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裝病不想上學?如何判斷是不是真的?教你4招

孩子裝病不想上學?如何判斷是不是真的?教你4招

孩子總說不舒服,不想上學,怎麼辦?

「媽媽,我肚子痛,我不能上學。」小男孩皺著眉頭對媽媽說。

媽媽看了看兒子,分辨不出孩子是否真的不舒服,說:「吃點益生菌,然後去看醫生?」

媽媽給兒子吃了益生菌,然後打算預約醫生。

「看醫生可能要打針哦!」媽媽說。

「媽媽……我好像好了!」小男孩突然變得緊張。

「那……要不我們去上學?」

「不不……好像又痛了……」

這位媽媽因為實在擔心孩子可能真的不舒服,就給孩子請了半天假。

沒想到媽媽進了廚房不夠10分鐘,就聽到孩子房間有動靜——孩子在床上蹦跳的聲音……

孩子裝病不想上學?如何判斷是不是真的?教你4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孩子不喜歡上學,有時說腳痛,有時說頭痛,有時說肚子痛……」「孩子有時看起來好像不舒服,但好像又沒有不舒服」「一開始相信了,可孩子生病的次數也太頻繁了,後來就再也不相信了」……孩子總是說不舒服,不想上學,怎麼辦?

一項研究:孩子撒謊,大人能看出來嗎?

加拿大兒童發展學家Kang Lee等人曾經讓不同職業的人,通過觀察孩子的說話和表情,猜測孩子是否有撒謊。他們分別是大學生、社會工作者、兒童保護律師、法官、警察叔叔、父母們……雖然我們很多人以為,那些最擅長觀察人的職業崗位的人群,應該是很容易判斷孩子是否撒謊的,可結果出乎意料。

孩子裝病不想上學?如何判斷是不是真的?教你4招

當小孩說謊時,無論是什麼職業的成年人,所有人只有50%左右的正確率,這跟瞎猜是一樣的。也就是說,誰也不能準確地判斷出孩子是否在撒謊!可見小孩的演技真是神!

如何從輔助因素,判斷孩子是否在「裝病」?

既然從孩子的表情動作無法判斷孩子是否裝病,那麼如何從其他輔助因素判斷?下面是幾個考慮因素:

1、孩子是否有生理上的不舒服?

孩子說不舒服時,是否臉色蒼白,手腳冰涼?孩子是否有嘔吐,身體發燙?孩子的身體表面,是否有一些發炎紅腫的癥狀?孩子是否頭暈,站立不穩?如果孩子有一個或多個的癥狀,爸媽們可以讓孩子暫時休息,繼續觀察。

2、孩子不舒服的時間,是不是固定的?

例如孩子是不是每天早上的上學時間就說不舒服?孩子是不是每次要出門練鋼琴的時候就說手痛?孩子是不是每次要收拾玩具的時候就說肚子痛?如果次數頻繁,每次不舒服的時間也較固定,那麼父母可以暫時保持懷疑的態度。

孩子裝病不想上學?如何判斷是不是真的?教你4招

3、如果讓孩子做最喜歡的事情,孩子的表現怎麼樣?

如果孩子平時很喜歡看某部動畫片,或很喜歡吃冰淇淋,又或者很喜歡和媽媽玩某個遊戲……這時,你可以提議讓孩子做一些他們最喜歡的事情,然後觀察孩子是否缺乏興趣。有些孩子雖然有做,但不是很投入,還表現出恍惚,那麼你就可以判斷,孩子可能不是在撒謊。

4、除了不上學,孩子不接受其他任何的處理方式?

當大人建議孩子去看醫生,孩子拒絕;當大人建議孩子吃藥,孩子也拒絕;當大人建議孩子先上學,如果不舒服再回家,孩子也拒絕……他只接受不上學、在家裡休息這個方案。如果孩子除了不去上學,不接受任何的處理方式,那麼孩子就可能在撒謊。

不過,有時孩子也會因為心理問題而借口不舒服而撒謊。

如果孩子不想上學的頻率有些頻繁,孩子看起來的確不舒服,可是醫生也找不出孩子不舒服的原因,那80%-90%的概率是因為心理問題。比如壓力、分離焦慮、欺凌……當你家孩子的行為表現出與真實的生病不符,並且表現頻繁,你除了要和學校的老師溝通,讓老師幫忙觀察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孩子是否有遇到困難或人際方面的問題,孩子是否遭遇欺凌等等。

排除了上面所有的這些因素後,那麼你就可以基本判斷,孩子只是為了某種原因而「裝病」。

孩子裝病不想上學?如何判斷是不是真的?教你4招

孩子們為什麼要「裝病」?

常見的有兩種原因:

原因一、不想做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很多孩子在學校遇到人際不愉快,或學習上遇到困難,就會下意識地選擇逃避。而上學,常常被家長認為是孩子不能不做的事情,有時孩子為了更容易達成能留在家裡的目的,便通過裝病的形式逃避上學。

原因二、想得到大人額外的關注

父母常常忙於自己的事情,或很少陪伴孩子,孩子有時為了獲得大人額外的關注和關心,就會故意裝病。

除此之外,有些家長會遇到一些小朋友是真的有一點不舒服,例如牙痛或腸胃不適等輕微的不舒服。但當他們玩耍時,好玩的玩具或有趣的遊戲會暫時掩蓋了孩子的輕微不舒服。玩完後,他們可能又開始不舒服。這種情況也是很常見的,所以父母們要細心留意觀察,不要輕易否定孩子。

孩子裝病不想上學?如何判斷是不是真的?教你4招

什麼樣的家庭,孩子不容易「裝病」?

當一個家庭平時習慣尊重孩子、關心孩子,對孩子總有同理心,孩子就不容易撒謊「裝病」。

例如當孩子跟你說:「媽媽,我不想上學。」

媽媽持不批評、不否定的態度,先詢問:「為什麼呢?」

「因為我的同桌總是把我的鉛筆藏起來。」孩子或許這樣說。

「媽媽非常理解,如果別人把我的筆藏起來,我也會很難過。」父母永遠要同理孩子。

如果發現孩子遇到困難,就要重視並且幫孩子解決問題,「媽媽和老師溝通好不好?」詢問孩子的意見。

有時通過父母和老師的幫忙,就能改變孩子的困境。有些孩子或許不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幫助,而是自己先嘗試解決,這也是需要父母支持的。

無論怎樣,爸媽尊重、關心和同理孩子,是永遠也不會錯的家庭準則!



關鍵字:撒謊裝病、幼兒心理、親子互動、成長環境、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有孩子VS無孩子,哪種女性更幸福?最新研究顛覆你的人生觀
奶奶總讓孩子看電視!媽媽試了一招,奶奶愛上了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