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打破機構投資者入市瓶頸 吸引長期資金穩步入市

打破機構投資者入市瓶頸 吸引長期資金穩步入市

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金融委最新會議的表述向資本市場注入一股暖流,在市場「漲」聲相迎政策暖意的同時,細細咂摸會議精髓,「紮實培育各類機構投資者,為更多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創造良好條件」的表述意味深遠。

長期以來,A股投資者以散戶為主,我國個人投資者數量1.42億戶,佔市場總量超過99%,個人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逐步形成,但非理性投資行為仍不容忽視。與成熟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存在規模小型化、投資散戶化等一系列問題,投資者結構失衡是我國股市長期震蕩的重要原因之一。要穩定市場,增強資本市場的活力、韌性和服務能力,使其真正成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必須逐步培育機構投資者隊伍,吸引長期資金穩步、持續流入資本市場。

當前社保基金、保險、企業年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入市還存有瓶頸,要打破「腸梗阻」,暢通渠道,需要多角度發力。一方面,要重視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對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通過資本市場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範市場參與各方運作,以科創板改革為突破口,加強資本市場頂層設計,構建良好市場生態,為長期資金入市鋪路;另一方面,要促進社保、商業保險和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與資本市場形成良性互動,加強監管協調,引進長期資金入市,避免短期行為,給予全國社保基金更多的權益類資產投資主動權,從目前的40%擴大為60%,推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轉為常規,將公募基金納入其中,啟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投資選擇權的試點工作,讓長期資金能夠更順暢地流入市場。另外,還需要加強各類機構投資者的技術、人才儲備,以更好適應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要求。

需要強調的是,打破制度瓶頸也需防範相應風險,機構投資者資金量大,細微舉動都會對市場運行帶來影響,因此須從嚴把關,堅持底線思維,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統籌抓好對於跨行業跨市場風險隱患、市場異常波動、外部輸入風險、流動性不足等風險因素的管控,讓機構投資者真正發揮出國家經濟金融政策傳導器和市場穩定器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華為旗下哈勃投資出手 入股2家半導體產業鏈公司
香港法庭批准延長臨時禁制令 禁止干擾機場運作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