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在阿拉伯人的包圍下,這個民族艱難求生

在阿拉伯人的包圍下,這個民族艱難求生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1166-埃及科普特人

作者:深眸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在埃及,有一個少數民族科普特人(Copt),無奈地生活在周邊阿拉伯人的汪洋大海中,而且常常遭到防不勝防的襲擊。

據埃及媒體統計,自2010年中東劇變以來,埃及已經發生上百起針對科普特人和他們教堂的襲擊事件了。

教堂旁邊就是清真寺,埃及並不只有伊斯蘭教

這本應是一個充滿宗教寬容的國家

(圖片來自wikipedia@Amr Fayez / TheEgyptian)

最近的一起發生在2019年1月5日,恐怖分子在開羅納賽爾城的一座科普特東正教堂內放置炸彈,當場就炸死前來檢查的一名警察。而2017年4月發生的自殺式爆炸襲擊,至少導致150名科普特人死傷。

這個埃及境內最大的少數民族,為何如此被針對呢?

跌宕起伏的歷史境遇

說起科普特(Copt)稱呼的來源,還要從希臘人(包括馬其頓人)開始談起。

亞歷山大東徵佔領埃及之後,便將埃及的土著居民稱為Aigyptos,由此衍生出後來的Egypt一詞。而後來的阿拉伯人為了便於發音,稱他們為Qipt,之後該詞便通指埃及境內不以阿語為母語的非穆斯林居民。這也是科普特Copt一詞的詞源。

這引出了一個問題,埃及人的身份是被別人定義的?

一方面是埃及文明的極其悠久,一方面是其過早的死亡

科普特人是羅馬時代埃及原住民的後代,他們的先祖曾追隨聖徒聖馬可,成為了中東最早的一批基督徒。在阿拉伯人到來之前,這群人是尼羅河文明的主人,擁有自己的語言、政體和教會組織。

埃及文明 羅馬基督教文明

光是這份古老就夠支撐科普特人的文化自信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

然而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誕生,隨之興起的阿拉伯人開啟了南征北戰的征服運動。在強大的宗教感召和高度的軍事組織化協助下,阿拉伯人越過荒蕪的西奈半島,戰勝了科普特人。這一古老群體的命運便開始發生轉變。

相比樹大根深的波斯薩珊和拜占庭

埃及可能是阿拉伯人最容易佔領的一個區域...

經過阿拉伯人幾個世紀的宗教同化,大多數科普特人都改信了伊斯蘭教,甚至連語言都講阿拉伯語。而沒有改信的少部分人仍然堅持傳統,是阿拉伯帝國里頑固的基督徒。

舊開羅教堂的科普特和阿拉伯文銘文

這些經文是約翰福音4:13和14

(圖片來自wikipedia)

但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還是相當具有自信的,對異教徒的容忍度很高。歷代哈里發都對他們表現出了額外的關照,在宗教、司法和教育方面給予其很大的獨立性。16世紀奧斯曼帝國向北非擴張時,也延續了對科普特人的照顧,只要繳納賦稅就可以享有自治權。

相比於定都大馬士革或巴格達的阿拉伯帝國

定都伊斯坦布爾的奧斯曼帝國離埃及更加遙遠

所以控制上也更加間接和寬鬆些

當然由於信仰和語言不同,科普特人在埃及仍然是實際上的二等公民。他們不僅不得修建自己的教堂、公開舉行宗教活動,甚至不能與穆斯林女性結婚,連服裝款式都有所限制。直到19世紀初期穆罕穆德·阿里取得埃及統治權之後,該群體的社會地位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時的奧斯曼和埃及已經沒有多少制度自信了

在經濟和軍事上的大幅落後使他們急於改革求生

而歐洲強權其實也相對同情同為基督徒的科普特人

(圖片來自文明5)

阿里改革中的宗教寬容政策使一貫重視教育的科普特人成為政府官員,而社會生活中的諸多限制也隨之廢除,穆斯林和科普特基督徒已經沒有什麼地位差別,甚至到19世紀後期,一半左右的國家公職都由科普特人擔任。

可以說是阿拉伯世界一位難得高瞻遠矚的老帕夏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

這是埃及科普特人的黃金時代。

然而好景不長,當英國殖民者1882年佔領埃及之後,該群體卻因為英國扶持穆斯林的政策再次被邊緣化。

大英帝國要團結各個殖民地,拉攏當地多數派是肯定的

(圖片來自wikipedia)

雖然該群體努力參與民族獨立運動以真正融入穆斯林社會,但在穆斯林看來,信奉基督教且西化程度較高的科普特人是假洋鬼子。再加上該群體善於經商和做官,積累了大量財富和社會資源,簡直就是仇富心理的活靶子。

其實殖民經驗豐富的大英帝國在各地的政策也是不同的

但總的原則是,分而劃之

獲得多數派支持並將其精英送到英國深造,培養既得利益者

所以少數派可能會被利用,但也可能被排擠

埃及穆斯林對其的懷疑和反感日復一日。因此當二戰結束之後,以納賽爾為首的埃及穆斯林掌握政權,自然要對科普特人進行實際上的限制以強化國家的同一性。就這樣,科普特人的噩運來了。

身份不能丟、教堂必須建

一直以來,科普特教會掌握著該群體個人的身份歸屬,對婚姻、財產繼承等重要領域具有指導性。在日常生活中,科普特教皇也是凌駕於世俗權力之上的神性代表,具有很高的仲裁權威性。這被認為是保障這一群體不被其他族類同化的重要手段。

在耶路撒冷的科普特僧侶

(圖片來自wikipedia@American Colony (Jerusalem). Photo Dept. photographer)

而埃及國家全面的伊斯蘭化的政策,則干擾了科普特教會從阿拉伯帝國時代就一直被認可的自治權威。

比如在婚姻領域,新的法律根據伊斯蘭教規規定,穆斯林男子可以娶基督教徒女子為妻,而穆斯林女子卻不能嫁給像科普特人這樣的非穆斯林男子。如果二人實在恩愛,那麼科普特男子就必須先皈依伊斯蘭教才能娶到穆斯林女子。

科普特教會很快意識到了新規背後的目的。在科普特男性不斷皈依伊斯蘭教的情況下,其下一代也會自動成為穆斯林。而教會能覆蓋的人群會變得越來越小,最終導致科普特教會的消亡。科普特人保持自身獨立性和埃及國家伊斯蘭化的政策完全對立,這使二者間的衝突在所難免。

納賽爾與科普特主教代表團

我們要搞統一的民族國家認同感,不要執著於小我啊

(圖片來自wikipedia)

再比如科普特教堂的修建權問題。

在埃及,穆斯林可以自由建造清真寺,而科普特人則要經過很多繁瑣的許可條件。他們首先要得到當地穆斯林社團的許可,還要與穆斯林聚集的清真寺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干擾。即使最後當地穆斯林同意,修建方案還要經過省長特批。

伊本圖倫清真寺是埃及著名的伊斯蘭教清真寺

是伊斯蘭早期建築的代表之作

(圖片來源:Wiki@Berthold Werner)

其結果是,在埃及的城市裡,科普特教堂數目始終保持微弱增長甚至有所減少。而隨著埃及國家的城市化,大量科普特人湧入城市,少量的教堂根本不夠用。而埃及政府似乎也沒有要解決這個矛盾的意思。

聖馬克科普特東正教大教堂

是科普特東正教教皇所在地

(圖片來源:Wiki@Roland Unger)

不滿的科普特人在與國家協商無果的情況下,便開始大量非法修建教堂。通常的做法是將民房和社區改造成教堂的形式,然後吸引周邊信徒,並派駐神職人員在此工作看守,造成生米煮成熟飯的現實。如此一來,社區政府就算髮現了違建教堂,也已經來不及拆除,只能默認其存在。

周邊穆斯林則因為清真寺的影響範圍縮小而極度不滿,雙方的衝突在水下暗流涌動,不斷升級。

當然,也可以修到國外去,國外的科普特僑民也是挺多的

(圖片來源:wikipedia)

安全漏洞眾多但貴在努力

居民矛盾的最高形式,便是試圖肉身消滅對方。極端穆斯林團體對科普特人的攻擊,也是這個邏輯演化的產物。

埃及政府也很無奈,只能在科普特人聚居區加強警察力量,並派遣有威望的宗教學者進行勸導和解。在恐怖襲擊之後,他們也儘力賠償該群體的經濟損失。

但這些舉措都治標不治本。

德高望重的科普特教皇,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圖片來源:Wiki@Chuck Kennedy)

一方面,埃及政府考慮到襲擊教堂背後的民意支持,並沒有嚴厲清算暴恐分子的罪行。拿2017年亞歷山大教堂爆炸案來說,當科威特政府將襲擊嫌疑人移交給埃及政府後,竟然不久就被釋放了,這相當於鼓勵針對科普特人的襲擊。

另一方面,在進入教堂的人員安檢和協調方面,普遍存在漏洞。科普特教會並不信任埃及政府安全部門,害怕他們進入教堂內部獲得內部機密,再加上基督教禮儀的要求,安全部門人員只能重點防禦外部威脅,而在教堂內部負責安保的都是科普特人自己培訓的保安隊,並不夠專業,給了恐怖分子可乘之機。

十年怕井繩

(圖片@圖蟲·創意)

最終,暴力團伙沒有被清理,民族矛盾也難以緩解,暴力襲擊事件仍然十分頻繁。而科普特人也對政府的安全保障完全沒有信心,於是私自販賣槍支進行自衛的行為也越來越多。

這是飲鴆止渴,人數較少的科普特人有了武裝,只會刺激周邊的阿拉伯穆斯林進一步產生敵意,從而讓整個地區的治安形勢變得更嚴峻。

這背後,則是埃及自2011年的動亂以來,一直都沒有恢復政府權威,全國的安全漏洞眾多。暴恐分子對科普特基督徒的襲擊,只是利用民意做的一曲前奏,其用心,終究是為了抹黑埃及政府,然後趁亂獲取自己的利益。

埃及抗議者在2011年埃及革命期間拿著埃及國旗

(圖片來源:Wiki@Kodak Agfa)

而隨著2017年年底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覆滅後在中東地區進行的碎片化滲透,恐怖分子已經將在埃及的攻擊目標擴大到穆斯林群體。甚至只要不是激進的遜尼派群體就要攻擊,號稱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怕。其真實目的,已經暴露無遺。

隨著伊斯蘭國的覆滅以及餘黨的擴散

埃及連接亞洲的西奈半島部分被不斷滲透

開始成為不穩定的亂源

(西奈半島極其古老的修道院,圖片來源:Wiki@Berthold Werner)

塞西政府上台以來,承諾大力進行安全重建。

2015年利比亞的「伊斯蘭國」分支宣稱殺害了21名埃及科普特人,塞西政府立即於第二天出動戰機空襲,炸死了40多名恐怖分子,很好地拉攏了科普特人。儘管對於現在的塞西政府來說,彌合科普特人與穆斯林的矛盾還是個難題,但緊抓反恐,讓科普特人不要對埃及國家產生懷疑和反感,還是可以做到的。

埃及東部沙漠中的古老修道院(聖安東尼修道院)

有15個世紀以上的歷史,荒涼但也堅韌

(圖片@圖蟲·創意)

參考資料:

1. 李福泉:《埃及科普特人問題探析》,《世界民族》,2007年第5期,第19頁。

2. Lise Paulsen Galal, 「Coptic Christian Practices: Formations of Sameness and Difference」, Islam and Christian-Muslim Relations, Vol. 23, No. 1, 2012, p. 45.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圖蟲·創意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蒙古南下留下的這個遺產,一直到現在還有作用
10年磨一劍,中國又一件自主製造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