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李嘉誠的資產都轉移去了哪裡

李嘉誠的資產都轉移去了哪裡

2 個星期前,首富李嘉誠在香港媒體上發了頗具爭議的公告,引起網路一片聲討,有網友甚至發出不去屈臣氏購物的動員。

但不管網友怎麼動員,應該也未能傷及李嘉誠分毫,因為他早已將大部分資產撤出中國。

以下是騰訊新聞整理的 2013-2017 年李嘉誠的撤出布局:

光以上就接近 2000 億港元,這些錢都轉移去哪裡了呢?

根據長江和記實業 2017 年財報,長和 47% 的營業收入來自歐洲,11% 來自加拿大,12% 來自中國香港,僅有 9% 來自中國內地。

( 長江和記實業是長江實業有限公司、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創辦人為李嘉誠 )

原來都轉移到歐洲、加拿大和澳洲去了。

這幾天挖數收集了很多李嘉誠的數據,深深覺得如果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一個人,那麼李嘉誠是最適合戴上這頂皇冠的人。

英國

港口

1991 年,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收購英國位於薩福克郡的港口 Port of Felixstow 75% 的權益,該港口是英國最大,歐洲第四大的集裝箱港口,每年處理英國四成的集裝箱貿易。

1998 年,收購英國倫敦的 Thamesport 港口。

1998 年,收購英國埃塞克斯郡的 Harwich 港口。

至此,李嘉誠家族控制英國超過 50% 的港口業務。

電力

2010 年,李嘉誠旗下長江基建、香港電燈和李嘉誠基金會共投入 91 億美元購買英國電網,該公司掌握整個英國 25% 的電力供應。

2010 年,長江基建投入 2.12 億英鎊,收購英國布里斯托的 Seabank Power 發電廠 50% 權益。

2019 年 2 月,長江基建預計投入 20 億英鎊,購買英國的西北電力公司。

如果成功購入西北電力公司,李嘉誠家族將控制英國接近 50% 的電力供應。

天然氣

2005 年,長江基建投入 24 億英鎊,收購英國的北方天然氣公司 88% 的權益。

2012 年,長江基建投入 6.45 億英鎊收購英國 WWU 天然氣公司。

2016 年,長江基建投入 110 億英鎊收購英國國家電網天然氣業務 51% 的股權,英國國家電網是英國最大的能源公司,擁有英國 8 個天然氣網路的其中 4 個。

至此,李嘉誠控制了英國 8 個天然氣網路中的 6 個,約 75% 的天然氣供應。

自來水

2011 年,長江基建投入 48 億英鎊收購英國自來水公司 Norhumbrian Water Group,該公司佔據英國 5% 的供水市場。

據長和集團官網介紹,長江基建還全資持有英國供水公司 Cambridge Water,以及 Southern Water 的 4.75% 的權益。

通訊

90 年代初,和記黃埔集團就在英國推出了 Orange 品牌的個人通訊服務,2000 年左右 Orange 改名為 Three,目前 Three 是英國四大移動運營商之一。

2015 年,和記黃埔以 102.5 億英鎊買下排行第二的運營商 O2。

Three 加上 O2 合併佔據英國約 50% 的通訊服務。

鐵路

2015 年,李嘉誠投入約 38 億美元,購入客運列車公司 Eversholt Rail Group,該公司是英國三大鐵路租賃公司之一,由此控制了英國約 30% 的鐵路客運服務。

航空

2012 年,長江基建購入英國第三繁忙的機場曼切斯特機場 50% 的股權。

零售

2000 年,李嘉誠旗下屈臣氏集團收購英國 SaversHealth 連鎖店,該公司在英國有超過 480 家店鋪。

2002 年,屈臣氏收購英國保健美容零售商 Superdrug,該公司是英國最大的兩家連鎖店之一,擁有超過 800 家門店。

2005 年,屈臣氏收購英國著名香水連鎖店 MerchantRetail Group。

至此,李嘉誠控制了英國約 70% 的葯妝連鎖業務。

釀酒

2019 年,李嘉誠以 46 億英鎊的價格,買下英國第一大酒吧運營商和釀酒商格林王,其在英國擁有超 3000 家酒吧、餐廳和酒店。

房地產

李嘉誠在英國擁有不計其數的公寓、廣場和地塊。

比如價值 10 億英鎊的倫敦瑞銀大廈、價值 10 億英鎊的倫敦東南部 Deptford 地塊等,粗略估計其英國房地產業務的價值在 100 億英鎊以上。

將以上數據匯總,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額接近 1000 億英鎊。

李嘉誠之所以大舉抄底英國,除了看好英國的復甦之外,據傳跟滙豐銀行有很大關係。

1979 年,李嘉誠買下滙豐手中的和記黃埔,1980 年成為滙豐的非執行董事,而後一直擔任滙豐董事會副主席長達七年之久,1992 年退任。

而滙豐的總部,正是英國的首都倫敦,因此李大舉布局英國的背後,可能有繼續借力滙豐的考量。

加拿大

石油天然氣

80 年代,李嘉誠用 32 億港幣投資加拿大赫斯基能源 52% 的股份,如今這家公司是加拿大最大的石油天然氣開發公司,控制加拿大約 50% 的石油天然氣供應,而李家的股份也在一路增持後上升至 70%。

電力

長江基建持有加拿大電力公司 TransAlta 49.99% 的股權,該公司是加拿大最大電力公司之一,擁有超過 70 家電廠。

鈾礦

2016 年,李嘉誠以 6000 萬美元投資加拿大最大的鈾礦公司 NexGen。

2014 年,長江基建以近 4 億加元的價格收購加拿大機場外泊車業務公司 Park"N Fly。

2017 年,李出資 28.2 億加元收購加拿大最大的暖爐空調供應商 Reliance Home Comfort。

再加上各種地產物業,如多倫多希爾頓酒店,溫哥華世博會地塊等,李嘉誠在加拿大的投資額在 300 億加元左右,僅次於英國。

李嘉誠長子李澤鉅初中開始就在加拿大生活和讀書,據稱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政商關係,並且李嘉誠和李澤鉅兩人都是加拿大國籍,抄底加拿大合情合理。

澳大利亞

電力

1999 年,長江實業以 35 億澳元簽下南澳電網公司 200 年的設施租用協議,占其 51% 股份。

2000 年,收購維多利亞州電力公司 Citipower 和 Powercor。

2017 年,長江基建投入 73 億澳元收購澳洲最大的電力供應商之一的 Duet Group。

至此,李嘉誠控制了澳大利亞三大電力公司共計 51% 左右的股份。

天然氣

2014 年,李嘉誠投入近 30 億澳元,全資收購澳洲天然氣配氣商 Envestra。

2018 年,長和系四大公司欲投入近 150 億澳元,聯合收購澳洲最大的天然氣管道運營公司 APA Group,可惜最後被拒絕了。

通訊

李嘉誠持有沃達豐澳大利亞 50% 的股份,該公司是澳洲第三大的電信運營商。

自來水

李嘉誠投資了澳大利亞最大的水務公司之一的 Aqua Tower。

2010 年,李嘉誠斥資 4580 萬元收購酒品信託基金 ( Challenger WineTrust ) ,從而成為澳大利亞第 2 大葡萄園的主人。

2010 年,李嘉誠購買了澳洲阿德萊德北部的齊盛鹽業,該公司是澳洲最大的鹽業生產商。

李嘉誠家族在澳大利亞的投資額在英國、加拿大之後,居於第三位。

除了以上,李嘉誠家族在德國、西班牙、東南亞等地皆有投資,投資標的也都是碼頭、電力、天然氣、地產這些基礎設施。

香港 - 李家的城

李家的城這個梗來自香港學生的一篇作文《李家的城》,原文是:

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當然,香港傳說中的三位一體就是他們:李嘉誠、李澤楷、李澤鉅。他們的力量遠超人類,為打工仔遮風避雨,使香港免受風球、暴雨的侵襲。他們付出了那麼多,只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這都是誠哥的偉大。

一個學生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皆因港人的衣食住行都跟李家有關,引用網上流傳很廣的一段話:

香港居民早上起床,要買蔬菜瓜果就到附近的百佳超市,要買生活用品就要去屈臣氏,屈臣氏在亞洲擁有 1 萬家店鋪,旗下子公司百佳超市佔據香港零售超市份額達 70%。

很多港人要將每個月一半的收入用來還長江地產的房貸,港人看電視和聽電台用的網路來自李澤楷的電信盈科,家中裝的電話網路是和記黃埔的,整個香港島的供電都來自李家的香港電燈公司。

一圖看清李嘉誠家族在香港的業務

來源:香港線報

長和集團在香港開發的物業

來源:香港線報

李嘉誠家族在香港有 4 大上市公司,分別是

1、長和(HK:00001):市值 2637 億港元

2、長實集團(HK:01113):市值 2009 億港元

3、長江基建(HK:01038):市值 1443 億港元

4、電能實業(HK:00006):市值 1132 億港元

( 市值數據來自雪球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在他的個人著作《新加坡賴以向前發展的硬道理》中這樣諷刺李嘉誠:

李嘉誠可有製造一件營銷世界的商品?沒有。

他投資地產,收購港口、超級市場、電訊公司,全靠和壟斷結盟。十分成功,然而他不過是順市而行,什麼行業當紅便進入該市場。

馬雲之類的首富做出了改變社會、造福國人的產品,而李嘉誠之類的首富卻是對人民的敲骨吸髓。

知乎大 V 青銳吳斌曾在一個回答中很好地對比了李嘉誠和馬雲,以下摘錄幾段:

評價李嘉誠:

李嘉誠根本不是干實業的,李嘉誠是一個典型的投資家,而且是那種和政治、權力有高度聯繫的投資者。

李嘉誠在香港,憑藉和殖民政府的關係,同樣做到了壟斷,甚至在地產、零售這樣的在國內比較市場化競爭的行業,李家在香港同樣實現了類壟斷狀態,這些所有壟斷,基本都是和特殊資源相關,而不是依賴科技創新或者運營效率。

李嘉誠的資本運作能力是非常好的,所以才獲得 " 股神 " 之類的稱呼,這個無需質疑。基本行業內人都不會把李嘉誠看成什麼實業家,因為他人生一大半時間都在干投資,且業績輝煌,但並沒有在實業經營方面展現出太多超人的地方。

而且,李嘉誠最成功的幾次投資,還不是一般的二級市場投資、併購,或者風險投資,而是賭的政治大勢。

李嘉誠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潮汕商人,一個純粹的商人。在自己的商業帝國業務上,他從來沒有什麼情懷可言,就是要賺錢,要滾大。

評價馬云:

每個大版塊都是阿里自己從 0 開始建立和經營的,都不是投資併購而來的,這樣的履歷完全證明了馬雲團隊的經營能力。

當然馬雲後來也做了無數股權投資,但這些投資相對都是小額的,都沒有成為公司的主力板塊,大部分馬雲甚至都沒有親自參與。

馬雲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藉助行政資源,也沒有在政治上賭方向,因為他賭的更大,賭的是互聯網的浪潮,賭的是人類社會未來的走向。

而他的合作夥伴,也不是港督這樣的官員,也不是滙豐銀行這樣的金融巨頭,而是一批 VC,以及孫正義、楊致遠這樣的科技界大佬。

馬雲是商人,但也是傳奇的矽谷式的英雄。

來源:ZAK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中藥龍頭往事:鬧劇落幕 一個蠻荒與貪婪時代終結
融資50億到帳12億,三場宮斗大戲,網紅P2P點融的六年之癢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