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蔡少芬6歲女兒廚藝爆棚: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會做飯,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蔡少芬6歲女兒廚藝爆棚: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會做飯,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在很多父母眼裡,廚房成了孩子的禁區。

刀具容易傷人,火焰容易灼人,總是用一句「危險,快出去」來掐斷孩子的好奇心。

但是,蒸煮煎炸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巧里,藏著最有意義的生活哲理。

文 |豆媽 ·來源 | 女兒派

-01-

都說蔡少芬是被娛樂圈耽誤了的教育家,每次上熱搜都是因為孩子。

前不久,她在微博發了一組女兒下廚的萌照,並配文「用心做菜的小廚師」。

照片里,今年才6歲大的包子妹妹,個頭不過比灶台高出一點,表情認真臉上帶笑,熟練地拿著小菜刀切著蔬菜和肉條。

看這倒油炒菜的姿勢倒是老練得很,儼然一副小廚娘的模樣。

做菜一氣呵成,最後的成品看起來也很美味。

網友大呼可愛的同時,也有點疑惑:為什麼要讓這麼小的孩子炒菜做飯?

同樣在一次採訪里,有記者也問到蔡少芬這個事情。

她回道:「做飯是最簡單的鍛煉,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但其實,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翻一翻蔡少芬的微博,包子、湯圓倆姐妹做飯的照片出現的頻率真挺高的。

姐妹分工,一個打蛋液,一個裱花,合力做曲奇餅:

包子妹妹炒蔬菜,湯圓姐姐挑戰難度係數五星的洋蔥肉片:

甚至在家裡種起了盆栽青菜: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和廚房,就是兩個平行世界,扯不上關係。

事實上,廚房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最簡單的生活技能,蘊藏著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02-

看過一個很感人的故事。

日本福岡縣福岡市,有個小女孩,從5歲開始,每天早上6點就出現在廚房,踩著小凳子做早餐。

她叫阿花

阿花9個月大的時候,媽媽千惠的乳腺癌複發了,醫生說她最多還能活4年。

隨著女兒一天天地長大懂事,千惠開始思考,到底父母要教給孩子什麼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極盡全力的陪伴?給女兒多備一些衣物?還是攢下一大筆錢?

後來,她想到了做飯

她告訴阿花:

「做飯這件事和生存息息相關,我要教會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務。

學習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體健康,能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都能活下去。」

於是,阿花四歲生日那天,媽媽千惠送給她一條圍裙,爸爸信吾送給她一把兒童菜刀。

千惠和信吾對女兒的希冀很簡單:不要過度消費,不要一味依賴方便的東西,而是掌握頑強生活的本領。

之後,做早飯,就成了阿花每天早上的「固定工作」。

廚房很危險。

刀具、火焰、甚至是邊緣鋒利的長柄湯勺,都有可能傷害到阿花,更別說孩子還要主動拿起笨重的菜刀。

儘管阿花用刀的樣子看上去相當嚇人,千惠還是狠下心沒有幫忙,只是在旁叮囑:

「阿花,不拿菜刀的那隻手,要像貓咪爪子那樣收起來哦,手指頭伸出來很危險的哦。

阿花嘗試做醬湯,卻掌握不好調料的多少。

「媽媽,要放多少大醬呢?」阿花問。

千惠沒有回答,而是溫柔地鼓勵阿花:「自己嘗嘗看呢。

後來,她才在日記里吐露真心話:

「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我都要讓她自己來,讓她獨立思考和體會。這樣有一天,哪怕我不在了也沒關係。

5歲生日的時候,阿花已經學會煮鬆軟的糙米飯,製作漂亮的壽司。

可隨著阿花的廚藝越來越嫻熟,千惠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千惠說:「我沒錢,沒權,沒地位也沒財產,什麼都沒有,完全不知道該留下什麼給女兒。

我想,認真過每一天,好好地活下去,才是最好的選擇。

阿花五歲生日沒過多久,媽媽千惠最終沒有逃過病魔的掌控,去世了。

但對於一位曾用心陪伴、愛護並教會了女兒「世間最了不起的本領——獨立生存的能力」的媽媽來說,千惠走得了無遺憾。

當別的孩子還在吃糖撒嬌玩耍的時候,阿花已經能夠獨擋一面。

每天早上6點就要準備早餐、喂狗、做早餐、彈鋼琴、去幼兒園;

下午回家後,還要疊衣服、刷澡盆;

如果晚上爸爸加班回來得晚,阿花還會做好愛心晚飯。

有句話說得好,食物中蘊含著大千世界,烹飪里也藏著萬種乾坤。

比孩子先來到世界的這個父母,註定無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

讓孩子學會做飯,這和伺候人無關。

未來當你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他們依然可以善待自己,填飽肚子,溫暖時光。

在這個溫柔和殘酷並存的社會生活里,用美食的能量治癒自己,頑強茁壯地走下去。

(阿花的日記)

-03-

前幾天去開家長會的時候,和幾位媽媽聊天。

「你家孩子會做飯嗎?」

「做飯?怎麼可能啊?孩子怎麼能進廚房?」

「開玩笑呢吧,他們哪有時間學啊?」

「大人都快沒時間做飯了,還孩子呢。」

早飯在小區門口買點,午飯學校食堂解決,晚上回去不是跟著父母一起點外賣,就是下館子。

周末休息的時候,就去商場的餐廳挨個掃蕩,美名其曰「改善伙食」。

哪怕家裡開火了,孩子也永遠沒有踏進廚房的機會。

可鍋碗瓢盆里裝著的是人間五味,案板上滲透了酸甜苦辣,刀鋒下也含著細碎的悲歡離合。

這些細水長流的生活哲理,不做飯的孩子怎能感受得到?

特別欣賞我那博士朋友的教育方法。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把他帶進了廚房,從最簡單的手搓小元宵開始,一步步教導孩子自力更生。

燒開了的熱水,倒進糯米粉里,用筷子攪拌著再揉成團。

幹了添水,稀了加面。

揉好了切出一小份,在面板上滾成細長的麵糰,用刀切成合適的大小,搓成一個個小球。

做飯的過程里,孩子玩得咯咯直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度,,同時也Get到了制定和執行計劃的能力

準備食物要提前規劃,選材、搭配、預估時間、水和麵粉的比例、測量和加減乘除都在做飯的過程里得到了實際運用。

聽到、看到的容易忘記,只有實際體驗過的才會記在心裡。

食物里,包裹著幾代人流傳下來的情懷。

幸福的家庭,都離不開一個熱氣騰騰的廚房。

只要你教得好,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可以在孩子的心裡生成琴棋書畫詩酒花。

-04-

人生除了文化知識,還有一種叫生活的技能。

洗手作羹湯的孩子,才能更懂生活。

一粥一飯,是知足隨和;一茶一鹽,是溫良恭儉。

教會孩子做飯,便是教會他謀生與謀愛。

在往後漫長的時光里,在未來沒有你陪伴的日子裡,他可以自食其力,更能善待自己。

-End-

豆媽,女兒派主筆,資深兒童心理專家,少女心滿滿的二胎媽媽,專註於幼兒心理教育和親子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大師 的精彩文章:

她是最貴肉體,35歲前賺了4個億,也是萊昂納多錯過的一生最愛
李玫瑾教授一語道破真相:為什麼我們給孩子立的規矩,總是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