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六脈神劍」來了!你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嗎?

「新六脈神劍」來了!你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嗎?

9月10日,在今天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之際,阿里巴巴宣布「新六脈神劍」,全面升級使命、願景、價值觀。

「新六脈神劍」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2006年,阿里巴巴B2B業務上市前夕,馬雲首次公開提出「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有投行分析師當即表示後悔買入阿里巴巴的股票。但馬雲認為:我們要選擇的是相信我們理念的錢。

2014年9月19日,八位客戶代表在紐交所敲響了阿里巴巴的開市鍾。他們當中既有淘寶店主、雲客服、快遞員、「淘女郎」和資深的「剁手黨」等,阿里巴巴合伙人、員工和投資人一起站在台下,向敲鐘人致以掌聲。

儀式剛剛結束,美國財經媒體CNBC的《華爾街直播室》(Squawk on the Street)專訪馬雲,第一個問題就直指華爾街最難理解的「股東第三」。主持人大衛·法柏(David Faber)問:「在過去幾年接受採訪時,你多次談到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今天你擁有了更多的股東,這是否會徹底改變你看待公司或經營公司的方式?」

馬雲回答:「我始終堅信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他說,「今天我們融到的不是錢,而是來自人們的信任。數以百萬計的小企業、眾多的股東,我對此感到非常榮幸、非常興奮。我想到未來五到十年的責任,是如何讓這些股東高興。但最重要的是,讓站在台上敲鐘的那些人——我們的客戶成功。如果他們成功,我們所有人都會高興。這就是我所堅信的東西。」

作為平台,阿里巴巴必須服務好包含消費者、商家、合作夥伴等在內的多元客戶。這既是對態度的要求,也是對能力的要求。這就是阿里巴巴的選擇和優先順序。只有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員工才能成長,股東才能獲得長遠利益。

因為信任,所以簡單

2004年,為了解決淘寶上陌生買賣雙方之間的信任問題,支付寶應運而生。支付寶首創「擔保交易」的方式,即託管買家支付的資金,在買家確認收貨無誤後支付給賣家。這成為中國網路交易信任的起點。

起初,不少用戶對線上交易懷有擔憂,擔心其安全性。為解決用戶的後顧之憂,2005年2月,支付寶推出了「你敢付,我敢賠」的消費者保障計劃,承諾如果賬戶被盜將進行全額賠付,打消了用戶的疑慮。15年來,從快捷支付、面向小微商家的純信用貸款到芝麻信用、區塊鏈溯源技術等,支付寶每一個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推出,都與信任有關。

世界上最寶貴的是信任,最脆弱的也是信任。阿里巴巴成長的歷史是建立信任、珍惜信任的歷史。你複雜,世界便複雜;你簡單,世界也簡單。阿里人真實不裝,互相信任,沒那麼多顧慮猜忌,問題就簡單了,事情也因此高效。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1999年,馬雲赴矽谷為剛剛創立不久的阿里巴巴尋求融資。按照慣例,尋求融資必須提供BP(即business plan,商業計劃書)。但馬雲認為,對變化紛繁的互聯網而言,做一份厚厚的所謂詳盡「計劃書」反而是忽悠和欺騙。結果是,因為沒有天花亂墜的BP,37家矽谷的風險投資拒絕了阿里巴巴。馬雲隨即決定把BP放在一邊,大膽宣布「I never plan」(我永遠不做計劃)。互聯網世界瞬息萬變,適應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未來。

從那時起,阿里人就堅信,唯一不變的是變化。2003年誕生的支付寶開啟了移動支付的先河;2009年阿里雲成立,讓阿里成為國內最早布局雲計算的平台型企業;2016年底,阿里提出包括新零售在內的「五新」戰略,揭開零售業數字化革命的大幕。阿里巴巴早已不是等風來,也不是迎風走,而是做「造風者」。

無論你變不變化,世界在變,客戶在變,競爭環境在變。因此,阿里巴巴要求每一位阿里人心懷敬畏和謙卑。改變自己,創造變化,都是最好的變化。擁抱變化是阿里巴巴最獨特的DNA。

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2001年1月,阿里巴巴還沒有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營業收入波動劇烈,而此時,賬戶里只剩下700萬美元,按照每月100萬美元的開支,阿里巴巴最多只能堅持半年。

在生死邊緣,阿里巴巴受到航空公司的會員積分體系啟發,創造性地設計出了金銀銅牌考核制度,銷售員當月的業績決定了其下個月的提成。這套制度激勵了阿里人不斷追求卓越,以更高的要求為客戶創造價值,由此培養出的銷售團隊被譽為「中供鐵軍」。2002年,阿里巴巴實現全年盈利。

在阿里巴巴最困難的時候,正是這樣的精神,幫助它渡過難關,活了下來。「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意味著在身處逆境時懂得自我激勵,在身處順境時敢於設定具有超越性的目標(dream target)。面向未來,不進則退。阿里人仍要敢想敢拼,自我挑戰,自我超越。

此時此刻,非我莫屬

1999年9月14日,阿里巴巴在《錢江晚報》上發了第一條招聘廣告。上面的廣告語是: 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此時此刻,非我莫屬。後來,這句話成了阿里巴巴的第一句土話。它體現了阿里人對使命的信念和「捨我其誰」的擔當。

社會責任是阿里巴巴的核心競爭力。從一個創業公司逐漸成長為一個數字商業的新經濟體,阿里巴巴為社會擔當的初心從未改變,因為一群有激情、有擔當、有使命感的阿里人匯聚在一起,這家企業始終保持溫度,將自身發展融入社會發展,不斷地通過技術和創新,解決社會問題、推動社會進步。

每一位阿里人必須要有「家國情懷」和「世界擔當」,只有這樣,阿里巴巴才會贏得尊重。

認真生活,快樂工作

2009年2月17日,馬雲在一封致全體阿里人的郵件中,提出「認真生活,快樂工作」的理念。

阿里巴巴認為,工作只是一陣子,生活才是一輩子。

工作屬於你,而你屬於生活,屬於家人。

像享受生活一樣快樂工作,像對待工作一樣認真地生活。

只有認真對待生活,生活才會公平地對待你。

阿里因每一位阿里人而不同,家人因阿里人而驕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態度,阿里巴巴尊重每個阿里人的選擇。

阿里巴巴把這條價值觀的考核,留給生活本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24.26元!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確定發行價
5G手機推入三千元檔 ?首批換機潮有望四季度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