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百無一用是書生」,上半句是什麼?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在哪

俗語「百無一用是書生」,上半句是什麼?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在哪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俗語,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常常聽到。這句話從古流傳至今,每當人們認為讀書無用時,就常常引用它發表感嘆。令人奇怪的是,在要靠讀書參加科舉才能成為人上人的古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話呢?

其實很多俗語都經過了斷章取義才流傳下來,所以人們往往對它產生理解偏差。現代社會,「讀書無用論」也在一些圈子裡流行,我們先不評價這種看法是否正確,且來說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的出處,它的上半句又是什麼。

此話出自清朝一位詩人之筆,他的名字叫黃景仁,是宋朝著名文學家黃庭堅的後代。這位詩人名不見經傳,很多人大概從沒聽說過他。黃景仁出生於1749年,1783年去世,只活了短短的34歲,雖然沒做出多大成就,但在當時,為他才華驚嘆的人很多。

只不過,黃景仁屬於「懷才不遇」的典型例子。他家境貧窮,天資聰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黃景仁參加童子試獲得第一名,之後他參加了很多回鄉試,直到32歲才被任命做了個小小的縣丞,一輩子窮困潦倒、放浪形骸,憤世嫉俗。

黃景仁一生寫了2000多首詩,其中有一首《雜感》是這樣的:「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廣為流傳的俗語「百無一用是書生」,就出自這首《雜感》。很顯然,黃景仁的這首詩是感慨之作,主要抒發他內心的不平,以及窮愁感傷、寂寞凄苦的情懷。事實上,黃景仁的性格是非常「狂」的,他生前很少願意隨便搭理人,不擅長人際交往。

但黃景仁又想獲得理想的地位,只不過他沒能靠自己的才華完成夢想。我們可以看看「百無一用是書生」前面這句「十有九人堪白眼」,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世界上的人,10個裡有9個只值得用白眼看——這裡牽涉到了某個歷史典故。

魏晉時期的阮籍能作「青白眼」,面對尊敬、欣賞的人,他就用「青眼」看;面對不喜歡、鄙視的人,他就用「白眼」看。黃景仁在這裡引用了「青白眼」的典故,表達了自己對世俗的鄙視,在他看來,世上人大多都很俗氣,不值一提。

所以黃景仁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原意,只是發發牢騷,表示那些俗人都混得風生水起,自己這種有才華的人反而吃不開,並不是黃景仁做了什麼綜合調查,然後得出「讀書無用」的結論。像黃景仁這種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古代並不少見。

但我們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些人雖然會寫詩自嘲,但他們還是一輩子都在追求地位。如果你真的相信了這句「百無一用是書生」,你就輸了。讀書和不讀書有什麼區別?讀書的人還能吟詩感慨自己懷才不遇,沒讀書的人,根本連一句詩都讀不懂,更別說活得明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日本當年真的是無條件投降嗎?其實他們還有三個可恥的附加條件
一人對抗3000日軍,擊殺兩千成功生還,抗日神劇也不過如此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