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沒落的中國冰箱天王:當年比肩美的格力,如今卻相差 2400 億

沒落的中國冰箱天王:當年比肩美的格力,如今卻相差 2400 億

8 月 29 日晚間,青島海爾更名海爾智家後首份財報出爐。

2019 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 51.5 億元,同比增長 7.58%,其中空調業務營收下降明顯。

當年比肩美的格力的海爾,如今市值相差 2000 多億。

對於創始人張瑞敏來說,以前的小弟都成為了大哥,張瑞敏卻一直愛看書。

據馬雲說,張瑞敏每年都會讀上 100 多本書,平均 3 天一本,另外他還要負責管理海爾的 8 萬多名員工。

" 我一輩子加起來還沒有那麼多,還有一半是金庸的書 "

1985 年,海爾的張瑞敏掄起大鎚,親手砸掉一台價格 800 元的冰箱,海爾的傳奇故事也由此展開。800 塊錢,相當於當時海爾一個工人三年的工資。

海爾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是一家生產普通家電產品,虧損額達 147 萬元,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張瑞敏出任該廠的廠長,並制定了海爾的第一個發展戰略——名牌戰略

1988 年,青島海爾年產量 15.2 萬台,佔全國總產量的 2%。

1992 年開始,海爾進入多元化發展階段。海爾通過持續的兼并整合,從一個產品向多個產品擴展,到 1998 年時海爾的產品已經達到幾十個。

此時,海爾通過向併購企業輸出海爾的管理模式,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最終把兼并企業做強。海爾把這種被兼并的企業稱為 " 休克魚 "。

海爾與美的同在 1993 年上市,而格力電器則是在 3 年之後的 1996 年上市。在 2006 年之前,海爾的市值一直領先于格力和美的。在 2006 年年末海爾的市值為 110.31 億元,是美的的 1.5 倍,格力的 1 倍。

1995 年,被譽為史上 " 最長品牌廣告 " 的動畫片《海爾兄弟》在海爾提出 " 東方亮了,西方再亮 " 的戰略一年後開播。

1999 年海爾逐漸開始國際化戰略。

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建立海爾美國工業園,用於生產家電產品;2001 年,海爾又收購了一家義大利冰箱製造工廠,建立了歐洲生產基地。

不過,青島海爾的國際化雖然光鮮靚麗,對公司業績卻沒有多大幫助。青島海爾本想以建廠作為突破口,打開美國市場,創造全球化品牌。沒想到該廠卻連續虧損了 9 年

青島海爾卻進入了業績的瓶頸期。2001 年、2002 年和 2003 年,業績逐漸下降,從 6 億跌倒了 3 億。

到了 2006 年,凈利潤僅為 2001 年凈利潤的一半。

有外界評論,國內市場需求那麼大,海爾卻去開拓國際市場,這樣做成本大,風險高。

屬於不在國內吃肉,卻到國外去啃骨頭。

過於注重海外市場,而忽視了深耕國內市場。

而青島海爾停滯的那幾年,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漸漸趕超上來。目前,上述兩家公司在營收方面均超過了青島海爾,凈利潤更是早早地把青島海爾甩在身後。

根據 2018 年年報顯示,美的集團凈利潤 202 億元;格力電器凈利潤 262 億元,而海爾只有 51 億元。

青島海爾之所以與上述兩家公司拉開差距,很大程度上與空調業務市場份額不高有關。

國內家庭冰箱、洗衣機等產品普及較早,且一個家庭基本上配置一台即可,重複購買需求不高。而空調則不一樣,客廳、卧室基本上都需要配置。

如今改名後的海爾,還能追上格力美的么?聰明的你覺得呢?

來源:財經無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三星Note 10+5G網路測速:7分鐘可耗盡100G流量
生於 1944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