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原來東北不僅三省,竟然有二十個?

原來東北不僅三省,竟然有二十個?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1162-20個省被撤銷

作者:杔格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東北人」,在當今是辨識度頗高的群體,他們來自中國北方一個完整而相對獨立的自然地理區域性,文化上也因為「闖關東」的驟然開放而沒有來得及形成區域性的差異。外省人甚至東北人自己都很少在內部做細分,直說是「東北的」就完事了。

瀋陽,清明節闖關東祭祖,統一口徑聲量大...

(圖片@圖蟲·創意)

然而事實上,近代我國行政區劃變動最頻繁的就是東北地區。其變化的原動力在於接連不斷的戰爭與政治局勢的變動。最混亂的時候東北地區同時存在著20個「省」之多,但這20個「省」又因日本軍國主義的戰敗而消失,這是怎麼回事呢?

「將軍」廢除而設「省」

二十世紀初期的光緒年間,東北版圖早已被沙俄攫取了一大塊;虎視眈眈的日本對東北也表現了濃厚的興趣;「闖關東」又為這片「龍興之地」帶來了大量漢民,清政府對東北的管理在這三方勢力的拉扯下難如走鋼絲。

沙皇俄國逐步侵佔外東北,日本的逐步滲透蠶食朝鮮

兩者的最終目的顯然都是想吃下整個中國東北

1907年,清廷決定改變東北行政體制,撤銷原有的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將其轄區域以及內蒙古東部地區部分土地分別劃為奉天、吉林、黑龍江三行省,同時設東三省總督。這就是近代以來東北行省的開端。

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時代轄區還包括外東北

(圖中也可以找到著名的寧古塔)

(圖片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奉天、吉林、黑龍江三行省時代

(圖片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時隔不久,辛亥革命爆發,清帝遜位,進入民國時期(北洋)。

北洋初期,東北依舊延續著前清的行省制度,並由北洋集團中央直接控制,在此期間還進行了一定的行政區劃調整,比如「廢州府,存道縣」以及1914年設立熱河特別行政區域(治承德)。但作為一個地理上相對孤立的單元,與華北只有一條遼西走廊可稱坦途的東北,在艱難亂世中還是難以避免分離的宿命。

承德的位置確實相當重要,但缺乏足夠的交通建設

雖然更像一個過渡地帶,卻也在無形中將各方拉在一起

1916年袁世凱病亡前後,東北逐漸由張作霖奉系軍閥所控制。在整個奉系軍閥割據的時代,東北基本保持著「三省一區」的行政區劃,包括1924年蘇聯歸還原沙俄佔中東鐵路沿線地方政權附屬地,成立東省特別行政區,治濱江(哈爾濱道外)。但蘇聯只是名義上歸還東省,實際仍由其所控。

其實鐵路沿線也可以是一個「行政區」(沿線11KM)

多年後,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重傷後去世,張學良成為東北地區實際控制者。1928年底,「東北易幟」,北洋政府正式結束,東北地區名義上回歸南京政府。也是在這一年,熱河正式建省,同另四省份共號「東北四省一區」,而熱河同時也是「塞北四省」之一。

東北四省里的熱河,今天已經木有了

隔壁的察哈爾和綏遠也已經木有了

(圖片來自《中華民國全圖》)

名義上統一後,東北內部也進行了相應區劃的小幅度改變,比如1929年的廢道(道相當於今日的地級行政單位),並且沒有設置相應的單位,由省直管所有縣。

少帥你怎麼不動呢

(圖片@杔格)

同一年,奉天省因「奉天」二字含有濃厚的君主色彩,取「遼水流域永久安寧」而改為遼寧;類似的,吉林省會吉林也改名為永吉。

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奉天的意思當然是很明顯的

瀋陽故宮-大政殿(圖片@杔格)

然而這永遠安寧、永遠吉祥的期待沒能成真。統一穩定的局面並沒有持續多久,柳條湖事件爆發,日本人以不到半年的時間侵吞了東三省。

「九·一八事變」柳條湖爆破地點碑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東側,柳條湖附近

(圖片@杔格)

「偽滿洲國」的禍害

1932年,日本將其所攫取的東北地盤設置為「滿洲國」,前清遜帝溥儀擔任傀儡執政。次年,熱河也被偽滿所攫取,偽滿疆域擴大到明代長城沿線附近,至此東北完全淪陷。

今年二月

日本京都大學最新公布的一批二戰資料檔案

山海關角山寺與明代長城附近的「國界碑」

(圖片來自@華北交通株式會社)

「偽滿」所主張的領土範圍為明長城以北

另一個視角去看「偽滿界碑」(右下),抗戰結束後已被砸毀

(圖片@杔格)

偽滿初期,仍然沿用南京政府時期的政區沿革,保留東北四省及興安(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自設,國民政府始終未承認)、東省兩特別區,同時將瀋陽市更名為奉天市,增設長春市(原寬城子),兩市均為「直轄市」。但為了鞏固邊界安全、治理少數民族地區、拓殖等需要,此後政區還在不斷改變。

其實日本人是很想把新京建成東亞共榮的範本的

確實也花力氣建了一座巨大的城市

(圖片來自wikipedia)

1933年,東省特別區被更名為北滿特別區,而興安特別區改製為興安省(其下轄東、北、南三分省,並將熱河省北部劃入興安省,設為興安西分省)。

次年,隨著溥儀正式登基為帝,「滿洲國」更名為「大滿洲帝國」,東北地區的行政劃分變得更加複雜。

1934年3月1日,偽滿洲國頒布的溥儀《即位詔書》

(圖片@杔格)

偽滿於當年10月1日將其行政區全面大幅度改劃為14省2特別市的局面,奉天、錦州、濱江、安東、間島、黑河、三江、龍江、吉林、熱河、興安東、興安南、興安西、興安北14省外加新京(長春)、哈爾濱2特別市。

比較今日版圖,14省2特別市的大致分布

這裡關東州比較特別(南端旅大),仍然由日本直接控制

(參考偽滿洲帝國全圖)

1934年,日滿從蘇聯手中購得「中東鐵路沿線」的這一政區的實際控制權,次年北滿特別區撤銷。1937年,另一處特別政區,滿洲鐵道附屬地(南滿),這是一個由日本在20世紀初期設立一直存在並不斷擴大直接管理的特別政區,也被撤銷並歸入偽滿,偽滿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工業時代帝國的陸上擴張必須以鐵路為依託

曾經日俄戰爭的結果是兩大帝國以長春為界瓜分東北

雙方都在中國的土地上滲透勢力和扶持代理人

所以雙方的鐵路機關具有巨大的權勢,內部自成一體

(參考偽滿洲帝國全圖,中東鐵路全圖)

同年,偽滿洲國增設牡丹江、通化兩省,哈爾濱也由特別市降為普通市。這還沒有結束,1939年增設東安、北安兩省;1941年增設四平省。

加上牡丹江、通化、東安、北安、四平之後

達到了19個省,已經是相當混亂了

(參考偽滿洲帝國全圖,四平省資料不足,待商榷,下圖僅作示意)

可以看出,當年日本在偽滿洲國設置的這些省,和今天東北的不少城市重名了。說是省,實際管轄範圍只是一兩個地市級別的,把整個東北的行政區劃搞得亂成一鍋粥。究其原因,是日本希望通過向下放權增強其向偽滿底層榨取資源的能力和組織能力,以為進攻蘇蒙做準備。

對面蘇聯大軍等著他們

(圖片來自wikipedia@soviet reporter)

層層矛盾中的崩潰

行政單位下放很大程度上出自日偽政府對地方管理的不熟練。但分散的地方政權很快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代理收稅、募兵等的「省領導」們有了過大的許可權,到了戰爭後期已經變成了土皇帝,對偽政府和大本營的要求陽奉陰違是常有的事。原本設置大量高許可權底層單位以榨取資源的目的開始難以達成。

這時候,偽滿高層認為中間層級設立還是難以避免。所以到了偽滿後期,省之上又設立了兩個總省:興安總省(興安東、興安西、興安南、興安北),東滿總省(牡丹江、東安、間島),後對其內部區劃又做了調整。

偽滿這相當於建了東西兩大總督府,假設在省之上

(參考偽滿洲帝國全圖,四平省資料不足,待商榷,下圖僅作示意)

這其中,興安總省可以說是蒙古族的自治區(蒙東),而東滿總省則被規劃為日本人及朝鮮人的「拓殖地」。除了間島省(今延邊州)本就是朝鮮族聚集區外,東安及牡丹江則有計劃地移入了日本移民。

這一段歷史,也成為今天韓國民間單方面所提出的「間島問題」,索要「間島」領土的緣由之一。

間島,也就是圖們江與海蘭河之間這塊區域

從中間層級的試驗地和日本遷入的新居民成分來看,也能明顯發現他們對放權以後的殖民地失控感到了擔心,希望通過額外扶持蒙古人、朝鮮人、日本拓荒團影響力的方式加強對東北資源豐富地區的控制。

1945年,東滿總省撤銷,並重劃分為東滿省及間島省,兩省統歸於東滿行政協議區。興安協議區則為興安總省(一個部門兩塊牌子),駐興安南的王爺廟(今烏蘭浩特)。

這行政協議區,也是偽滿後期設立的一種行政單位(和總省類似,地位相當於建國後的大區),除東滿和興安外還有3個:奉天、吉林、濱江。

東滿行政協議區是直接取代了東滿總省

興安協議區則與興安總省重疊(一個部門兩塊牌子)

(參考偽滿洲帝國全圖,四平省資料不足,待商榷,下圖僅作示意)

當年,蘇聯對日滿進攻,偽滿準備「遷都」東至通化,後日本無條件投降,溥儀於後期在臨江大栗子溝宣布退位,偽滿自然解體。

細數這十四年的歷史,在日本關東軍的操控下,東北最終竟被劃分為20個省份(含1總省),行政體系高度複雜冗餘,單以行政效率來說,偽滿也不會是其他正義之師的對手。

19個省 1個總省(興安總省)

(參考偽滿洲帝國全圖,四平省資料不足,待商榷,下圖僅作示意)

值得一提的是,從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攫取的旅大租借地(關東州/關東廳/關東州廳)一直由日本政府所管理,這期間主權雖歸偽滿,但並未移交偽滿,日本還與偽滿簽約並續租。

這又是一個相當陰險的操作,既控制了東北的海洋精華,拿住了日本通向東北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也不落人口實,看上去就好像是給了東北的中國人以主權一樣。

但抗戰最終還是以日寇的大敗虧輸作結,這些歷史遺留問題,也該是時候做個了斷了。

畢竟這個地方太重要,關東軍肯定是要握在自己手裡

(雖然整個偽滿洲國都只是傀儡)

(圖片來自wikipedia@NASA)

參考文獻:

[1]西風.內蒙古反改省與「高度自治」運動始末[J].老年世界,2013,13:47-47.

[2]朱建華,修春亮.1949年以來東北地區行政區劃演變格局與成因分析[J].地理科學,2019,39(4):606-615.

[3]郝赫.近現代東北政區沿革述論(1907-1955)[D].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大學,2007.

[4]孔凡嶺.「關東州」的歸屬問題[J].歷史檔案,2000,2:107-110.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圖蟲·創意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民族文化的沒落,原來名字有這麼多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