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在那個年代,想畫一份貴州地圖原來這麼難!

在那個年代,想畫一份貴州地圖原來這麼難!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1168-外國人眼中的貴州

作者:趙百靈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貴州,是長江流域和西南邊疆之間的過渡地帶,對於中央之國控制西南邊陲的作用不言而喻,自身又因深處山區而具有強大的防禦能力。

在西南省份與長江中下游省份之間

有兩大樞紐:重慶、貴州

而貴州除了連接西南和長江,還連接著兩廣

但在明代以前,受到技術的限制,中央政府對貴州的了解都非常有限,古地圖上的貴州往往被繪製成夾在四川、湖南、廣西、雲南四省之間的狹小地帶,內部細節更是晦暗不明。

元-《混一諸道之圖》

圖中可見湖南、廣西、雲南、潼川、夔州之間

那條狹窄的沒有名字的地帶,應該就是貴州了

(潼川屬今天四川,夔州為今天重慶)

但這個小小的省份,引起了西方人的興趣。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塊位置險要,同時又不受中央朝廷支配的化外之地。這就意味著中央政府在當地的號召力非常有限,對傳教、殖民滲透相當有利。

組織上已經決定了

要派出一大波傳教士,爭取宗教勝利

於是從15世紀起,貴州開始在外國人繪製的中國地圖上頻繁出現,其在西方的形象,也逐漸豐滿了起來。

四川貴州分不清

明朝初年的貴州,已經完成了建省,在理論上已經是受到了中央朝廷是全面掌控。但由於貴州地無三尺平,山勢險惡,中央政令不通,能供養的軍隊數量也比較有限,皇帝們依然要仰賴土司的配合才能在此地施行統治。雖然明末有過改土歸流的嘗試,但其完成已經是清中前期的事了。

關鍵在於拿住幾個交通節點

廣大山區已經難以直接控制了

所以在建省直到改土歸流之間的過渡時期,明清政府長期應用的是衛所和土司雙軌治理的方式。在交通要道和貴陽府這樣的重點城市,由國家流官加中央駐軍管理,而在烏江、沅江兩大重點河谷地帶之外,保留著大量高度自治的土司。

世界遺產名錄土司遺址包括湖南老司城,湖北唐崖和貴州海龍屯

反映了王朝統治體系中的土司制度

貴州海龍屯遺址正是播州楊氏家族的所在地

(圖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對這些仍然保持著自治狀態的地區,皇帝其實沒有什麼清晰的認知。這也為中國人積累貴州的地理知識造成了現實困難。

它對初來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同樣是一個迷。

1524年,葡萄牙傳教士維埃拉第一次在一封信中提到了貴州。考慮到他當時是先到的北京,隨後到了廣東,並長期被囚禁在廣州,他應該沒有親身去過貴州,而只是聽到了廣東當地人提及了這個省份。這是已經熟悉了東南沿海各省的西方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新地名,很多探險者因此對貴州躍躍欲試,想要第一個發現並探明這個神秘的地方。

對於西歐海洋民族來說

這些內陸深處的地區都有很強的異域魅力

可能是財富,可能是魔法

到了1584年,一幅名為《中國新圖》的地圖在歐洲出版。這是西方世界出現的第一本全面展現東方帝國樣貌的地圖,被稱為「歐洲人繪製中國地圖的奠基之作」。在這張地圖裡,貴州也第一次以完整的形態出現在歐洲人的眼中。

需要注意的是,這張圖是西方朝上

而非我們習慣的北方朝上,所以也可以橫過來看

(西方朝上可能因為那是梵蒂岡的方向)

然而不知道是因為當時的貴州過於閉塞,還是繪製這幅圖的測繪師並沒有真正走過西南,抑或是歐洲人其實認為西南內陸其實沒有認識的價值,這幅圖上出現的西南省份非常令人費解。雲南被畫到了北邊,廣西則在圖上出現了兩次。

相比這些內陸省份

沿海城市和北方(右側)邊關倒是標的明明白白

以及圖中在描述貴州的時候也相當模糊,除了省府「Quichio」,貴州的圖上幾乎沒有其他次級城市,也沒有宣慰司等機構,相比內陸,沿海地區的標註則要豐富得多。

知識局的粉絲一定能猜出旁邊的大湖和高山都是哪

可就是這樣一張圖,在西方流傳了好幾十年,此後歐洲人繪製中國地圖時,都要參考這張圖,各種各樣的謬誤也就屢見不鮮了。

比如法國測繪大師桑松在1652年畫《亞洲新地圖集》時,就參考了這幅圖。當然桑松獲得了耶穌會提供的一些信息,對錯誤百出的老圖做了一些修訂,把雲南恢復到了最西南。但四川和貴州的換位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桑松這一張,四川、貴州的位置仍然是反著的

同樣的,這一代的西方探險者也沒有意識到貴州土司的存在。

當這些錯誤在幾年後被糾正時,他們就開始動一些歪腦筋了。

不過老實說,即使西方人畫中國地圖還不那麼靠譜

但其地理學和全球探索已經遠遠領先中國

(下圖是17世紀的-明亡清興的年代)

「山裡人」和「中國人」

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Martino Martini)於1643年進入中國長三角地區學習中文和傳教。此時的中國,到了明亡清興的歷史關頭,李自成和張獻忠也已經在華中、中原、西北活動多年,明朝已經是一幢搖搖欲墜的大廈。

在遠離北京的南方,傳教士們也開始躲開中國朝廷的監視,加快了勘探和滲透的步伐。

老實說,明朝雖然已經顯出科技的落後

但對外並不極端封閉,士大夫階層尚且還能出科學家

(圖片來自wikipedia@Kircher, Athanasius, 1602-1680)

衛匡國前半生在中國遊歷7年,期間不斷收集資料,了解前人的繪圖成果,試圖找到過去的地圖和風物誌中記載不實的地方。回到歐洲後,他於1653年在荷蘭出版了影響深遠的《中國新地圖集》。在這套圖裡,貴州的形象終於開始變得豐滿而真實了起來。

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中國新地圖集》

收錄於Joan Blaeu的Atlas Maior中

衛匡國對西南地圖最大的改進,是終於把貴州和四川的位置找對了。在他的這張圖裡,貴州是被四川、湖廣、雲南、廣西包住的一個省份。在省內圖註上,他還根據自己的理解確定了貴州的五個行政區劃級別:省、府、州、縣(及同級別土司)、衛(及同級別土司)。

把府城和土司分列,這也已經是對貴州認識的一個巨大進步了。

這次的地圖已經是有省份大致邊界的了

這次貴州四川是對的了

更不得了的是,衛匡國還在前人語焉不詳的示意圖基礎上,儘可能地畫出了貴州的官道,並作了這樣的說明:「如果此地失守的話,通往重要的雲南省便別無他路。」

《中國新地圖集》的貴州省

放在那個年代,真是美觀、準確、可視化俱佳了

(圖片:wiki)

這位外國傳教士能如此敏銳地意識到貴州的地緣價值,很可能是因為他聽說了不少關於貴州土司叛亂的歷史。前有萬曆年間(1589年)的楊應龍播州之亂,後有天啟年間(1621年)永寧宣撫司奢崇明、水西宣慰使安邦彥自立大梁國,貴州始終都是土司戰爭的前線,每次都會因叛亂而完全阻塞中央和雲南邊陲的聯繫。

現在一般是用《中國歷史地圖集》來找這類政區了

關於明朝在貴州的政區設置已經很精細了

在圖中可以找到永寧和水西

(圖片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有意思的是,楊氏叛亂時,水西安氏是幫助中央軍平叛的主力。可是相隔不過30多年,安氏也選擇了起兵,可見明朝為了應付東北戰事和核心區民變,已經將西南邊緣區的忠誠徹底耗盡了。可不管是順從還是反抗,最倒霉的永遠是貴州的老百姓。

結果就是明朝政府要派更多的軍隊進貴州屯駐

而貴州的好土地本身也不多

所以土客衝突—派兵鎮壓—入駐屯田可能成為一個鏈條

(圖片來自google map)

傳教士們當然不會真的關心這些。他們從這兩場大型叛亂里看到的,是土司與中央政府之間顯而易見的離心離德。

因此在衛匡國的地圖上,把在貴州生活的人分成了「山裡人(abitanti delle montagne)」和「中國人(cinesi)」兩種,其實指代的就是苗人和漢人。他認為這些「山裡人」不承認中國的法律,只擁護自己的領袖。而為了控制這些山民,「中國人」在此建立了很多「軍事要塞」。

這些所謂的軍事要塞,其實就是貴州的特色古建「屯堡」,直到現在都是貴州著名的文化遺產。

貴州安順天龍屯堡

安順屯堡文化是貴州省第一批省級文化遺產之一

(圖片@圖蟲·創意)

衛匡國記載的地方風物沒什麼問題,但這種敘事方式,很容易讓西方人聯想起殖民。

其實在這套地圖出版時,清朝已經奠基北京。此時零星的戰爭出現在東南沿海,清廷對西南的政策以緩和安撫為主,並在快速推進明末就開始的改土歸流,中央對貴州的控制力是在逐步加強的。這已經不是西方人熟悉的那一套殖民技巧能形容的政治管理手段了。

跨文化的觀察,有時候就是會出現這樣荒謬的誤解。

外國人眼中的豐美物產

和利瑪竇並稱的義大利傳教士羅明堅(Michele Ruggieri)有一套遺作《中國地圖集》。那是他在中國遊歷10年的精華之作,早於衛匡國的《中國新地圖集》之前半個世紀完成。這套地圖的製作水平不高,但在貴州部分,羅明堅發現了一些前人沒有發現的新東西——礦產。

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地省份,貴州的礦產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甚至還有黃金儲量。

這幾類還是頗為有名的

但由於處在深山無人知,貴州的礦產在明清時代尚未得到大規模的開發,只有山區民眾在零星地開採。對於古代生產頗為重要的鐵、水銀、黃金、錫等在貴州都有出產。

由於地圖最終沒能出版,他的這個發現只是在小圈子裡傳播,但仍然造成了一些社會影響。

在後世出版,堪稱西方編纂的中國百科全書的《中華帝國全志》里,就詳細提到了貴州的礦產。作者杜赫德是著名的法國漢學家,他在深入研究了帝國的金融體系之後給出了這樣的論斷:「這些山富含金、銀、水銀礦,也有部分銅礦。帝國的一小部分錢也是來於此。」

但即使是黃金,也並不能為當地人帶來太多收入。

在另一位傳教士的筆記中,他提到貴州山民所開採的礦石,最多只夠當地人跟外商換少量的食鹽等必須物資。這個記載應當是可信的,貴州沒有岩鹽礦,離海則更遠,在鹽鐵專營的古代即使花高價也買不到鹽。在明清時代的貴州,能在飯菜里放上能嘗出來的鹽巴,那都是富貴人家了。

凱里酸湯魚是集合了貴州人酸辣口味的一道菜

但這是有歷史原因的,貴州這麼一個吃鹽難的省份,只能用別的代替了

(圖片@圖蟲·創意)

不過雖然沒有鹽,貴州卻是這些傳教士見過的最美的中國省份之一。杜赫德這樣說道:「這裡的居民蓄養大量的牛和豬,還有全國最好的馬和最美味的雞。鎮遠府有中國最美的花,平樂府有上好的茶葉和最好的橘子。」

第一眼看見估計以為自己上天堂了...

(圖片@圖蟲·創意)

這些名特產,至今都是貴州人民創富的寶藏,也從側面說明了貴州是一個植物多樣性極佳,氣候適宜生物生存的好地方。

在一本又一本地圖冊的宣傳中,貴州逐漸樹立了一個令外國探險家大感興趣的形象。貴州也很快成為了西南除雲南外最受到外國探險家歡迎的省份。大批雲貴特有的物種,被這些探險家製成標本,送往母國做展示。

貴州黔靈山,可愛的兩隻

(圖片@圖蟲·創意)

時至今日,經過中國歷代測繪工作者的努力,再加上現代化的衛星、測繪技術,中國人對貴州的全面認識已經不用假借西方探險家之手再實現了。我們認識了貴州的每一條肥沃的河谷,每一道褶皺的山樑,每一處隱藏的富礦。

貴州黔東南的美麗梯田

(圖片@圖蟲·創意)

而那個外國人眼中物產豐富、遺迹眾多的貴州,也已經成為了中外遊客都很歡迎的旅遊勝地。這時候翻開那些帶有歷史痕迹的古地圖,會讓人更加意識到這個神秘省份的美麗。

參考文獻

趙柳. 16-18世紀西方傳教士的貴州地理認識[D]. 2016.

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圖集:元 明時期[M]. 1982.

朱鑒秋. 中外交通古地圖集 [M]. 2017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圖蟲·創意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又一個被撤銷的省份!就在黃河邊上
走私掏空一個國家很簡單,在這裡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