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誰是江蘇「一哥」?口水戰並不重要

誰是江蘇「一哥」?口水戰並不重要

提起江蘇省的明星城市,必然少不了南京與蘇州。不過論起江蘇「一哥」,就免不了漫天的口水戰,南京與蘇州各有擁泵,不相上下。長期以來,作為江蘇省省會的南京總是「牆裡開花牆外香」,雖也是國內響噹噹的古都強市,卻在省內首位度偏低,尤其不受以蘇州為代表的蘇南城市的待見。這種針鋒相對的局面集中體現在南京與蘇州的實力對比中,特別是多年來蘇州GDP超南京的事實更是讓南京顯得頗為尷尬。不過,隨著南京提升首位度的口號喊起,各項國家級工程的興起,格局似乎又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最近南京蘇州同時入選自貿區,兩座城市共同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

寧蘇的歷史文化較量

寧蘇之間的明爭暗鬥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關於南京與蘇州到底誰更適合當省會的問題,不僅江蘇人議論紛紛,就連歷史也琢磨不透,曾幾次出現江蘇省會在南京與蘇州之間來回變化的事。

寧蘇的省會之爭的源頭要追溯到清代,順治十八年江南省一分為二,一開始是分為「江南右布政司」與「江南左布政司」,蘇州和南京分別為省會,其中蘇州管轄如今的蘇南地區,南京管轄蘇北和安徽。後在康熙年間,由於安徽要單獨設省,「江南右布政使司」改名為「江南江蘇布政使司」,「江蘇左布政使司」改為「江南安徽布政使司」,此即歷史上江蘇省與安徽省的雛形,蘇州府乃是左布政使司即江蘇省的省會。而到了乾隆年間,江蘇省又被分為江寧、江蘇兩個布政使司,分別管理現在的蘇北蘇中地區,以及蘇南與上海部分地區。這實際上使得江蘇出現蘇州和江寧兩個省會,南北相望。這種「一個江蘇,兩個省會」的局面持續到辛亥革命,直到實業家張謇以「吾江蘇人民不應再有寧蘇之見」的理由呼籲統一江蘇的分裂情況。但是,民國之初「誰配做省會」之爭也就此拉開序幕。

在第一回合中,為了控制鬧獨立的蘇北地區,為軍隊北進提供便利,南京奪得省會寶座,蘇州失利。然而告別省會光環的蘇州很快就變成了土匪亂軍的混亂之地,1912年蘇州閶門兵變的發生導致蘇州商會的錢糧被洗劫一空,蘇州人民就此致電孫中山以經濟優勢要挾政治協商,程德全都督前往蘇州維護治安,蘇州順勢又成為江蘇省會,南京則已當選為首都,此為第二回合。沒多久,第三回合較量又來了,隨著袁世凱把首都遷回北京,南京陷入三不管境地,秩序一時失控,為了保全政治地位較高的南京,省會再次花落南京,一坐就是十多年。除去1928年以後,省會遷往鎮江等城市的複雜經歷,蘇州最後被選為省會則是汪偽政府時期,不過僅是曇花一現。1953年,新中國將南京從直轄降級為省轄,任命南京為省會,至此省會之爭以南京勝利為結尾。

先不說經濟,就文化上來講,寧蘇差別有目共睹。蘇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文化,凡是要講究精緻、細膩,從名聞天下的蘇州園林、陽春白雪的崑曲到宛如藝術品的蘇綉、昂貴舒適的蠶絲被,日常生活處處透露出江南人的雅緻氣派,就連吃的陽春麵也要麵條極細,用高湯,澆頭要好,哪怕平常老百姓炒個蔬菜也得炒得綠生生的,看了叫人歡喜。南京不一樣,南京雖是金陵文化,卻受江淮文化影響,加之歷史上北人南遷,使得它的文化氣質整體上典雅卻大氣,南北文化融合色彩濃重。在南京吃面,一大碗皮肚面端上來,在蘇州人看來面太粗,甚至有點糊了,加了那麼多皮肚、豬肝、木耳、香腸、肉絲、西紅柿、雞蛋、青菜,這不就是「亂燉」嘛。

在語言上,吳儂軟語自然聽起來比一開口就要與粗俗沾點邊的南京話「高級」。而且,南京人那種大大咧咧的大蘿蔔性格更是迥異於蘇州人的較真。可以說,雖在文化上寧蘇呈現出南北之別,但蘇州確有與南京媲美的資格,況且蘇州瞧不上南京也是多少年來心照不宣的事實。尤其是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下,南京並沒有顯得那麼光彩照人,畢竟大家都知道,在江蘇除了省會南京,還有一個叫蘇州的好去處。

寧蘇的尷尬與悲喜

儘管南京在政治上始終都高於蘇州,但是在經濟上卻被蘇州壓過一截。可以說,寧蘇之間的糾葛主要是因為經濟實力的差距而起。作為全國最強地級市,蘇州在全省GDP排行榜上遙遙領先長達20年,其經濟實力躋身全國十強,更是在2003年拿下全國第五的成績。就2018年江蘇省各城市GDP排名來看,蘇州依然位居榜首,並以18564.78億元的成績拉開第二名南京近6000億元。反觀南京,以政治首位屈居省內經濟老二,這種尷尬在全國眾多省會城市中都是不多見的。

細數蘇州的發家史,可以看到自改革開放以來,蘇州的發展一路飆升,先是上世紀80年代在探索中走出一條「蘇南模式」,依靠鄉鎮政府帶動發展集體經濟,將社隊企業變成鄉鎮企業,盤活了經濟,拉開與南京的距離;後是在上世紀90年代憑藉與上海的地緣優勢,抓住「上海」與「外資」的機會,承接上海的產業轉移,成為「上海的後花園」,引進大量外資企業諸如三星、西門子、諾基亞等,建立蘇州工業園區。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園區經濟早已成為蘇州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蘇州也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之窗」。以蘇州為領頭羊的蘇南地區即是「先富起來」的典型,相比之下,南京一步晚步步晚,分到手的機會少的可憐,直到前幾年才摘掉GDP全省第三的帽子。

在某種程度上蘇州的發展也充分展現了江南地區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在發展較為平衡的江蘇,儘管南京的實力也並不弱,但在前有蘇州後有無錫、常州的情況下,南京的經濟數據還是顯得不夠亮眼,其長期被困擾於首位度較低,特別是去年濟南合併萊蕪之後,南京的首位度更是跌至全國倒數第一。這暴露出南京的短板:引領帶動作用不夠、經濟實力有待提升、民營經濟不夠活躍……不過即使蘇州再強也尚未能全面超越南京,除卻經濟指標,在教育、醫療、交通、基建等眾多方面,蘇州只能被南京「吊打」,這也反映出蘇州的某種困境,即其仍然是作為經濟強市而存在,一個綜合性的「大蘇州」還未真正形成。

時代的新格局

當下,全國已開啟「大省會」的發展模式,省會城市的一再擴容使得全省的優質資源都朝向省會聚集,比如成都、濟南、武漢等等。南京也不甘示弱,2018年提出「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干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把提升南京的首位度作為重要任務。這兩年來,南京的速度也是肉眼可見,作為南京新的增長極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強勢「逆襲」,標誌著南京從「秦淮河」時代升級到「長江」時代,江北新區未來將輻射蘇北和皖東、皖北的區域中心。此外,紫東地區的建設也將推動城市格局從背靠紫金山向環抱紫金山邁進,將各自為政的片區資源整合起來,真正為推進寧鎮揚一體化做出實質準備。

作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和長三角特大城市,南京也在積極構建南京都市圈,囊括了江蘇與安徽8座城市,外加新成員溧陽和金壇,已經開始頗具規模。可以說南京都市圈將擔任著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加快產業與人口聚集的重要功能,意味著南京將以自身為中心構建輻射圈與資源區域,這恰是蘇州所不具備的競爭優勢。蘇州因臨近上海而獲得了較多資源,不過蘇州卻也只能作為上海都市圈中的一個副中心發揮作用。事實上,如果將蘇州拆解為蘇州城及代管的四個縣級市來看,僅縣級市GDP就佔據了蘇州整個GDP的六成,蘇州市區相對而言沒有那麼強。在2019年中國城市發展潛力100強排行榜中,南京名列第六,明顯強於蘇州的第十三名;2018中國最佳商業城市榜單中南京也高於蘇州位居第六;2019年GDP增速同樣超過蘇州。這一切都說明,不能過於低估南京的爆發力。

最近,江蘇自貿試驗區揭牌,南京與蘇州都入選,南京片區將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創新先導區,蘇州片區將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對於剛誕生的江蘇自貿試驗區來說,江南霸主之爭並不重要,寧蘇同心協力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先行區、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更為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希伯來大學前校長哈諾赫·古馮德:愛因斯坦是幽默的科學家
社科院預測中國新媒體發展十大趨勢,互聯網新三巨頭「TMD」漸現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