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梁海明:如何彌合香港家庭「政治代溝」

梁海明:如何彌合香港家庭「政治代溝」

香港反修例風波已經持續兩個多月,暴力示威活動不僅給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極大破壞,還加深了年輕一代和老一代之間的隔閡。一些香港年輕人受極端暴力分子煽動,為了參與示威遊行,甚至不惜與父母斷絕關係。

筆者認為,香港年輕人和老一代出現隔閡,尤其在政治議題上出現分化和對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香港年輕人與老一輩生活的時代不同。老一輩人大多從內地到香港,經歷了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的艱苦創業歷程。因此,他們大多信奉「愛拼才會贏」的精神,也對自己親手創造的財富和家園格外珍惜。但是香港年輕一代出生時便有了父輩積累的基礎,不用再為吃穿發愁,因而變得不知人間疾苦,彷彿生活在雲端。

其次,與老一輩「悶聲發大財」的想法不同,如今的香港年輕人更追求「天下何人不識君」的個人英雄主義。一方面,他們的確面臨買房、「在職貧窮」等生活壓力,迫使他們認為自己屬於社會弱勢群體,亟須通過各種方法發泄個人不滿,尋求社會認同;另一方面,上街遊行甚至施行暴力讓一些年輕人找到了所謂的「存在感」,從而感覺自己與眾不同,不再默默無聞。

第三,年輕人缺少老一輩的家國情懷。上一代香港人大多來自內地,所以他們即便在1997年前香港尚未回歸之時,也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但年輕一代絕大多數出生在香港,大多對內地不了解甚至從來沒到過內地。再加上受西方媒體和「港獨」媒體歪曲報道的影響,一部分人甚至對內地產生了厭惡之情。

這種現象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將對香港社會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最為直接的就是,冷靜理性的老一輩勸不動激進的年輕人。目前的暴力示威活動不斷升級,會把香港拖入「粉身碎骨的深淵」。另外,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也會讓香港和內地的隔閡越來越大,埋下更多衝突的隱患。

那麼,問題該如何解決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層次來尋求應對方案。

一是要儘快止暴制亂。如果香港社會持續動蕩,只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喪失理性,走上街頭。目前來看,如果「軟著陸」難以實現,必要時刻也應及時採取「硬」的舉措結束暴亂。

二是香港特區政府需要進一步團結更多的「愛國愛港」人士,尋求這些人士的大力支持。這些人士在香港佔大多數,很多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如果政府可以充分匯聚這股力量,鼓勵乃至獎勵更多「愛國愛港」人士站出來,就有助於推動香港社會形成「愛國愛港」的共識,減少隔閡。

三是推動香港經濟發展轉型,讓年輕人像老一輩香港人那樣享受到國家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紅利。為此,香港更需要緊緊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努力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和上升空間。

四是鼓勵更多香港年輕人了解國家。國家的發展一日千里,香港青年人應該通過前往內地高校就學,以及到內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就業、生活,更多學習、閱讀和國家相關的歷史書籍等的方式,以深入了解國家的發展歷程。只有更多了解中國內地的發展史,才能增加對國家的認同感,更願意參與國家的建設。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只有內地好,香港才能更好。(作者是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暖心!9年領養5名殘疾兒童,英國35歲男子被贊「超級老爸」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