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含淚卸任!教師馬云:未來社會每位家長,都要培育孩子這10種素養

含淚卸任!教師馬云:未來社會每位家長,都要培育孩子這10種素養

昨天,9月10日,是第35個教師節,馬雲55歲的生日,也是馬雲卸任的日子。

#最後一天上班的馬雲#這一話題也登上微博熱搜。

有網友說「退休」前的馬雲高興得像個孩子。但其實,馬雲並非「退休」,而是「卸任」。

據浙江新聞客戶端報道,今年8月28日,當時馬雲曾表示, 「我還有兩周不當阿里巴巴董事長了,但絕不等於我不創業了,絕不等於我退休了。世界那麼美好,我們多去做做,多試試,多折騰折騰,多看看,挺好。」

馬雲說,「不要停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不會停止下來,我覺得阿里巴巴它只是我夢想中的一個而已。」

一年前的今天,馬雲對外宣布:經董事會批准,一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周年,馬雲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逍遙子)將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馬雲稱,創建阿里巴巴之前,他就是名教師。退休後,他將回歸教育,做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

馬云:「我希望換個江湖,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謝謝大家。」

在卸任前,馬雲也曾描繪過自己眼中的未來教育,以及孩子的10種素養。

(以下內容來自:杭州師範大學 110 周年校慶大會馬雲的講話)

01

用當教師的方法當CEO

大家知道,我高考考了三次,失敗了兩次才考進杭師大,我感謝杭師大給了我這麼一個機會。所以在進入杭師大之前,杭師大已經教給了我一堂課——什麼叫失敗、什麼叫挫折。這使我一直爭取做一個成功的失敗者。

能夠成為老師是我一輩子最大的榮幸,我是用當教師的方法當CEO!

杭師大給了我第二個了不起的東西,就是把我培養成了一名老師。

我經常說,我從來沒當過、沒學過如何當CEO,我是用做教師的方法去當CEO。在我看來,CEO 就是 Chief Education Officer——首席教育官。所以我把在杭師大學習的所有經歷,把自己當老師的經驗帶到了創業中。因為教師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職業,也是最偉大的職業。

做老師的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讓你的學生比你更強、比你更好。沒有哪個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破產,沒有一個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出事。我們都希望學生做得比自己好。

CEO 如果不能像老師一樣用成就他人的思想來做,不是去幫助員工成功,不是去幫助客戶成功,不是去幫助合作夥伴成功,我相信這家公司就很難成功。

四年的師範,六年的老師,這十年的經歷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我一輩子都記得,自己是一個師範生,能夠成為老師是我一輩子最大的榮幸。

其實,我從來也沒有停止過當老師,我現在越來越忙,但是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去大學,期望去分享。別人可能覺得我講得很多,但這是我當過教師的職業病,我也為這職業病感到驕傲。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夠回到學校,不是為當老師而去當老師,而是為了未來而當一個老師,因為我越來越意識到,教育一定會發生巨變。

02

未來的教育該是什麼樣?

我們正處在新一輪的技術變革時代,很多人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尤其是擔心就業我認為,今天我們最需要擔心的和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教育變革

教育的變革是未來 30 年技術變革會演變成社會變革的關鍵,今天就算是世界一流大學也要思考未來的社會需要怎樣的人才

每一個學校都需要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因為過去是知識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是體驗驅動;過去是以製造為中心,未來是以創造為中心;過去追求的是標準化、規模化,未來講究的是個性化、特色化。

過去我們把人變成機器,未來我們把機器變成人。機器永遠會比人聰明、比人力氣大,機器不需要休息、不怕累、不會生氣,而人類擁有的智慧是機器永遠無法比的。

數據時代,是我們能夠讓機器更像機器,讓人更加懂得生活,人更像人。人不應該跟機器去爭,誰厲害,誰跑得快,誰智慧。所以,我覺得,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想像力的競爭,是智慧和體驗的競爭,是領導力、擔當力、責任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

未來的教育不能只教知識,「教」和「育」一樣,「教」的是知識,「育」的是文化;「學」和「習」是兩個概念,「學」的是知識,「習」是嘗試知識、體驗挫折,是一種想像力,是一種文化。

機器只有晶元,而人類有偉大的心和愛。面對未來的孩子,除了智商、情商以外,我們更需要培養愛商。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不會被機器所取代,才不會在變革中被淘汰。

未來教育的使命一定不是培養多少高分的孩子,也不是培養學習機器,更不是在流水線上培養孩子,我們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真正的人。

藝術和體育能夠讓孩子成為完整而幸福的人。一直以來,我們的「教」不會差,但我們的「育」是存在問題的,至少,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我們到全世界各個大學去看,中國的大學生、初中生在全世界各個學校都是學習非常好的學生。但是,這些孩子體育、音樂、美術往往很差,而往藝術和體育才是真正能夠讓孩子成為完整而幸福的人的重要因素。

要從藝術中體驗到創意和想像力,要從運動中學會包容,學會團隊精神,學會負責任,學會面對失敗、面對挫折,學會在衝突中解決問題。

未來的孩子,一定要用全球化的眼光看待問題,要用樂觀的心態面對挑戰,要用豐富的想像力去創造未來。

同時,我們必須要讓孩子擁有強大的自我約束能力、擔當力、領導力以及獨特的思考能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適應未來新的工作,才能永遠不會因為工作被機器取代而沮喪,才能不會在未來的變革中被殘酷淘汰。

馬雲創辦的雲谷學校

03

教育的關鍵在於什麼?老師!

未來的關鍵在於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於老師。教師應該真正成為一個受尊敬的職業,應該讓最優秀的人去做老師。

中國每年有 2000 萬左右的新生兒,這是中國最獨特的資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富礦。這是最值得投資的資源,就像杭州每年也有十萬名小學生,誰來教他們?怎麼教他們?把他們培養成什麼樣的人?這決定了我們杭州的未來。

這些孩子是我們今天最大的財富,我們要思考如何把這些財富變成真正的競爭力。過去四十年,中國的資源並沒有豐富,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了,最重要的是,教育開放了人腦的跨度,是啟動了十三億人的腦袋才充實了我們十三億人的口袋。

我覺得,今天2000萬的新生兒,他們每個人素質不一樣,有會學習的,有不會學習的,有運動好的,有藝術好的,我們不能像流水線一樣教育,這樣對我國資源是巨大的浪費。

未來國與國之間的核心競爭點就是教育,而教育的重點和基礎就是師範學校和師範生。

應該鼓勵最優秀的人去當老師。

老師,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人,老師,是每個人生命中除了父母之外影響力最大的人。

一旦老師走進課堂,面對四五十個學生,他們的生命和未來掌握在老師的手裡。

一個國家應該鼓勵最優秀的學生進入師範學校,讓熱愛當老師、當得好老師的學生去做老師,讓教師成為社會上最受尊敬、待遇最好的職業,讓「尊師重教」這四個字真正寫在每一個人心裡。

那麼,未來社會對孩子的要求是怎樣的呢?

1.會玩的孩子,比會學的孩子,更有未來

如果我們再一味的要求孩子死記硬背,30年後,孩子是找不到工作的。

因為,你的孩子能幹的,機器人比他做得更好。

他說,比佔有知識更重要的,是擁抱智慧,要讓孩子在體驗和遊玩中擺脫重複和機械,成為一個有感情有創造的人

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2.不聽話的孩子,比聽話的孩子,更有前途

關於教育,比放任自流更可怕的,是老師和家長用狹隘的定論,打斷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問:這個東西是圓的嗎?

你回答:方的。

孩子問:我這樣做對嗎?

你回答:不對。

而不是鼓勵孩子:你把這個東西和圓球比一比,看它有什麼不同?

也不是啟發孩子:如果我這樣傲慢地對你,你會不會難過?

保護孩子的好奇和疑問,就是呵護未來的天才和偉人。

這是教育的必經之路。

3.鼓勵孩子失敗,比助推孩子成功,更有意義

「阿里巴巴成立的時候,沒有錢,沒有關係,沒有資源,沒有人相信我們可以成功。19年來,我們犯了無數錯誤,我們唯一做對的,就是Never give up。」

馬雲說,教育孩子和創辦企業,本質並無不同。現在孩子,最缺的就是挫折教育:遇到問題就放棄,碰見困難就求援,遭遇失敗就輕生。

所有這一切,皆因沒有激發自我的力量和智慧。

引導孩子,在體驗中認知,在認知中解決,在解決中智慧,在智慧中自信,至關重要。

這是教育必不可少的過程。

04.不拔尖的孩子,比拔尖的孩子,更有魅力

馬雲在創業論壇上談到招聘秘訣時說,他面試過幾萬名年輕人,任何方面總是第一的孩子,進入社會和工作崗位後,表現得往往不如人意:狂妄自大,心胸狹隘,缺乏團隊精神。

相反,那些各個方面都是中上等的孩子,會在崗位中給老闆驚喜:

你批評他,他坦然接受。你表揚他,他很少驕傲。他容易和周圍人打成一片,更有親和力和領導力。

把孩子培養成名次總考第一,是容易的。難的是,即便不考第一,他也能接受自己熱愛世界。

這是教育渡人的偉大使命。

5.有缺陷的孩子,可能比全面的孩子,走得更遠

談到自己的成長經歷時,馬雲說,他自幼喜歡英語,但對化學提不起興趣,至今無法認全元素周期表。

中學時,化學老師曾恨鐵不成鋼地批評他。父母也為他嚴重偏科頭疼。唯有他自己相信,高考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喜愛,並做到極致。

憑藉對英語的熱愛,他被特招;憑藉英語的優勢,他做起翻譯社;直至最後,創立商業帝國阿里巴巴。

接納孩子的劣勢和殘缺,才能精進他的優勢和特長。優秀的人並非樣樣俱全,而是死磕一技。

這是教育必須直面的選擇。

6.欣賞對手的孩子,比欣賞自己的孩子,更有格局

2018年5月,在母校杭州師大110周年的校慶上,馬雲談到一個教育觀點:欣賞自己,更要成就別人

他說,一個格局大的人,懂得走自己的路,也懂得為別人鋪路

應試教育的狹隘在於,萬人爭過獨木橋,不是我下橋就是你下橋。這容易培養出功利且妒忌的小人,很難培育出坦蕩而豁達的君子。

縱觀我們校園內的種種悲劇,無不證明了這個觀點。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是,別人也是。為人父母,要告訴孩子:做好你自己,也要有格局接受並欣賞對手。

這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

7.一生學習的孩子,比一時學習的孩子,更能幸福

馬雲談到當前中國教育和家長的短視,就在於:考上大學後,你就輕鬆了

他說,其實,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真正傑出偉大的人,都是在接受終身教育

因為,唯有不斷思變,不斷創新,不斷和新生事物同步,才不會被時代拋棄。

告訴那些總想投機取巧走捷徑的孩子:

學習是你生存的必須,就像呼吸一樣,直到你生命最後一刻。

這是合格教育必須傳遞的信念。

8.被「育」大的孩子,比被「教」大的孩子,更有後勁。

在我的《教育觀》中,馬雲寫道:當前我們的教育,就是教得太多,而育得太少。

教,是讓孩子被動地接受;而育,是和孩子一起主動生長。教得再好,不過是複製和傳遞。而育得好,就是蝶變和突破。

教育並非父母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塞給孩子,而是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相信孩子能抵達你沒有抵達過的地方,鼓勵孩子去體驗你沒有體驗過的人生。

這是教育本身的光亮和慈悲。

9.有興趣的孩子,比有證書的孩子,更有質感

在《教育,讓美好發生》的演講中,馬雲和廣大教育工作者分享:比語文和數學更關鍵的,是音樂課、體育課和繪畫課。

他認為,十年寒窗,每個孩子都禁錮在數學、語文學科的學習中,結果長大了,這些東西很少用得上。

但艱辛生活中,支撐一個成年人挺過絕望,卻是音樂、體育和美術帶來的愉悅和力量。

學習音樂、體育和繪畫,並非是去考級考證書,而是讓孩子在運動和藝術的熏陶中,明白活著的美好和生命的質感

這是教育應該惠及每個孩子的福利。

10.熟讀經典的孩子,比痴迷通俗的孩子,更加智慧。

馬雲在談到當前教育的四大痛點時說,經典閱讀的缺失,是教育最大的敗筆

他說,唯有經典才能填補智慧。近年來,我們的教育浮躁外求、急功近利的現象很嚴重。這導致我們會賺錢的精英不少,但有文化的大師匱乏。

中國文化的博大和精深,暗藏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魂魄。

熟讀經典、厚積薄發的孩子,之所以走得更遠更好,是因為他們從經典中覓得修行的重要。

這是當前教育亟需補上的一課。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大師 的精彩文章: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真讓人心疼
致:慢慢老去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