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雙管火炮「豹3」坦克?這款德國坦克比豹2坦克火力猛一倍!

雙管火炮「豹3」坦克?這款德國坦克比豹2坦克火力猛一倍!

多一根炮管,多一倍火力?

「大,粗,多」這是所有男人對武器外形最狂熱的追求,自從坦克這個玩具誕生以來,男人們便一直在奔著這三個追求魔改,為了越來越大的體型,德國人造出鼠式坦克;為了越來越粗的口徑,蘇聯人造出了神教;為了越來越多的炮塔,人們一度想把坦克改造成陸地巡洋艦,為了能擁有更多的火炮,然後就有人想把戰艦上的多聯裝火炮安裝上去。

俄羅斯人前幾年研發的「奇葩」:

聯盟152雙管自行炮

坦克使用雙炮管到底有沒有用?

理論上雙火炮的優勢就在於瞬間火力比單門火炮的能多出一倍的威力,不是有句話:「沒有什麼不是一發RPG解決不了的事情,如果一發不夠那就兩發」,就像一戰二張時期的多炮塔坦克,多炮管坦克看起來遠比前者靠譜,關於多炮管坦克的記憶除了天啟和當代的各種自行高射炮,坦克世界遊戲里的MTLS-1的雙管坦克之外,還有一款德國的「豹三」坦克。

二戰時期的MTLS坦克

MTLS坦克上的兩門炮是交替射擊的,其中一門炮首先射擊,產生的反衝力通過搖臂轉化成另一門炮的復進上彈開火動作,這樣兩邊交替發射,一個復進行程就能發射兩發炮彈,而且反衝速度比普通的單管機關炮速度要快一半以上。這種原理也是現代大部分自行多管高射炮採用的設計,不過這種屬於機關炮,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想天啟坦克一樣的單發雙管主炮坦克。

瑞典的Strv103無炮塔坦克在世界各國

克里屬於一個奇葩的存在

在70年代的冷戰期間世界各國都在為了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準備著各自的新式武器,蘇聯的T54/55和BMP組成的鋼鐵洪流壓的整個歐洲都喘不過氣來,北約歐洲各國紛紛設計應對的方法。

法國的AMX坦克

比如法國設計的搖擺式炮塔 自動裝彈機的AMX輕型坦克,追求的就是爆發火力和快速機動,打了就跑真TM刺激,既消滅了敵人又保存了力量,然後等著美國大軍來支援就行了,周圍的其他國家看到這種想法確實不錯,也跟著紛紛研製裸奔坦克。

當時的聯邦德國便製造出了著名的豹一,不過到70年代蘇聯開始換裝T-62和T-64坦克,上面安裝的新型垂直穩定器和115、125毫米火炮使歐洲的裸奔戰術不在擁有高機動戰術優勢,原來的豹一等坦克面臨著進一步改裝或者換裝新型坦克。

美國德國聯合研製的MBT-70項目

恰巧此時德國和美國聯合研製的MBT-70項目流產,德國在此基礎上開始研製自己的坦克,這時瑞典的Strv103無炮塔坦克讓德國設計師們發現另一條可行之路,那就是在保留高機動的同時修改為無炮塔降低命中率,其中VT坦克項目便是英德聯合開發的一種,後來英國並不看好無炮塔坦克而退出。

VT1-1試驗型坦克安裝兩門豹一的105炮

並且是手動裝填,所以兩門炮佔用了很大空間

VT(Versuchstr?ger)坦克項目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試驗平台坦克」,國內很多誤稱之為「豹三」,它的初衷是為了應對蘇聯換裝了新型垂穩的鋼鐵洪流讓坦克更加強化阻擊、隱蔽能力,而非以往的快速機動游擊戰,整體外形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德國傳統的反坦克殲擊車盡量壓縮車身高度來降低被命中率,以此提高生存率。

整個車上安裝有許多在當時特別先進的設備,但這些都不是最獨特的,最「雷人」的是VT1-1型坦克同時安裝兩門豹一坦克上面的105線膛炮增加攻擊威力,但是沒有安裝自動裝彈機,由裝填手手動裝彈(裝填手太累表示抗議),後來的VT1-2型換裝上和如今豹二同款的兩門新型120mm RH120滑膛炮,兩門主炮各由一個六發供彈的全自動裝彈機,不過與平時的雙管火炮設定最大不同的是兩門炮並不是交錯射擊或者分別射擊兩個目標,而是共同射擊同一個目標追求瞬間威力最大化。

VT-1-2型換上了120滑膛炮,並安裝了

裝彈機使車體較之前更矮了點

有人說,一發炮彈如果無法擊穿敵方坦克裝甲的話,那麼兩發炮彈不是同樣無濟於事嗎?

這點德國人當然會考慮到,據說兩門炮同時開火炮彈會在2000米的距離擊中在同一個點上,為了避免兩顆炮彈相撞在一起,專門安裝了和飛機機槍協調器同原理的的協調器,讓兩門炮以特別微弱的時間差把炮彈相繼發射出去避開相撞,兩發炮彈一前一後命中敵方坦克的同一位置增加一倍威力徹底擊穿坦克裝甲,由此造成單位火力疊加效應。

當然這對車載計算機、火控系統、火炮彈道的精準和炮管冶煉技術會有極高的技術要求(也就德國人敢這麼做)。不過新換裝的單門120滑膛炮已經完全可以輕鬆擊穿當時蘇聯的T-62主戰坦克。雙主火炮優勢在於除了威力增大一倍外,還理論上射擊快速移動目標或者自身高速行駛中開火命中的概率也會增加一倍,這個原理和多管高射炮打飛機是一樣的。

從坦克背後看去就像是一個沒有炮塔的半成品

為了適應雙主炮和兩台裝彈機,另外還有備彈數量問題,就拿豹二來說它的備彈量為42發,如果放在VT1-2身上只夠同時發射21次,根本無法持續作戰,所以備彈量要提高到70-80發,車體的尺寸就必須相應的加大,履帶加寬,導致即使沒有炮塔也沒有安裝正面裝甲依舊重達43.5噸,但是好在德國的發動機永遠是那麼的「黑科技」,一種平時可以保持1500馬力急速可升至2400馬力的新型渦輪增壓發動機被安裝進去,使它的公路時速能達到70公里......

VT1-2車身長9米,寬3.5米,高僅兩米,無比澎湃的動力加上液壓懸掛系統使它擁有優秀的地形適應性,炮手、駕駛員、車長並排坐在車艙中部,三人的車組配置使的坦克可以騰出更多的空間加裝厚重的裝甲。但是整個項目只是作為試驗雙主炮的可行性,所以到最後都沒有增強裝甲防護。

注意三個艙門,三名乘員並排坐在一起

在後來的測試中,VT1-2與另一個項目研製的豹二原型相比較卻沒有展示出明顯的優勢,在射擊測試中豹二憑著無比優秀的火控系統,首發命中率以微弱的優勢勝出,更巧的是,當時的豹二原型還有沒決定搭載哪種發動機,軍方領導於是開始想壞主意:如果把VT1-2上的「黑科技」發動機安裝到豹二上面的話......於是VT1-2項目在1975年被叫停,豹二坦克裝上VT1-2的發動機。

其實即使不會叫停,雙主炮雖然憑藉著非常先進的技術達到了強悍的實用性的指標,但是這種無炮塔坦克也是存在嚴重缺陷的,首先因為坦克炮火控技術的快速發展,單發火炮在2000米的距離命中率已經提高到90%,雙主炮同時射擊提高命中率已無從必要,這讓雙主炮、無炮塔坦克的存在性逐漸下降,畢竟「無炮塔無人權」,有炮塔的坦克相比無炮塔坦克在移動射擊中的優勢極其明顯。

現在的坦克火炮系統已經很牛掰了

而想要把兩門炮塞在一個炮塔里的瘋狂想法,基於當代主戰坦克的炮塔空間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無炮塔坦克的炮管無法左右轉動,在車體轉向時需要更大的空間,這在城市巷戰中幾乎是致命的,並隨著三代坦克大量應用的先進熱成像設備,直接導致低矮外形帶來的隱蔽優勢蕩然無存,VT1-2的主要特性幾乎已經沒有實用價值。

VT1-2項目雖然到最後還是失敗了,但人類如今的科技發展,便是在一萬次失敗中總結出的一次成功慢慢積累起來的,想畢當年世界上第一款像「水箱」一樣的坦克誕生時,它在人們心中也是個「奇葩」的存在,只有創新才代表著前進,就像那就話:把成功攥在手裡的永遠是勇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速龍小隊!飛虎隊!威名赫赫的香港警察現實中比電影還猛,亞洲第一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