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人肉翻牆有多硬核?我全程屏住呼吸看完這部高能佳片……

人肉翻牆有多硬核?我全程屏住呼吸看完這部高能佳片……

來源:YYeTs人人影視字幕組

2019年是柏林牆倒塌30周年,1989年11月,這道矗立在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之間的「反法西斯防衛牆」被迫開放,結束了兩地之間長達28年的隔絕狀態。

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人來說,柏林牆只是德國的一處旅遊景點,是到「兄弟之吻」塗鴉下拍照留念的打卡地,但對於生活在冷戰時期的德國人來說,柏林牆是隔絕了親朋相聚、阻礙了國家統一的天塹。

當然,有建牆就有翻牆,當時的不少德國人想盡辦法甚至拼上性命想要「叛逃」到西德去,前不久上線的德語片《氣球》就講了兩個家庭八口人自製熱氣球飛躍柏林牆的驚險故事。

對於翻牆這件大事,東德人民可以稱得上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常規的行賄買路和挖掘地道都不足為奇,在人均工程師的德國自然還有更硬核更科學的翻牆方式:

有人拆了摩托車馬達自製潛水艇,潛伏五小時後順利抵達西德;

這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氣球》中,主人公甘特和彼得則與家人們乘坐高達32米的熱氣球飛躍了2800米高空。

令人驚奇的是,這個熱氣球完完全全是他們在自家地下室中親手製造出來的。

電工彼得負責製造熱氣球的引擎和骨架,鄰居甘特則晝夜不停地將一千餘平方米的布料縫製成熱氣球的主體,但這些繁重的工作還只是整場逃亡計劃中最簡單的部分。

當時東德社會的高壓政策和嚴密監控才是阻撓他們出逃的最大力量。

準備不充分的彼得一家初次翻牆失敗後,他們匆忙間遺落下的熱氣球殘骸很快被國安部門發現。

藥瓶上的信息、瓦斯上的編號、目擊者的證詞幫助秘密警察逐步縮小了搜捕範圍,彼得知道或早或晚真相終將曝光,到那時全家失去的將不僅是自由,還有生命。

為了儘快脫身,一家人試圖通過美國大使館以政治難民的身份離開東德,但在一次無比驚險卻以失敗告終的求助後,彼得意識到只有再次拉上朋友甘特製造熱氣球,他們才有可能逃出生天。

然而在人人自危的社會環境中,一群普通人要對抗由國家做後盾的暴力機關又談何容易?

《氣球》是一部片長超過兩個小時的電影,但在實際看完時卻有種時間只過去了半個小時的錯覺。

大概是因為這部電影的節奏太緊張、氣氛太膠著的緣故,觀眾的注意力會完全被劇情發展所吸引,甚至在電影和現實的相互映照中產生與主角們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

其實電影史上以東西德分割時期為背景的電影並不少,像《竊聽風暴》、《再見列寧》、《間諜之橋》都是值得一看的高分佳作,但很少有電影如此事無巨細地講述一段翻越柏林牆的真實歷史。

而當最殘酷冰冷的現實碰上最天馬行空的「妄想」時,總能碰撞出震撼人心的火花。

同樣是表現翻越柏林牆這件事,不同的導演為之定下的基調也不盡相同,在蓋·里奇導演的動作喜劇《秘密特工》中,從東德到西德的逃亡是一段時長僅三分半的快剪:

英俊的美國特工甩出吊鉤,帶著女主角滑過兩座高牆和一片雷區,對面的接應人員猛一倒車,窮追不捨的蘇聯特工便落入雷區,一場跨越鐵幕的營救就此順利完成,而東德警察甚至還沒有趕到案發現場。

在《氣球》導演米夏埃爾·赫爾比希鏡頭下,翻牆是一場與時間、與運氣、與人性賽跑的豪賭。

主角們要做的絕不僅僅是在六周內完成熱氣球的製作那麼簡單,售貨員對於異常行為的舉報就能使計劃破產,小兒子無意間告訴老師的信息也可能引來災難,即便萬事俱備,等不到足以帶動熱氣球升空的北風他們也只能束手就擒。

幾乎就在秘密警察找上門來的同時,彼得和家人終於乘坐熱氣球離開了地面,迎接他們的卻是另一番險象環生的高空歷險。

漏風的熱氣球和熄火的發動機、低溫的威脅和直升機的搜捕接連而至,承載著八條生命的大氣球很快失去高度和方向,帶著主角們飄向未知的黑暗。

在被不斷拔高愈發緊張的配樂中,電影《氣球》的故事演到了結尾,彼得和甘特兩家人也迎來了他們早已被歷史寫定的命運。

此刻影片結尾放出的人物原型和真實照片更讓人倍感唏噓,因為這不僅是一段真實的傳奇故事,更是人們為生存、為團聚、為自由所打的一場向死而生的戰役。

就在《氣球》原型故事發生的上世紀70年代,旅居西德的搖滾巨星大衛·鮑伊創作了Heroes,據說寶爺的靈感來源於一對被柏林牆分開的情侶,這首經典的歌同樣可以唱給《氣球》中「翻牆叛國」的主角們:

「我們可以成為英雄,哪怕只有一天。

你「在看」我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青庸 的精彩文章:

豆瓣9.3,史上最強超級英雄,居然不在漫威
豆瓣8.4,這部高分韓劇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