,怎麼會是謊言呢?

後來仔細一想,溺愛是從愛出發,但是本質卻是父母的「控制欲」和「懶惰」。

先說控制欲:

有的父母控制心理特彆強。

控制欲強的父母,也是從愛出發的。因為愛孩子,所以什麼事情都幫孩子打理的妥妥帖帖,萬事都不讓孩子動手。

但是,孩子在一歲之前,還沒有行動的能力,這時候需要依賴父母,一切都全憑父母支配。

然而到了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孩子開始能控制自己身體的某些行為,也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父母這時候還是以「愛」的名義支配孩子的一切,這種「愛」會讓孩子喪失掉自我判斷的能力,也喪失掉獨立自主的能力。

這時候父母的「愛」就是枷鎖,牢牢的控制孩子的一切,這就導致孩子完全依賴父母。

這樣的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說這樣的孩子「聽話」,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後還是完全依賴父母,這時候我們會罵他「被寵壞了」,都是父母「溺愛」造成的。

父母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允許並要求孩子只能通過父母的付出去生活。但是當孩子長大了,要求多了,當父母滿足不了孩子的時候,我們卻說這個孩子被寵壞了,不孝子,太壞了。

然而孩子「不孝」、「壞」,追其根源,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度的愛,過度的「控制欲」。

昨天看到一個問題:二十幾歲的孩子居然撒謊還不承認錯誤,該怎麼辦?

我看到都有點不知所措,父母的掌控欲實在是太強了,在孩子二十幾歲的時候依舊想要孩子在自己面前透明且公開。

父母期望掌握孩子的所有,這個所有裡面既然包括孩子對父母的全身心的依賴,就不得不包括孩子對父母無節制、不講理的索取。

再說懶惰:

為什麼說溺愛是因為父母的懶惰呢?明明孩子做什麼,父母都答應,孩子想要什麼,父母也都答應,為什麼還說父母懶惰呢?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熊孩子在公共場合推搡行人,在公交車上強行讓人讓位置,把別人家裡禍禍不能看……

這些都是熊孩子做的,而熊孩子的父母在做什麼呢?

他們選擇:不管,不教育。

做父母的都知道,在養孩子的這條路上,最讓家長們痛苦的就是「怎麼教育孩子」。

而熊孩子的家長呢?比如說上面孩子打了爺爺奶奶,也就是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要教育,而不是縱容。

可能教育對這些家長來說太麻煩了吧,既要想個話題切入,又要讓孩子能聽得進去,還要讓孩子改正。這麼麻煩,不如一笑了之。

然而在旁人眼中就是:這孩子被寵壞了。其實質卻是,父母的懶。

溺愛在實質上,並不是真的愛。

英國著名的科學教育家斯賓塞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教育的目的是養成一個能夠自製的人,而不是一個要需要別人來管理他的人。

真正的愛,是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自信,學會努力,是父母想凈一切辦法讓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真正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

而溺愛,是父母空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卻通過「掌控」或「懶惰」,養出一個擅長依賴父母,擅長「無法無天」,擅長「遊手好閒」,最後無力生活,只能從年邁父母那裡「吸血吸髓」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寶寶睡覺不安分,總是翻來覆去的?可能有這4個原因
娃送你媽家,別讓我媽累著!夫妻間,為啥會這麼斤斤計較?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