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徒手攀岩》膽量從何而來?

《徒手攀岩》膽量從何而來?

剛上映的《徒手攀岩》是今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的獲獎影片。電影記錄了亞歷克斯·霍諾德從準備到最終徒手攀登海拔914米的峭壁——酋長峰的過程。

徒手攀岩,是極限運動中的極限挑戰。攀岩者在完全沒有他人保護、沒有安全繩索和護具的情況下,進行攀岩。「要不拿金牌、要不去死」是這項運動的總結:任何一點小失誤或者小意外,都可能導致攀岩者從幾百米的高空中墜落。不論成功進行過多少次徒手攀岩的好手,最後都可能在某次徒手攀岩中死去。只有最大膽的人,才可能進行這樣的挑戰。

膽子大小與先天有關,也有後天養成的成分。有些研究認為尋找到了「戰士基因」:攜帶這種基因的人衝動性更強,並對自己的衝動難以控制,更喜歡進行冒險的行為。在暴力罪犯中很多,當攜帶這種基因的人從小在暴力下長大,自己也可能會發展成暴力犯罪者。但是,勇敢的人並不是「莽夫」,勇敢並非衝動而為。對於「勇者」的研究指出,成為勇者具有這些重要的因素:自信、練習、模範、情緒、認知韌性和環境的要求等等。

在紀錄片中,亞歷克斯曾經接受過一次功能性核磁掃描,結果發現他的大腦活動的確與常人不同。杏仁核是大腦中與情緒直接相關的腦區,與情緒產生、情緒識別、情緒調控息息相關。感知危險信號以便做出反應與生存息息相關,因此能夠「感受」到恐懼是動物最原始的情感體驗,杏仁核便是這種體驗的中樞。沒有杏仁核的人,感受不到外界的恐懼刺激。

在曾經的一個報道中,一位因為罕見疾病而導致杏仁核萎縮的病人,幾乎不能被任何刺激所嚇倒——不論是毒蛇、鬼屋還是恐怖電影,她都能淡然相對、臉不紅氣不喘。普通人在觀看威脅性圖片或者接收到危險信號時,會刺激杏仁核活動,然後做出迅速的反應,但是亞歷克斯在觀看威脅性圖片時,杏仁核卻幾乎沒有活動,說明他沒有產生恐懼。這也說明,亞歷克斯從大腦活動上,就別其他人大膽的多。

但最近研究發現,沒有杏仁核的人並不是沒有「恐懼感」,但恐懼感的來源不是外界的刺激而是來自於內在。對三位杏仁核受損的患者進行測試發現,她們在吸入二氧化碳後,由於呼吸受到刺激而產生害怕的感覺並出現驚恐反應。同樣,亞歷克斯也並不是不會感到害怕。徒手攀岩過很多險峰的亞歷克斯,面對900多米的酋長峰,也是心存恐懼的。徒手攀爬酋長峰是亞歷克斯多年的願望,但卻多年望「峰」興嘆——它太高了,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下定決心要攀登,他也不是一次成功:在紀錄片中,亞歷克斯曾經有一次「中途而廢」——感覺不對、信心不足,而退了下來。

就像他的朋友所說,他並不見得天生多大膽,而是無數的練習和自信讓他無畏。自信是成功的基礎,但是過度的自信會讓人高估自己、低估困難,一毫米的落差就會屍骨無存。亞歷克斯是謙虛的,他給自己起的外號就是「不是大人物(No Big Deal)」,常年居住在狹窄的房車裡也讓他時刻腳踏實地。對於自然他更是心存敬畏。出於保護自然的原因,他已經吃素多年,還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為偏遠貧窮的人們安裝太陽能發電機。

亞歷克斯的自信,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練習。超過100次在同一路線上的練習,讓亞歷克斯熟悉這條天塹上每一處岩壁——最危險的抱石段,需要兩隻拇指在只有幾平方厘米的微小凸起上交錯,同時雙腳交錯、側身一隻腳外提到一米開外的另一側岩壁上。在很多次練習中,他都不能全身而退,要不是有安全繩,已經很多次從600多米的高空跌落。即使在平地,亞歷克斯也在用大腦做著練習:不斷重複每一處的技術要點、動作順序,以求每一步都成為身體的本能。一切就緒,3小時56分鐘,亞歷克斯創造了奇蹟。

作者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技館將常態化實施限流參觀
青出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