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傳習錄》解讀:王陽明比朱熹高明在哪裡?心學的終極秘訣

《傳習錄》解讀:王陽明比朱熹高明在哪裡?心學的終極秘訣

朱熹是孔門徒子徒孫中影響最大的一位,如果說孔教是香港,朱熹無疑就是銅鑼灣的杠把子,雖然出現的時間不是很早,沒有初代弟子子路顏回等地位高,這二位等於是佛派中的「聲聞弟子」十大弟子,都是見過孔子活人,到他課堂上答過到上過課的。

但是朱熹運氣好啊,後來者居上,因為當朝皇帝重視讓他C位出道,佔據了頂級流量,對古代社會特別是考生影響的深度和廣度甚至要超過自己的老師孔子。

因為宋代以後的科舉考試,古代最高等級的全國統考,參考書都是朱熹寫的。孔子到底是什麼意思已經不重要,朱熹說了算,他的話就是標準答案,別人說的都是錯的。

這就很恐怖了,也很容易讓朱子自我膨脹,即使是解讀孔子的學說解歪了,也沒有人敢提出來,更不要說是糾錯改正了。

也可以想像,如果你去參加高考,敢當場說出題老師的題出錯了么?那一定會得到三個字:滾粗考場!取消考試資格。

文/希夷

符號帝國獨家原創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朱熹畢竟是個凡人,又不是神仙,他的祖師孔子尚且曾經被打臉,何況是徒孫。

朱熹年輕的時候做過很多錯事,不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而是那種渣學生,閱讀理解丟了很多分,會錯了老師的意思,但是因為他是一個大V,而且這個號一直到他死後的幾百年都在持續更新,所以以訛傳訛的功效可想而知。

這一點老年的朱熹是承認的,他說我年輕時候是個嘴炮,噴了很多錯誤的言論,現在還有些後悔。

自己的鍋算是背了,但是沒有等他改正自己的謬誤,就已經作古了,加上他的影響力,全天下的學生的態度基本都是:老師永遠是對的,老師就不要謙虛了。

此後又沒有出現過可以和他勢均力敵的猛人,所以最痛苦的是,朱熹去世之後幾百年,每屆考生還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背誦研究他的「標準答案」,還要按照他說的瞎話答題,這樣才能保證考個好成績。

直到一個大神級的人物出現——王陽明。

朱熹不但錯會錯解,甚至還曾經擅自改動過老師孔子的著作。簡直是曉明哥穿越,那架勢就是:

「聽我的,你聽我的。」

「全都聽我的。」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你覺得不管用,我覺得才管用,好嗎?」

其中一句就是被奉為四書五經之一《大學》的開篇:「大學之道,在於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朱熹看了這句話眼前一亮:誒,老師這裡搞錯了,後文中分明有「新民」,所以這裡應該也是「新民」,而不是「親民」。

大筆一揮:改!

這相當於當堂大眾打了老師孔子的臉。更可怕的是,這次「以下犯上」的打臉行為還是荒唐的,事實證明朱熹是錯的。

古今第一萬人王陽明就站出來實力反駁:你不能因為後面有個「新」字就說這裡也是新,這個理由也太狗血了吧?況且明明德就相當於「致良知」,讓自己的德行光明;親民就是要與大眾和光同塵,相當於「事上練」;至於至善就是達到最高的善,是致良知的結果。

這是求學修行做人的一整套過程,不但有先後次第,也是成體系的,不能隨便替換。「新民」是什麼鬼?它的語境本來是一群老黑犯了法,已經被關進去了,在監獄裡明志:我們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明明德之後做新民,邏輯上似乎也能說得通,但是明顯不是一個領域內的。已經明明德了,等於說心性已經達到了一種純然的境地,然後再跳出來重新做人?那前面應該是犯了事兒做鋪墊才對吧?

況且它也與後面的止於至善不搭,重新做人就是從頭再來,怎麼剛一開頭就是至善了,這不是一步登天么?

我們都知道,王陽明的心學是建立在陸九淵心學基礎之上的,不過陽明心學之所以能夠橫空出世光照千古,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轉折,那就是王陽明被朱熹坑。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朱熹不是說「格物致知」么,萬事萬物都有它的道理,只要我們窮其一生,捨身求法,格盡世間所有的道理,就可以成為金光閃閃的聖人,像孔子那樣。

王陽明可是在十幾歲就在課堂上立志要做聖人的人,那時候他還是朱熹的迷弟,他就想,既然大神都這麼說了,我們說干就干。於是他就跟一個二貨基友一起,設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索性拿自家院子里的竹子開刀。

為了謹慎起見,他讓自己的朋友先上,如果成功了,自己還可以再檢驗一遍;如果失敗了,自己就再來一遍。於是這位小夥伴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得每根竹子都心裡發毛,一直看了三天,結果也沒有從竹子里格出什麼道理來,還把自己格進了醫院裡掛起了吊瓶。

王陽明說,你可能是智商不夠,也可能是姿勢不對,你好好養病,剩下的事情交給我吧!他又把朋友做過的動作改進之後重做了一遍,而且一氣格老子的格了七天,最終自己也榮幸地卧病不起。

病好之後,從此王陽明就對朱熹的體系產生了懷疑,這便是陽明心學誕生的萌芽。

那麼陽明心學比朱熹到底高明在哪裡呢?我們還是得從他們兩個都提出的「格物致知」來做對比。如果說做聖人的過程就是一場通關考試,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就是題海戰術,我做遍了天下所有的試題,你還不讓我過關?沒有理由吧?

乍一看似乎有些道理,其實很要命,天下的試題怎麼做得完?每個老師都可以出成千上萬套卷子,可以是無數份;天下的老師又多如牛毛,理論上考題的數量就是無窮大,下輩子下下輩子下下下輩子你也做不完。

王陽明則另闢蹊徑,他等於說是首先拿到了一份萬能答案,這套答案在考試報名的那一刻就已經發給了考生,人手一份,每個人都有,但由於個人的程度不同,答案中混雜了很多無用信息,甚至是干擾信息,只要考生把正確答案摳出來,就可以拿到滿分。

這就容易多了,因為課大家都已經上過了,辨別能力都有,就只是一個認真刻苦程度、能力強弱的問題,只要你抓住課本基本內容,題目再多也是萬變不離其宗,用課本一對照,自然一目了然。

所以,朱熹的方法看似很學霸很高大上,其實不管是實際還是理論上,都是無法實現的。而王陽明不但發明了一個捷徑,還是一條有成功保障的簡便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符號帝國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網紅臉不美,世間有太多偽善?《道德經》告訴你答案
《道德經》告訴你:世事的敗壞,大多是由這件事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