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吳、蜀之亡,皆始於這條不要碧蓮的政策!

三國吳、蜀之亡,皆始於這條不要碧蓮的政策!

三國時期幾乎一直處在戰亂之中,百姓們深受戰亂的困擾。263年,魏國丞相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平蜀漢,劉禪投降,蜀漢亡國。280年,晉軍包圍建業,孫皓投降,孫吳滅亡。西晉統一天下,三國正式結束。吳蜀兩國滅亡,並不是因為某場戰事失利所導致,兩國滅亡的種子,其實早在建立之初就已經種下了。

百姓過日子是非常實際的,無外乎柴、米、油、鹽、醬、醋、茶。他們手中的錢袋子鼓,自然高高興興過日子,安心生產,國富民強。他們手中的錢袋子癟,誰還有心情過日子,國家動亂乃至顛覆是早晚的事。縱觀魏蜀吳三國,從他們對待百姓錢袋子的態度上就能明白,蜀吳之亡,實亡於不要碧蓮的貨幣政策。

貨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實物貨幣是歷史上最早的貨幣形式。《說文·貝部》中說:「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秦後錢幣才全面進入了社會流通領域。漢承秦制,漢武帝下令禁止郡國鑄錢,統一鑄行「五銖錢」,成色好,信譽度高,逐步成為社會的主體貨幣。

後來王莽篡漢,為了大肆掠奪民眾的財富,推行幣制改革,實行「六泉」幣制,即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一枚「大泉五十」,重量約為五銖錢的兩個半重,卻硬要當五十個「五銖錢」用。後來王莽嫌不過癮,甚至發行「大布黃千」,宣布一枚「大布黃千」換五銖錢一千枚。

整個貨幣體系被完全打亂,民間物價日日飛漲,嚴重的通貨膨脹席捲天下,民眾財富被瘋狂搜刮。百姓的錢袋子都癟了,王莽若不亡,還真是沒有天理了。好在位面之子劉秀登基後,立即廢除了王莽幣制,重新啟用西漢幣制,繼續鑄造五銖錢,貨幣體系才逐漸穩定下來。直至漢末,又亂了。

漢末戰亂不止,魏、蜀、吳相繼建立,成鼎立之勢。三國中地域面積最大的曹氏魏國地處中原,也是社會動蕩最為嚴重的地區,遭受的破壞也最為嚴重。好在曹操並沒有學王莽那一套,私自鑄大錢搜刮百姓,而是繼續沿用了漢「五銖錢」,平抑物價,治下百姓安居樂業。而另外的吳蜀兩國,就比較無恥了。

偏居西南的蜀漢政權建立後,為鞏固政權,增強財力,進行了貨幣改革,劉備不懂經濟,按劉巴的建議「鑄直百錢平諸物價,令吏為官市」,廢掉漢五銖,自成體系構建了貨幣制度,強制推行「直百錢」,一個兌一百個漢「五銖錢」。這種實際價值與使用價值嚴重分離的貨幣,讓劉備政權掠奪了大量社會財富,「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但由於所鑄錢幣虛值嚴重,造成通貨膨脹嚴重,曾經沃野千里成都平原變得餓殍遍野,民眾苦難。更無恥的是,「直百五銖」一開始大約重9克,相當於兩個半「漢五銖」,後來越鑄越輕,最小的大約才0.8克,其實已經相當於以一當一千了。好多人都曾看好「愛民如子」的劉皇叔,可當他發行「直百五銖」之時,遮羞布就蓋不住他的碧蓮了。

孫吳處於富庶的江南,物產較豐富,人民亦較富裕。周瑜曾說,東吳「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然而,吳國的經濟雖然繁榮,卻主要掌握在以張、 顧、 陸、 朱為首四大家族及民間百姓手中,即便孫吳政權再窮困也無法染指。孫十萬又氣又妒,一心想要奪取這誘人的財富。

嘉禾五年(236年),「春,鑄大錢一當五百」,孫十萬強制流通了「大泉五百」,即一枚「大泉五百」值五百枚五銖錢。這一招通貨膨脹的政策迅速充盈了孫權的府庫,嘗到甜頭的孫十萬又不要碧蓮地推出「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人為製造了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

隨著這些注水貨幣的大量使用,扼殺了民間經濟的活力,曾經繁榮富饒的江南民間瞬間轉為赤貧,百姓們賣兒鬻女,無以存活,而孫權卻從中收穫了大量的財富,成為了通貨膨脹中為數不多的受益者。然而孫權攫取的財富也在與魏蜀兩國的常年交戰中不斷消耗,最終導致東吳國庫枯竭,深陷經濟泥潭無法自拔。

你讓民眾吃不上飯,民眾就會要了你的吃飯傢伙。通脹政策猶如飲鴆止渴,竭澤而漁,打仗是很費錢的,吳蜀兩國加起來甚至都不及曹魏一國,變本加厲推動通脹,最終反噬自身,永遠退出了爭霸天下的舞台。說起來,都TM怪王莽帶了個壞頭!

(參考資料:《三國志》、《食貨志》等)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老師阿吖 的精彩文章:

看看牛魔王的背景就明白,為何他老老實實,玉帝如來卻要整死他!
曹操殺掉楊修,楊修老爹當面質問曹操一句話,讓曹操羞愧不已!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