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緊跟嫦娥四號腳步!4國9艘飛船蓄勢待發,已有兩艘折戟月球

緊跟嫦娥四號腳步!4國9艘飛船蓄勢待發,已有兩艘折戟月球

從1月3號10時26分著陸月球那一刻算起,嫦娥四號已經在月球上生活工作了整整255天,連續經受住了8輪月夜極低溫考驗,再過兩個月玉兔二號還將創造一個世界紀錄,那就是成為正常行駛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別看咱走得慢,但卻行穩致遠。

經過六十三年發展中國航天在很多領域已實現後來居上,在軌航天器總規模位列世界第二,打造了諸如北斗、風雲、遙感、高分等航天金字招牌。在深空探測領域集中力量聚焦月球,近十幾年來先後發射5艘無人探月飛船,其中嫦娥三號、四號連續登陸月球正面與背面拉開了新世紀人類探索月球的大幕。

深空探測工程可以彰顯綜合國力,是重塑國際秩序的關鍵要素之一,這也是很多國家不甘落後的根本原因。在嫦娥3號、4號連續成功登月的刺激與鼓舞下,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對月球躍躍欲試。而以色列創世紀號與印度月船2號兩艘登月飛船相繼折戟月球,用事實證明即使是21世紀的當下登陸月球仍然極為困難。

除此之外還有多國多艘登月飛船正蓄勢待發,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計劃在2021年發射一艘名為SLIM的登月飛船,該國商業航天公司ispace也計劃在2021年與2023年分別發射兩艘小型登月飛船。

印度月船-2號項目失敗後決定與日本聯合推進月船3號任務,雙方已於近日達成合作協議,計劃由日本H-3型大推力火箭負責發射,印度繼續負責研製登月器,探測器將於2023年發射。

美國今年上半年啟動了旨在載人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但該國在阿波羅17號之後已有將近半個世紀沒有實施過月球軟著陸任務。雖然他們有豐富的火星登陸經驗,但月球與火星是截然不同的登陸環境。

月球微弱的引力無法附著足夠厚度與密度的大氣層,探測器降落全程需要依靠發動機反推制動穩定姿態。創世紀號與月船-2號雙雙摺戟月球都是因為反推動力系統故障,這一點在月船2號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它在下降著陸最後階段因為反推發動機故障翻了一個太空筋斗,直接導致軟著陸任務失敗。還有月午月夜的極端溫度,同樣是火星探測器不曾遭遇的難題。

將近半個世紀的技術空白就連美國也不敢掉以輕心,因此NASA在正式實施重返月球計劃之前授予三家商業航天公司研製三艘小型登月器合同,這三家公司分別是宇宙機器人技術公司、直覺機器公司、超越軌道公司,三艘小型登月飛船發射時間分別鎖定2020年與2021年。

俄羅斯自獨立以來已有28年,但他們迄今為止尚未發射一艘月球探測器,計劃中的月球25號與27號兩艘登月飛船也分別延遲至2021年與2024年,導致延遲的直接原因是歐洲斷供飛船制導系統組件,如果沒有該系統飛船就不具備著陸月球條件。

通過梳理可知,在接下來5年時間裡總計還有4國9艘登月飛船蓄勢待發,這些飛船或大或小探測目的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它們的規模都沒能超過嫦娥三號與四號。

嫦娥三號、四號連續成功的最大意義在於打造了一款成熟穩定的登月工程裝備,這主要得益於7500N變推力發動機、基於機器視覺系統的智能著陸系統、深空軌道精確定軌測控等瓶頸技術集群式突破,上述諸多系統就連美國都還處於測試階段。

以此為基礎還能放大成各種噸位的登月器,比如嫦娥五號落月器與嫦娥3/4號落月器幾乎就是同款,前不久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總體部成立十周年視頻中公開了我國正在設計中的載人登月器畫面,從中不難看出嫦娥3/4號的影子。

38萬公里之遙的月球毫無疑問正在上演一場「星球大戰」,除我們以外的參賽國幾乎無一例外都面臨著諸多掣肘因素。比如美國重返月球計劃因為16億美元追加經費無法落實導致難以在2024年完成登月,俄羅斯則面臨技術與經費的雙重困擾,其他參賽國更是不必多言。

面對諸多航天強國在探月領域的追趕,中國航天卻顯得頗為淡定,這是因為科學的發展規劃可以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人們都很好奇,嫦娥探月工程的未來之路究竟在何方?

接下來除了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還有2023年嫦娥七號月球南極綜合探測、2024年嫦娥六號月球南極採樣返回、2026年嫦娥八號還將驗證3D列印月面建站技術,這些探測器都將依託嫦娥3/4號驗證成熟的登月器平台。

習慣只做不說的中國航天,早在去年就向全社會發布旨在徵集載人登月器設計方案的競賽活動,與此同時還在快速推進新一代載人飛船與新一代載人重型火箭項目。

新飛船目標很明確就是服務載人登月任務,進入今年以來新一代重型載人火箭更是捷報頻傳:1月、YF-100K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完成300秒長程試車;5月、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公司成功下線5米直徑共底燃料貯箱;8月、5米直徑錐底結構貯箱模裝件成功下線。

新一代重型載人火箭得到了載人航天工程的大力支持,該火箭能夠在2025年前實現首飛,直接助力載人登月任務實施,具備25噸月球軌道運力,屆時可選擇月球軌道集合方案實施載人登月。

發展航天的終極目的就是拓展人類活動邊際,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毫無疑問我國載人航天與嫦娥探月兩大工程將會師月球。嫦娥探月總師吳偉仁今年年初就明確指出,未來十年左右中國航天員的足跡將踏上月球,屆時月面將出現一座由中國人主導建設的考察站。

有不少老外眼紅嫦娥探月工程,但他們始終不明白中國航天為什麼可以贏,根本原因是我們抓住了技術發展的主要矛盾,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工程路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巔峰高地 的精彩文章:

中華神盾在歐洲划出一條弧線!英國網民感慨萬千:為啥不是我們的
國際空間站恐遭切割!我國天宮真正機遇來臨,俄航天副總裁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