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商與清廷:資本與權力的利益結合體

晉商與清廷:資本與權力的利益結合體

晉商,指的是明清以來在山西晉中、晉南地區所出現的資本雄厚的商人,或者說是由商人們組成的大型商幫,尤其是到了清代,晉商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勢力最雄厚的商幫。

晉商的美名不僅稱雄國內,還飲譽歐亞,其輝煌的業績引中外矚目。晉商在稱雄過程中,一共樹有3座豐碑,那就是駝幫、船幫和票號。

那麼,晉商為何在清代能發展到如此鼎盛的地步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晉商和清廷可謂是一對利益結合體,也可以說是資本與權力的完美組合。

在朝廷的眼裡,商人們的最大作用就是作為朝廷推行財政政策和軍餉供應的工具。

而在商人眼中,只要和朝廷建立起密切的聯繫,即可通過朝廷的政策來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和持久性。

晉商在明朝時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而在清兵入關後,清廷更是把山西視作「聚寶盆」,看成朝廷的「財賦有出」之地。

清廷有許多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都曾得到過晉商的鼎立相助。比如說,在1720年發生在西北的準噶爾叛亂,清廷調集重兵進行征剿,當時因路途遙遠,運輸糧草就成為最突出的問題,晉商得知後,積極隨軍並代運軍糧。

據統計,清廷在平定三藩之亂、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平定大小金川叛亂,以及在鎮壓川陝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等軍事行動中,清廷都得到了晉商在財力和物力上的大力支持。

具體到晉商與清廷中的官員之間的交往,更是達到了一種水乳交融、共生共榮的膠著狀態。

比如說,清廷的一些官員對晉商有一種先天性的依賴性。一些窮儒寒士有時完全是依靠晉商的經濟資助才得以進京應試。當這些寒士考中後,又靠晉商利用種種關係代為活動,使自己能順利走馬上任。然後再由晉商想方設法幫助自己放任外官,上任之後的各種花費仍要靠晉商幫忙來完成。

當這些曾經受過晉商恩賜、幫助過的士子們一旦在地方上的官場得志後,怎能不在晉商票號所經營的業務上不予關照呢?

不要說普通官員熱衷於結交晉商,就連我們熟知的左宗棠、李鴻章、端方等這些封疆大吏也都尋找機會與晉商交好。

清廷的王公貴族、達官顯要與那些晉商的票號掌柜們相處的如漆如膠,資本與權力便得到了最為生動的寫照。

比如說,清廷的軍事行動、皇帝外巡以及官員的升降、調任等各種官場內幕消息,官員們都自然地向晉商「透風」作為特別的「關照」,而這些獨家披露的信息背後,往往又有著驚人的巨額利潤。

說一個簡單的例子,讀者就能明白晉商與官員的聯繫有多密切了。

大德通的掌柜高鈺,在大德通整整打拚了50多年,可謂是票號界的「常青樹」了,他「常青」的秘訣只有一條:善於結交朝廷官員。

高鈺的能量有多大?在「庚子國難」爆發後,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西逃期間,高鈺始終和隨駕的內閣學士桂月亭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有一天,桂月亭告訴高鈺一個絕密的信息:「鑾駕定於初八日啟程,路至祁縣,特此奉聞。」

在那樣一個戰亂的年代,一個商人居然能輕易得到皇帝的行蹤,可見商人與朝廷大員的關係密切到了何種程度。

當高鈺作好準備後,慈禧太后經過大德通票號時,就下榻於大德通票號,而隨行的大臣們則住在別處。

當晉商通過各種渠道與清廷的官員結成密不可分的關係後,也就等於為自己打開了財富與權力交易的方便之門。

晚清名臣張之洞為母守制三年後,從原籍赴京想謀取更高官位,曾設法籌集活動經費。他先是拜訪了晉商中的日升昌票號,想要借十萬兩銀子。結果卻碰了一鼻子灰,日升昌以所借銀子數目太大而回絕。

張之洞只好又去了協同慶票號借銀子。協同慶的掌柜面對張之洞的來意,豈能放過這樣一個好機會。但是,他們也要看看張之洞在仕途上究竟有多大的發展潛力,而是立了一個摺子,聲稱十萬兩銀子不算什麼,但你不可能一下用完,你用多少,取多少,不必限定具體數字。

最後的實踐證明,這筆買賣絕對是一樁好買賣,它為協同慶票號換回了巨額的利潤。後來,張之洞放任兩廣總督,他便把兩廣財糧國稅全部交由協同慶來打理。

於是,協同慶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不但收回了自己的十萬兩銀子,還盈利上百萬兩銀子。同時,協同慶票號在張之洞的庇護下,順利地在兩廣設立了分庄,持續獲取了更大的利潤。

就這樣,晉商(也包括其他商人)與清廷、官員在長期的「合作」過程中各取所需、各獲其利、互惠互利,形成了一種三方互動的利益捆綁關係。商人通過和官員之間的合作降低和分散了許多商業風險,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最後說一句,晉商依附於清廷過上的好日子,隨著清廷的滅亡,也不可避免地隨之土崩瓦解。到民國年間,晉商已經衰落而變得平淡,在我國的經濟界失去昔日那種呼風喚雨的輝煌。

本文參考自:《灰色生存·中國歷史中的生存遊戲與權力博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大唐王朝的謝幕式:一場接一場的血腥大殺戮
「武聖」關羽:默默無聞了八百年,又是如何逐漸成神的?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