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幼師直言:寶媽是全職在家還是出去工作,孩子入學後一看便知

幼師直言:寶媽是全職在家還是出去工作,孩子入學後一看便知

文|秘籍君

網路上有人說,某私立學校在招生的時候,會很在意孩子媽媽是不是全職在家帶孩子,這樣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不滿:不就是帶個孩子,誰帶不一樣,至於在這個問題上大費周章?帶著這樣的疑問,採訪了在幼兒園當老師的朋友,詢問她具體是誰帶孩子真的有很大區別嗎?朋友是這樣說的,媽媽帶的孩子,可能好在以下幾點:

媽媽帶的孩子,可能內心的安全感更足一些

在美國兒科學會的《育兒百科》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關於育兒方面,如果是媽媽自己長期來帶的話,和寶寶之間能夠建立更加良好的母嬰關係,別小看這個關係,在三歲之前能夠打下基礎,對於以後跟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會更加順利,特別是在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期,不好的溝通嚴重影響親子之間的感情。

短期內,媽媽擔當主要育兒任務的家庭,寶寶內心的安全感會更加強烈一些。而對於在寶寶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媽媽始終處於缺席的狀態,可能會導致親子之間感情橋樑無法建立的問題,對於媽媽和孩子都是不好的體驗。

周圍人群中,有一位奶奶帶大的同事,因為不到一歲就被媽媽送到奶奶那裡,而後來三歲回到父母身邊的時候,又把她送到一周接一次的幼兒園,晚上想媽媽的時候,總是淚水打濕枕頭,雖然很多年過去了,但是心裡的坎卻始終過不去。而等到自己家的寶寶出生之後,她就主動全職,直到孩子上了幼兒園。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雖然有許多艱辛,但是看到孩子臉上的笑容,還是覺得是值得的。

媽媽帶的孩子,更懂得與人溝通

現實生活中,願意當全職媽媽的人群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學歷人員,所以相比較老人或者是保姆有更豐富的育兒知識跟耐心。在跟寶寶溝通的過程中,也懂得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寶寶,尋找跟寶寶的共情方式,才能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否則,僅僅就從娃不乖、不聽話、脾氣太差,來理解孩子的「怪行為」並不能達到跟孩子良好溝通的效果。

而跟媽媽溝通比較暢通的寶寶,因為很多行為受到理解,所以發泄壞情緒的機會就少很多。而到了幼兒園之後,跟老師溝通也更順暢。

在幼兒園裡,如果是老人帶的孩子,可能性格上更顯得嬌慣一些,出現行為上的霸道和不好溝通。之前有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後,總是搶別人的玩具,而老師去溝通的時候,對著老師吐口水。在幼兒園裡,因為行為習慣的問題,沒有別的小朋友願意跟他一起玩。這樣的成長經歷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情。

有媽媽耐心陪伴的孩子,更容易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雖然有些老人會意識到對孩子太縱容容易造成孩子行為上出現問題,但是有的時候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的喜愛,總是會表現出隔代親的行為。

而且兩代人之間,關於育兒方面的問題,肯定會發生分歧,老人參與太多,容易讓媽媽不高興。所以老人對孩子做大的要求就是不生病,不磕著碰著就可以了。但是習慣上面容易養成壞毛病。

在幼兒園當老師的朋友說,在幼兒園裡自己不會吃飯、不會穿衣服的孩子,大多是老人或者是保姆來帶的。而媽媽帶的過程中,比較注重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班裡一個自理能力比較好的寶寶,在一歲多的時候,媽媽就讓她自己吃飯,自己收拾玩具,所以在寶寶兩歲多的時候,就能自己去小馬桶上廁所,吃飯能幫忙拿碗吃完能幫忙簡單的收拾。

但是做全職媽媽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所謂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得就有失。如果選擇在家帶娃,如果自己工作能力不是太強,等到三年之後,等待寶媽的是更嚴峻的就業形勢,對於寶媽個人的事業規划上面帶來很大的壓力。如果能夠轉化為動力更好,否則面臨的可能是尷尬。

但是孩子的童年畢竟只有一次,能夠陪伴他們更多的時間,在很多媽媽眼裡還是賺了的。

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而選擇做職場媽媽的人,也並不是沒有辦法彌補。下班之後,能夠放下工作的事情,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晚上幾個小時,對於孩子來說也能達到高質量的陪伴作用。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秘籍 的精彩文章:

嫁給兩兄弟家庭的女人,如今過得怎麼樣?聽聽她們的經歷
年輕時決定不要孩子的,最少要到這個年齡,才能知道是不是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