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還要犧牲多少孩子,父母才能接納孩子的平庸?

還要犧牲多少孩子,父母才能接納孩子的平庸?

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最近,微博有一條新聞,引發了網友對教育的熱議:

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在採訪中談到現在的教育焦慮,他說,如果所有人都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精英,而不顧自己和孩子的具體情況,那麼結果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很多父母認為,只有精英才有未來,所以他們千方百計地要把孩子培養成精英,而不顧孩子的自身情況,其實這正是現在很多家長焦慮的源頭。

有研究表明,中國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教育支出最多的國家。而且三分之一以上的家長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

即便是這樣,家長們依然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落在別人後面。

央視財經曾告訴家長們:

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並不都是懂奧數的天才,而是具備健康人格、全面發展的學生。

家長們需要放寬心的是,人生是一場長跑,起跑不必要衝刺,多想想如何讓孩子的身體更健康、眼睛更明亮,跑得更久更遠。

所謂的精英教育對孩子的未來,益處有多少並不好說,但父母過度的焦慮一旦影響到孩子,壞處卻是顯而易見。

過度焦慮

源於父母自身

前段時間很火的《銀河補習班》提出了一個關於教育的問題:學習和考試都是一個拉弓的過程,但是將弓拉滿以後,我們的箭要射向何方?

而過多地著眼於這個拉弓的過程,忽略了箭的方向,則是我們過度焦慮的源頭。

我在當老師期間曾經見過這樣一個場景:

我一宣布下課,一位奶奶就急匆匆地走到孩子身邊,一邊幫孩子收拾書包,一邊拿出麵包催孩子快吃。

後來我才了解,原來孩子有很多課程,接下來的一節就在一小時以後,可是到達上課點坐地鐵就得一個小時,所以孩子只能趕緊趁著收拾東西吃幾口,或者在車上解決。

這樣的趕場式瘋狂補習,其實就是父母焦慮的產物。

8月20日,中國兒童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

這份報告對15000名兒童和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最終得出結論:中小學生睡眠不達標率高達78.30%,而小學生睡眠不達標的比例也已經達到了76.93%。

父母害怕孩子學習不如別家孩子好,才藝不如別家孩子多,所以只能壓縮孩子的睡眠時間。

有人說,其實不是孩子怕輸,而是父母自己輸不起。

父母的過度焦慮,其實很多時候就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希望,把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一股腦地塞給了孩子。

真正的成功

並非培養精英

父母的焦慮,固然是為了讓孩子更優秀,出發點是好的,但如果過了頭,就會讓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

因為擔心13歲的女兒暑假期間「掉隊」,武漢一位媽媽一口氣給孩子報了3個補習班,平時專註於文化課程,周末學鋼琴和舞蹈,課程密集,每天要轉戰三個鎮。

沒想到,孩子因為學習太累,得了頸椎病,脖子一轉動就響,連頭都抬不起來。

這種過度的焦慮讓孩子痛苦,家長也自責。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位美國校長寫給全校學生的信,他畢業於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成為校長之前曾在美國排名第一的高中——菲利普埃克塞特當教師多年。

然而,他並沒有將考名校或成為精英定義為成功,而是告訴學生:

我們更在意的是,你在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這一點,關鍵在於你的行為模式,這是你一生性格的基礎,它關係到你能否尋找到真正的快樂、是否能和別人友好相處以及高效合作。

所以,真正的成功其實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快樂和知道怎樣為人處事的人。

然而專家表示,現在父母的這種焦慮,已經傳遞給了孩子,換言之,孩子們已經過早地參與到了競爭中,嘗到了壓力的滋味。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焦慮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自己也會表現出異常的焦慮,一旦遇到大的問題,很可能承受不了。

把三個兒子都送進斯坦福大學的歌手媽媽陳美玲就旗幟鮮明地反對這種過度焦慮,她說過,不要讓中國式的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放下焦慮

才能科學育兒

父母越焦慮,孩子越脆弱,父母越平和,孩子越強大。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放下焦慮,以平和的心態育兒呢?

1.父母要懂得發展自我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焦慮,往往是把過多的時間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孩子去努力,自己卻放棄了成長,孩子怎麼會心甘情願?

最好的家庭關係,就是父母和孩子保持共同的節奏,一起努力。

《少年說》中有一個四年級的小男孩,抱怨自己38歲的媽媽每天沉迷考研,學習比自己還瘋狂,以致於沒時間搭理自己。

而媽媽是這樣回答的:

「我們是一個團隊,要一起合作,沒有人可以掉隊,正是因為在你身上看到了學習的風采,媽媽才要去努力。」

過度在意孩子,會讓自己和孩子都失去獨立空間,不利於發展良好的親子關係。

不妨把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縮減到兩小時,其他時間留給自己,可以用來學習,充實自己,但並非需要父母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而是要把我們對孩子過多的關注收回一些,這樣,雙方的壓力都能小一些。

而且當我們的眼界放開,格局擴大,心態就會更平和,我們努力的樣子也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2.給孩子一些時間自由分配

父母的焦慮,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不愛學習,學習效率低,或者娛樂時間過長等等。

尹建莉老師也有過這樣的困擾:

她的孩子很喜歡打電動,打的時間久了就會被勒令去做功課,這讓孩子很痛苦,尹建莉也很擔心孩子會荒廢了學習。

但她發現強制性要求孩子學習完全沒有效果,反而讓自己越來越焦慮,後來,她想了個辦法,跟孩子約法三章,只要孩子把一天的事情做完,時間分配由她自己掌控,但是需要每天睡前檢查進度,一旦違規就取消這項特權。

結果發現,效果竟然意外的好,因為一旦電動打多了,孩子就會意識到時間浪費了,其他事情可能會做不完,然後趕緊停下。慢慢地,打電動的時間越來越短,學習時間越來越長。

與其要求孩子學習,不如讓孩子自己去分配時間,剛開始,可以先選出某一段時間交由孩子支配,我們只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出合理的任務清單即可。

這樣,我們省心,孩子也會得到尊重和信任,最重要的是,通過管理時間,孩子認識到了光陰的可貴,懂得學習和娛樂的合理分配,這將是他們受用一生的好品質。

3.重視孩子的興趣培養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什麼都學,帶來的結果很可能是什麼都學不會。

所以,適當地做出取捨是很有必要的,選取孩子喜歡的,然後一直做下去,因為一個人只有在喜歡的領域,才更容易獲得幸福和成功。

曾經有一位女觀眾提問俞白眉導演:一個只重興趣、不給重壓的孩子,真的可以成才么?

俞白眉說:「現在的社會競爭其實一點都不激烈,因為在我接觸的行業里,95%的人都只是謀生計,而剩下那5%真心熱愛的人中,就沒做不好的。」

心理學認為,如果孩子在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興趣得到重視和正確引導,那他的一生將可能被改變。

所以,只要孩子的愛好是健康和積極的,父母要做的就是支持他,並且讓他在這條道路上專註和深耕。

韓國教育學博士全聲洙在《猶太式教養》中提到,教育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100米賽跑,要想跑完全程,速度應該從頭到尾都控制均衡。而馬拉松運動員失敗或放棄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跑得慢,反而是跑得太快。

放開無謂的過度焦慮,不以單一的速度來要求孩子,是父母最應該做的。

孩子不是我們的希望,他們是自己的希望,要為自己而活。

我們只需要幫助他們看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告訴他,選擇你喜歡的,然後坦然面對失敗。

不要讓孩子在本該無憂的年紀,染上深深的焦慮,影響一生。

繼續閱讀:讀書很重要,如果成績不優秀,愛好更重要

--------End---------

作者簡介

小曳,內心逗比的工科碩士,從事親子教育多年,立志用文字溫暖人心。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媽媽生二胎,大寶獨守產房看哭50萬網友……
生二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