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會「玩」的孩子,很難幸福

不會「玩」的孩子,很難幸福

來源: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貪玩的基因,而且玩和學習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兩件事。

心理學家艾瑞克·埃里克森提出從6歲到青春期這一階段,孩子大多數會面臨勤奮與自卑的衝突。

如果孩子能擁有豐富的社交技能和認知技巧就能充分解決這部分衝突。

如果衝突沒有被充分解決,孩子就會出現缺乏自信,產生挫敗感。

所以積極地引導孩子,通過玩來探索世界,正是加深孩子學習動力的不二途徑。

最近,刷微博的時候,被幾個玩耍的孩子震撼到了。

三四個約5、6歲的孩子堆石成山,引水成渠,用泥巴建成了一座園林。

小橋流水、亭台樓榭、門窗戶壁、一樣不缺,看起來不僅逼真,還具有設計感。

實在難以想像,這會是幾個孩子用泥巴創作出來的。

網友紛紛點贊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直呼:「這哪裡是在玩泥巴,簡直就是在創造藝術品。」

玩是孩子的天性

從事教育工作很多年,經常聽到父母說這樣的話:

我家的孩子大了,現在每天睜開眼睛就是做一件事就是——玩!

我家孩子學習不認真,一讓他玩就特別認真,怎麼樣讓我家孩子把心放在學習上呢?

為了杜絕孩子玩耍,孩子就算放暑假,也是課表滿滿。

前兩天,有位媽媽曬出的倆娃暑假課程表就火了。

兒子讀小學一年級,女兒還在幼兒園,一個暑假除了8天旅遊,其餘時間都被輔導班佔滿,自由玩耍的時間,少之甚少。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才華橫溢,成績優異,這無可厚非,可要是剝奪孩子玩耍的機會,就是本末倒置了。

曾擔任斯坦福大學本科新生部主任的朱莉·萊斯考特-海姆斯,用她歷時10年的觀察,給有志於到世界一流大學深造的學生的家長們提出了8條建議,其中第一條就是「給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也表明:

無組織、無計劃的自由玩耍會讓孩子受益無窮,它有助於孩子變得具有創造性,發現自己的激情所在,發展解決與他人和諧相處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讓孩子玩,無異於抹殺孩子的天性。

給孩子學再多的知識,都沒有讓孩子學會玩,對他的成長重要。

不會玩的孩子

心理學家約翰?蒙尼,為了研究「玩耍」的意義,他曾用猴子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把幾隻活潑可愛一向愛玩的小猴,和同伴們隔離開來,單獨關在一個籠子里,不讓它們跟同伴有玩耍、嬉鬧的機會。

很長一段時間後,他發現,那些被剝奪了玩耍機會的小猴子,在長大後,不管是性格、還是行為習慣上,都比不上其他和同伴玩耍的孩子,會顯得孤僻、木訥,甚至敏感、易怒、暴躁。

這個實驗讓教育學家意識到,玩耍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知乎網友@冷雨說過自己的故事。

他說自己是應試機器,小的時候,為了考上重點初中、高中、大學,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

媽媽告訴她,等考上大學他就有時間玩了。

的確,他如願考上了理想的大學,身邊再也沒有啰嗦的父母,自以為終於可以釋放天性,好好玩了。

但慢慢地,對大學生活信心滿滿的他,卻無法融入大學生活。

軍訓的時候,一首完整的歌也唱不全,會讓他的臉紅到了耳根。

大學裡豐富多彩的社團生活,他因沒有擅長的愛好,一個也沒有加入。

當室友們對體育節目進行熱火朝天的討論時,他卻插不上嘴,更別談和他們一起踢球了。

在學習上從來都是萬眾矚目的尖子生,放在大學裡變成了無人問津的普通人,巨大的失落,慢慢地讓他變得敏感多疑,會覺得所有人都孤立他,只能在網上求助。

而出現這些狀況,就是孩子「不會玩」的後果。

父母總抱怨自己的孩子愛玩,甚至「談玩色變」, 在他們的認知里,玩就是不求上進,玩肯定會荒廢學業,只要玩就會落後於同齡孩子,甚至把玩和孩子長大後一事無成劃等號……

似乎一個「玩」字就能毀了一個孩子的一生。

殊不知,只有會玩的孩子,才會走得更遠,不讓孩子玩,可能在短時間內,看不出有什麼壞處,可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絕不是有利的。

正如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兒童遊戲治療師勞倫斯·科恩,在他所著的《遊戲力》中說的那樣:「對孩子而言,遊戲就是工作,遊戲是孩子交朋友、體驗生活以及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

這個時代,比不會學習更可怕的,是不會玩的孩子。

玩,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

2018年,浙江衢州高中生饒依珂,獲得第18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

這一殊榮,全國僅有3個名額。

接受媒體採訪時,當被問及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她回答說:「因為貪玩」。

小時候的她就是很多父母眼中的愛玩的孩子,童年的時光總是在玩耍。

下到拖地的拖把,上到房頂的電燈,都是她玩耍的玩具。

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

孩子的一些玩耍行為,父母看似是搗亂、折騰,其實是孩子們探索世界的一種全新方式。

曾看過一個《玩有什麼用》的2分鐘短片。

影片一開始一群孩子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快快樂地追逐、玩耍。

一個內向的孩子正研究著一片樹葉。

一個愛拼搭的孩子把家裡弄到一團糟。

所有的父母都在質疑孩子們玩有什麼用?

可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

女孩在奔跑的時候不小心摔倒,學會了勇敢地站起來。

那個盯著樹葉的男孩精心製作了一副畫,那是他獻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上面寫著「我愛媽媽」。

那個愛拼搭的男孩,充分發揮了動手能力,在家中搭起了一座高高的樂高建築。

家長所理解的「玩」只是是娛樂和消遣,但在孩子眼裡,「玩」被賦予喜歡、快樂、分享、探索等豐富多彩的涵義。

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福祿貝爾認為,遊戲是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史代納也曾經說過:如果一個孩子小時候能夠全情投入,忘我玩耍,那麼,他長大之後,也有能力用同樣的專註來面對所有交給他的任務。

孩子只有通過玩,才能可以了解自己,探索世界,並將內心的熱愛一點點堅持下去。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小時候愛玩的孩子。

愛玩是孩子的優點

馬雲曾在貴州大數據峰會上語出驚人:

現今社會,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去玩,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

我可以保證:

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因為在未來,大數據、機器將把人類知識領域的事全部做完。人類和機器的競爭關鍵在於智慧,在於體驗 。

所以,讓孩子會玩很重要!

現代作家龍應台也曾高調提出:

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

孩子不會玩,就是缺點。

如果你有一個不會玩的孩子,你可以學習以色列心理學家斯米蘭斯基的研究成果。

他認為:

嬰兒期:

可以讓孩子進行功能遊戲,比如推球、追球等,主要是起到運動肌肉的作用;

2歲以上:

可以讓孩子進行建構遊戲,比如搭積木、畫畫等,孩子能體會到創造的成功感;

3歲以上:

可以讓孩子進行假裝遊戲,比如過家家、角色扮演等,不僅讓孩子體會角色中的情境,還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6歲以上:

可以讓孩子進行規則遊戲,比如棋牌類桌游,孩子懂得規則,提高邏輯思維。

如果你有一個會自己玩,不論Ta是在家裡塗鴉、手舞足蹈、亂蹦亂跳,還是經常和小朋友跑得滿身大汗,那就能祝賀你了:你的孩子真棒!

因為,未來,註定屬於會玩的孩子。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家長越講道理,孩子就越不聽話?
《孩子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