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生到死,什麼才是修鍊的最高境界?《道德經》里有答案

從生到死,什麼才是修鍊的最高境界?《道德經》里有答案

在馬祖道一還是個小和尚的時候,他十分精進,每天不是在研究佛經,就是在參禪打坐,師父看到弟子如此上進,一邊是欣喜,一邊憂心忡忡。因為他覺得,這個小徒弟似乎對修行有些誤解。

但是你又不能直接教他做人,那樣會打擊他的積極性,而且修行這種事情,本來就很微妙,很難直接用語言來解釋,弄不好還會弄巧成拙,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有一天老和尚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用一種奇怪的行為藝術點撥馬祖,幫助他開悟。於是從那天開始,老和尚有事沒事就會拿著一塊板磚在地上摩擦,起初馬祖以為師父在製作某種器具,也沒有太在意,一連發現了好多次之後,小和尚忍不住好奇,問師父在幹什麼,老和尚頭也沒抬地說,我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我要把這塊磚頭磨成鏡子。

馬祖雖然知道師父一貫神叨叨的,但這個想法還是顯得太過瘋狂:磚頭怎麼可能磨成鏡子呢?

老和尚發現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他好奇地看著自己的弟子,停下手裡的活,慢條斯理地問道:那打坐怎麼可能成佛呢?

What?

馬祖愣了兩秒鐘,很快就像是遭到雷擊一般,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一種前所有為的力量和壯闊迅速填充他的全身,原來師父是在點化自己。從這一刻,馬祖就徹底悟道了,後來他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高僧,一代有為的祖師。

文/希夷

符號帝國獨家原創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打坐是無法成佛的?那麼該如何修鍊成佛呢?什麼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其實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打坐沒有問題,關鍵是你如何打坐,打坐的時候到底是在幹什麼。

現在的修行人,不管是道派的高手,還是佛派的高僧,真正開悟的人寥寥無幾,甚至連打坐的功夫,也沒有幾個人是真功夫,大部分出家人不過是在磨洋工而已,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打坐就是為了消除我們心中的雜念,然後達到禪定的境界,打坐的功夫一旦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徹底開悟,可以實現天人合一,與宇宙大道合二為一,從此就會擺脫人世間的一切束縛。

其實這是一個誤解,佛說一彈指間八萬四千念,人有那麼多的念頭,怎麼可能消除掉呢?這就像一代大儒朱熹所說的「格物致知」一樣,萬事萬物確實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如果想通過窮盡萬物之理來參悟心性,實現了脫生死,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比打坐消除雜念更加困難。

那麼什麼才是打坐的正確姿勢呢?

人是精神和肉體的和合,在我們的身體中,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這裡被稱作「心頭」或者寸中,上古時期也叫「黃庭」。

有過打坐站樁經驗的人就會發現,每當我們心裡有情緒涌動時,這個地方就會有一股氣突然竄上來,有時候強烈,有時候微弱。誰也無法通過打坐消除雜念,進入禪定的狀態。我們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觀照」自己的身心,這也是《心經》所說的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

那麼觀照又是什麼呢?

把自己的心想像成一面鏡子,不管有什麼想法,任何的念頭,都不要對它們起分別心,只是作為一個吃瓜群眾靜靜的看著,任它們自由流動,潮漲潮落。

正因為我們不去控制自己的念頭,不執著於任何一種觀念,反而會因為把自己的注意力從念頭上抽離,這些雜念便失去了力量,就再也無法干擾我們了,它們就會退居成心理活動的背景。

其實不止是人類,萬事萬物在根本大道上都是一致的。它們像我們一樣,都要經歷成、住、壞、空的歷程,從出生走向死亡。

《道德經》里不但幫我們總結出了這種現象背後的根源,而且透露出了修行的不同階段所能呈現出的狀態,並指明了修鍊的正確途徑,以及關鍵環節。

「致虛極,守靜篤」就是打坐參禪的基本功,首先得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進入一個身心安寧的狀態。然後再通過內觀消除自己的偏見,放下執念,最後從思想上徹底解放精神和靈魂。

世間有無數的物種,表面上它們千姿百態,但不管是參天大樹還是地上的野草,最終都要歸於自己的根本。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種景象像極了人的內心世界,我們的念頭比地球上的物種還要多,如果你要消滅它們,最終只能被它們拽著走,以身為形役。

但是如果我們放下這種對於「虛靜」的執著,換一種心平氣和的方式觀察它們,我們內心的本性就會自動喚醒,所有紛亂的心念都會在這一刻窒息,沒有是非對錯,也沒有你我眾生,只有自然氤氳的「元氣」在自由流動。

一旦我們掌握了這種要領,就抓住了修行的核心機密,往往很容易就能獲得內心的安寧,在修行道路上一日千里。

而所有那些試圖對抗自己的心念,想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將它們清楚的做法,註定是場徒勞,就像是磨磚作鏡,痴心妄想。

一旦我們放下執著,打開成見,很多之前出現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道德經》中說,知道了大道運行的規律,那種永恆不變的力量,這就是包容,消除了自己的分別心。有了包容度,自己的心靈就會變得無比廣闊和自由,對世間所有事物的看法也就變得客觀公正;只有公正了才能接納萬物,最終實現天人合一,與大道融為一體。

這便是修行路上必須要走的路,也是所有生命最終的歸宿。其實孔子所說的「明德、親民、止於至善」,與陽明心學中「致良知」所最終達到的境界是一致的,都是讓心靈回歸本性,返璞歸真,萬法歸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符號帝國 的精彩文章:

奸臣當道的時代,這種怪獸一定會出現,《山海經》中的神秘怪物
千古農神的前世今生:剛出生就被拋棄,一個功績無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