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知人先自知,勝人不如勝己

知人先自知,勝人不如勝己

知人先自知,勝人不如勝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這是一個很好的理則,我們做人的一個原則。「知人」,能夠知人善用,這個是有智慧的。但是,我們對於別人能夠看的很清楚,這個不難,要對自己弄清楚,那可不容易。所以,他講,能夠自知者,明。雖智,不見得明,要能夠知人又能夠知己,這個才叫作明,只是知人而不知已那不行。

大概我們看到很多,包括國家都一樣,知道敵人有缺點,馬上要出兵,可是他忘記自己也有缺點,出兵雖然打勝仗,但回來國家就覆亡了,是什麼?自己被顛覆了,這種情況相當多,在歷史上很多。而我們也常常看到,有一句話「站起來講人家,坐下去被人家指指點點」,站起來都說人家怎麼樣怎麼樣,坐下來就變成人家在說你了,你站起來說人家是沒有錯的,這是你有智慧,可是你沒有看到自己,所以輪到你坐下來的時候,你就要被人家點點,這就叫作不自知。

知人者能夠觀察賢愚,這個人能幹不能幹,聰明不聰明,應該如何運用,因材適用,這個沒有錯,這個是有智的人。但是,自己有什麼缺點知道嗎?自己有什麼優點知道嗎?這個是明。佛法也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你在知人之前,先知己,先自明,然後才去分辨別人。自己都弄不懂,去把別人弄得很清楚,那無有是處,沒有用。

可是,我們的社會教育剛好相反,他主要要你去知人,而自己呢?大概就很少提到了,自己他會歸納幾個方法出來,但是每一個人在對自己作檢討的時候,反而抓不到方向來檢討自己。我們在檢討別人的時候很容易,檢討自己的時候很麻煩。我們看這個人他有哪些優點、缺點,你很容易概括,你要看自己的時候,要把那些優點跟缺點套進去很麻煩。因為自己要套進去之前,你都會覺得我有哪些優點沒錯,這個缺點好像不是,所以你的缺點在甲方的缺點,你往往會把他變成乙方的優點,你不會把他歸納為甲方的缺點,而是你把他歸納到乙方的優點裡面去了。

比如說,我講話不太會講,那你會說,這個不是辯才不好,這叫木訥。狡猾,我不是狡猾,我是比較精明而已,在甲方應該是狡猾,結果你會把他變成精明,歸納到另一方的優點去。別人來的話就麻煩了,別人很精明吶,但你說他狡猾,別人很木訥,你說他不會講話,這兩句話其實是同一個東西,而是不是同一個呢?其實不是,但是你在分類的時候,會因為你自己的喜好把他加以分隔。

所以,知人或許比較容易,在知己的時候,你就會產生困擾。所以,我們跟人相處,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自己的缺點沒有辦法公開,不是你不願人家指責你的缺點,而是你對這個缺點的認識本身發生問題。你說,我這個叫缺點嗎?不是啊,因為你長久以來,你也知道有這一種特色,你已經把他轉變成某一種優點了。比如說,我的手腳比較笨拙,笨拙你就說比較笨拙,你說我比較憨厚,那完了。憨厚的人本來就笨拙,這是一定的,可是你只是把他歸納為憨厚變為優點,而不是歸納為笨拙的缺點,像這個時候,你對自知就有困難了,所以能夠自知的叫作明。老子在觀人術上面,不但知人,也能知己,而且他認知的很微細。

「勝人者有力」,你有力量就可以勝過別人,但是,要自己勝過自己,那才叫作真正的強,想要戰勝別人沒什麼了不起,要自己能夠戰勝自己才叫了不起。修行人不是在戰勝別人,修行人要戰勝自己,所以修行人一個宗旨,就是不看別人要看自己,看自己今天有沒有比昨天進步,下午有沒有比早上進步,晚上有沒有比下午進步,這一刻有沒有比前一刻進步,這個叫做強。自己要這樣子,這一口氣有沒有比上一口氣進步,你看看你在修行的時候是不是這樣,這個叫自勝。自己勝過自己,才叫作強者,勝過別人叫作有力者。

有力的人你不能靠力,我們一再地跟各位談到這個問題,力量本身是一種對立,這個對立會使我們趨向於一個錯誤的方向,那就是會一直把人,乃至一切萬物都趨向於物化,即使人你都不覺得怎麼樣,那時候你傷害一個人,甚至傷害一群人你就覺得不怎麼樣了。那你假如對自己本身在作超越的時候,那就不是,你一切都會美化。所以左腦思考的人,我們叫東方人的思考方法,而西方人的思考方法是偏向右邊,偏向力量,東方人偏向左邊,偏向左邊有一個特色,缺乏組織性,組織效率非常不好,所以東方人始終是亂成一塌糊塗,西方是井然有序,他們的組織發展的很好,而且效率很高。效率高組織發展好,他就向物性化的地方走,東方人因為亂無章法,這個時候,他那個美感會自然地產生。

美感產生在哪裡呢?一個關鍵,他什麼都美,什麼都人格化。你看靈鷲山,什麼叫靈鷲山?那裡有一顆石頭,樣子像靈鷲鳥一樣,所以那個山叫靈鷲山。東方人不管看到什麼,看到火,他說火有火神,他崇拜火;看到這個石頭比較大,大概會叫大石公,一定到處都有人去拜。東方人左邊的腦筋就會一直去美化他,把他當作一個神,所以,一棵比較蒼老的樹,就叫作大樹公,一直把他人格化,這個時候你也會覺得這個太迷信了,其實不是,這正是一種美化,人性的一種擴充。人性的擴充其實真正來講,他本身是沒有邏輯的,你用邏輯的方法來看是叫迷信沒有錯,可是你要知道,你是以現在西方文化強盛的立場來看,假如你是以東方文化的立場來看,你罵他迷信,他會說你太沒有人性。

你留意看看,這就是兩種人性,其實這種人性就是我們一個人的大腦左右兩邊不同而已。老子講的不見得是我們講的左右,可能前半段後半段,因為他是沒有醫學依據的,他就是這樣區分那種情況。所以,想要向外發展的,我們都叫心外求法,叫作外道,意思就跟這個一樣。你要反觀,觀照自己的,那才是真正的一個生命的本質,從這邊來的。所以說要贏別人,就向外,就對立了;要自勝,是向內,統一了,超越了。

大概我們可以看到,越是年輕一代,「勝人則有力」的思想發展會比較旺盛,你碰到那種人,你稍微自己要退一步想,因為那些人都屬於物性、對立強的人,在那個時候,你不要跟他爭論,一定要讓給他一點空間,然後告訴他,所謂曉以大義,人性的本質不一定競爭,有時候包容會比競爭更美,這樣就好了。因為他們所強調的就是要競爭,就是要戰勝別人,我們要告訴他,有時候包容一下,讓一下,讓那些弱者、比我們弱的人也能夠「出頭」,你會覺得很美。

讓他養成從實際行為上面去履行大道,告訴各位,這就功德無量了,這比你給他講一大篇道理好,因為講一大篇道理他一定跟你爭,而且這些人你都知道,他一定很能幹,因為他會勝人嘛,會贏過別人嘛,所以他一定屬於聰明能幹、世智辯聰的這些人。不要跟這些人辯,因為你越是跟他辯,他越會加強我執,自以為是,所以通常我們碰到這種情況,都是告訴他一點點真理就好了,他會不會留意呢?不要緊。

有位同修他談到這個問題,他說看到市場上那些人殺雞、殺魚,他覺得很不忍心,他就告訴他們說,以後有機會還是不要做這個事業,七十幾歲的老人了,他很憨直的這種個性,可他這麼一講,常常會被罵。我們知道,賣魚肉比賣蔬菜好賺,你給人家這樣講,人家會罵你。罵你正好消業障,你告訴他就對了,將來他要是踢到鐵板,家裡不順,通常殺雞殺魚的,家裡子女都不好。你看那些大將軍,都沒有好子孫,我們講將軍是最有名不過三代,這下都絕嗣了,他殺人無數,後代沒有好結果。

你要這樣跟他講,他會揍你,但你這樣跟他講了以後,不知哪一天,會有個算命的或者乩童會告訴他,你這樣子會絕子絕孫,還是換個事業,他就會想,多久以前有個老先生跟我這樣講過,那就印證了他必須要換,你那一句話對他就有很大的啟示作用。我們所謂的行善就是這樣行的,你說我要怎麼行善,那很難講,境界、機緣一到,我們這樣告訴他,就好了,很自然的,等到他的機緣到,他就會轉的,因為他現在這個時候,他錢賺正多的時候,你叫他換行業不可能,因為他就屬於「勝人者有力」的時候,必須等這個時候過了以後,他自己會去反省,但是你給他的那一句話,他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我們從這個部分可以體驗得到。

擷自《老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自己的生命自己當家作主
生命的初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