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軟體變得貴多了:看看2009年到2019年的軟體通脹率

軟體變得貴多了:看看2009年到2019年的軟體通脹率

作者:Matthew Guay是Capiche網站的創始編輯、撰稿人、業餘攝影師兼信息架構師。

今天的1美元比明天的1美元要值錢一點,這是我們小時候從經驗中學到的。不過一部分歸功於摩爾定律,技術徹底顛覆了這方面。先是家用電器,然後是計算機,然後是電視和電話,它們似乎每年都在提供更多更好的功能,常常售價更低。我們已懂得技術可以等一等再買。明年比今天價格更低、性能更好。

不過也有例外。在過去十年間,軟體價格穩步上升。在我們調查的100款商業應用軟體中,價格平均上漲了62%,而這包括價格相同或反而更便宜的應用軟體。如果你購買的一款應用軟體變得更貴了,那麼今天比十年前極有可能貴了98%。

不單單你有這樣的感覺:今天軟體普遍更貴了。

免費(提防注意事項)

Gmail過去每天提供更多的免費存儲空間

幾乎沒有什麼比性能更好還免費的產品吸引眼球了。就實體商品而言這聞所未聞,這太不可思議了。免費的冰淇淋樣品當然有,但從來不會有免費的特斯拉車。

不過在軟體行業,免費或至少降價是多年來的常態。這是一種慣例。

「如果它是數字的,遲早會免費」——《連線》雜誌編輯Chris Anderson

在1995年的一天,你向美國在線(AOL)支付17美元/月以獲取電子郵件服務(還有撥號上網,但那時沒有更多的其他方法可獲得電子郵件地址)。隨後,Hotmail提供免費電子郵件。然後在2004年4月,谷歌贈送存儲空間多達1GB的免費電子郵件,存儲空間與Hotmail的2MB相比可能是無限制的。要是嫌這還不夠,多年來Gmail每天增加更多的免費存儲空間,因此你永遠都用不完。

應用程序商店(App Store)和早期的網路應用軟體出現後,幾乎免費就能獲取更多的這種感覺到了巔峰。過去你可能支付數百美元購買盒裝軟體,現在到處是售價僅9.99美元、0.99美元甚至免費的應用軟體。連專業軟體也常常有慷慨的免費方案。當《連線》雜誌編輯Chris Anderson在2009年的著作《免費:商業的未來》(Free: 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中寫道「如果它是數字的,遲早會免費」時,這似乎是軟體定價方面的新公理。

然後一切都崩潰了。0.99美元的應用軟體變成了0.99美元/月的應用軟體;Gmail原本不斷增加免費存儲空間,可到2013年最多只有15GB,此後未見增加。你的iPhone塞滿了照片,即使iCloud Drive的價格公道,但是當我們幾十年來學會了期待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技術時,掏錢購買技術總覺得不得勁。突然間,所有東西都需要訂閱(subscription)。

不過免費通常是一種策略,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蘋果贈送軟體是為了銷售設備;谷歌提供免費存儲空間,是為了讓你存儲更多內容,以便到時升級。免費軟體通常屬於三類中的一類:

開源(免費使用,但自託管,通常附有可選的付費託管或支持服務)。

免費增值(免費方案是虧本促銷,比如Dropbox,希望你到時升級,或購買消費者應用軟體裡面的商品)。

軟體不是產品(比如蘋果的與設備捆綁的軟體、基於廣告的社交平台、消費者應用軟體,或者向HubSpot的核心營銷應用軟體促銷HubSpot CRM等更龐大產品的簡單應用軟體)。

免費是吸引人們進來的好方法。你果真需要付費時,免費也很可能讓人覺得軟體更昂貴了。這也許是讓軟體定價成為首要考慮因素的方面。

軟體通脹:比實際通貨膨脹還猛

2009年到2019年的軟體通脹率

向購買軟體邁出的這第一大步可能讓錢包憋下去——但更糟糕的是,當你隨後需要為這同一款軟體支付更多費用。這好比有一天去商店,突然意識到啥都感覺貴了好多。

以美國為例,在過去的十年,價格平均上漲約19%。租金(上漲28%)、醫保(上漲31%)和教育(上漲166%)等大頭使生活成本貴了好多,而就連牛奶(上漲8%)和咖啡(上漲4%)等小頭也積少成多。另一方面,今天一些東西要便宜得多。香蕉價格下滑約5%,家電價格下跌14%,電視價格更是便宜84%。

另一方面,軟體價格在過去十年間平均猛漲了62%,比通貨膨脹快三倍,甚至超過租金和醫保。相比之下,今天的iPhone XR比2009年的iPhone 3GS貴25%(如果與iPhone XS相比貴67%)。一些應用軟體的漲幅更驚人,但即使剔除了價格漲幅超過200%的應用軟體,軟體仍然平均上漲42%,比平均通脹率高出一倍都不止。

軟體價格在過去十年間猛漲了62%,比平均通貨膨脹率快三倍。

如果你在2009年為一加侖牛奶支付了2.75美元,今天可能會花2.99美元,百思買在2009年最暢銷的40英寸電視售價為999美元,十年後其最暢銷的40英寸電視售價為149美元,40英寸的4K電視僅售299美元。但如果你在2009年為商業軟體每月支付9.99美元,那麼今天為此支付16.18美元的可能性很大,就算不是支付19.78美元。

在我們調查的100款商業應用軟體中,67款在2009年到2019年的十年間價格平均上漲了98%。14款的價格平均降低了28%,19款應用軟體的價格保持不變。

一個省錢的因素是,平均而言,較便宜的應用軟體比較昂貴的應用軟體漲得更快;應用軟體大體上每月上漲5美元。正因為如此,如果你在2009年購買每款應用軟體,每月需要支付4665美元。到2019年,你要支付6202美元,總共增長33%。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使用的應用軟體價格上漲,其價格很可能在過去十年將近翻番。這可能比你使用的所有應用軟體都上漲幾個百分點更引人注目。

如果應用軟體始終變得價格更低性能更好,那就好了,而在視頻通話等一些類別仍可以見到這一幕。2010年可以讓15個人參與通話的GoToMeeting方案今天要便宜26%,而且可以讓150人參與通話。可惜這只是個例外。

軟體類別的通膨率最高:

幾類軟體的價格漲幅遠高於其他軟體。人力資源(上漲259%)、CRM(上漲119%)和營銷應用軟體(上漲103%)漲幅最大,而視頻通話(下降19%)、文件同步(上漲2%)和日程安排應用軟體(上漲4%)只是略有上漲或下降。

價格上漲似乎每隔幾年會出現一次。2014年變化最大,100款接受調查的應用軟體中19款漲價,7款降價。而2016年的變化還要大:100款接受調查的應用軟體中20款漲價,8款降價。而2019年到目前為止,23款應用軟體漲價,7款降價。

連並不經常漲價的應用軟體嚴格上來說也更貴了,因為今天的同一方案為你提供的服務較少。比如說,Intercom最初的250個聯繫人方案現在只為你提供200個聯繫人;Infusionsoft的服務縮水更厲害,支持的聯繫人從10000人減少至2500個,而價格一樣。這在軟體界就相當於商用客機上的伸腿空間不斷縮小。

如果應用軟體先降價,然後漲價(17款應用軟體就是這樣),這種變化會讓人覺得尤為劇烈。今天的價格可能與十年前開始時相比相差不大,但如果在此期間有折扣,會讓人覺得貴多了。

這不是說你可以不用付錢。過去你可以購買盒裝的Microsoft Office或Photoshop,然後永久使用,而今天的訂閱模式需要你付費才能繼續使用。訂閱的成本通常與你過去購買每次升級的成本大致相同。Microsoft Office平均每月花費約8.76美元(或通貨膨脹調整後是12.36美元),與今天的Office 365方案(基本商業套餐)每月8.25美元大體相當。在類似的一段時期,Adobe Photoshop平均每月花費11.40美元(或通貨膨脹調整後是16.76美元),今天你可以以每月9.99美元的套餐價獲得Photoshop和Lightroom。但至少在那個時候,你沒必要升級。今天你卻要升級,無論今天的價格是不是在你的預算之內。

至少你得到更多

不過與此同時,人們很容易忘記與幾十年前相比技術有多便宜。今天的Google Sheets免費,所有的Microsoft Office一律每月只需5.99美元,而不是當初要為VisiCalc支付199.95美元。20年前,要是沒有專用伺服器,幾乎不可能在網上存儲文件;10年前,Dropbox每月每GB要花費25美分,今天每GB在線存儲平均僅花費0.6美分至2美分。

這不是說軟體定價是透明的,不是說現在你獲得軟體的最大價值,也不是說你不應該為費用不斷增加的月賬單增加每月9.99美元的另一筆訂閱費而感到焦慮。軟體定價是不透明的,你是否獲得軟體的最大價值視情況而定,也不應該感到焦慮。

你得到更多,不過可能希望可以少付錢,得到你需要的那些東西。

不過事實是,當Dropbox從每月9.99美元漲到11.99美元時,漲幅看起來不是那麼瘋狂。畢竟在漲價的同時,存儲空間擴大了40倍。就連今天提供大致相同的方案的應用軟體,通常也有更多功能,經過十年的改進後運行起來更順暢。比如說,今天GitHub和Basecamp的價格都更高,但你分別獲得了無限制的代碼庫和項目。

但這就像電纜束:你得到更多,不過可能希望可以少付錢,得到你需要的那些東西。

越來越高的軟體費用

到頭來,我們注意到的是發票底部那一欄的價格。如果這似乎變高了,並非只有你一人這麼覺得。在過去十年,軟體的平均成本確實高多了。

也許早期的應用價格低廉,也許軟體的生產成本變得更高了,也許軟體變得更好,足以證明今天更高的價格物有所值,因為它相應地提高了我們的生產力。無論怎樣,在我們長期以來習慣於花更少的錢獲得更多的東西這個行業,在這仍適用於大多數實體產品的行業,軟體的價格上漲速度比通貨膨脹快三倍。這點很難被忽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頭條 的精彩文章:

雲服務商封殺 AI 客戶:因判定其 Python 腳本是惡意腳本
微軟拆分操作系統的計劃初現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