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一生清貧,95歲裸捐3568萬,她是中國最美先生,卻少人問津

一生清貧,95歲裸捐3568萬,她是中國最美先生,卻少人問津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任筱筱 · 主播 | 一凡

前兩天,一則新聞登上了熱搜,在滿屏的娛樂話題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卻讓無數人欽慕和動容:

「95歲葉嘉瑩已裸捐3568萬元」

說起葉嘉瑩這個名字,很多人也許會感到陌生,但聽了她的成就,你一定會肅然起敬。

她是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受聘於國內外多所知名大學客座教授;

曾獲得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名單;

是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候選人,2019年獲南開大學教育教學終身成就獎。

在她90歲生日時,溫總理親自寫詩為她祝賀。

盛讚她心靈純凈,志向高尚,詩作給人力量,多難、真實和審美的一生將教育後人。

中國的詩詞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南有張愛玲,北有葉嘉瑩」。

有作家曾言:現在談詩詞,世界上再無第二人能與葉嘉瑩先生相比。

很多人尊稱她為: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董卿也親切地稱她一聲「先生」。

2018年,葉嘉瑩先生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給了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國古典詩詞文化研究。

如今95歲高齡的她,已經歸國到南開大學執教了40個年頭,累計已捐出了3568萬元。

「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痴。千春猶待發華滋。」這是她寫下的一闕詞。

她希望,哪怕時間飛逝,自己仍能給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麼,蓮心穿越了千年,仍然會花開滿塘。

回顧葉嘉瑩先生的一生,九十載光陰彈指過,她確實做到了「蓮花總會凋落,但我要把蓮子留於世人」。

一聲先生,當真無愧。

一生坎坷,未曾由心,卻執著自由

「我從小是關在家門裡長大的,所以像盪鞦韆、跳繩我都不會,我就是讀誦詩歌。」

葉嘉瑩192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傳統的書香世家,受家庭的熏陶,她的世界裡只有詩書,沒有其他任何樂趣。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一下子打破了生活的平靜。

她的父親在戰亂中音訊全無,一家人的生活由此變得格外艱辛。

但人生更大的變故,還遠不止於此。

1941年,憂勞的母親被查出體內有腫物,需要西醫治療,在天津做手術時卻不幸感染,最終在回北京的火車上病逝。

那一年葉嘉瑩年僅17歲,父親多年不見蹤跡,母親也撒手人寰,只留下她與兩個年幼的弟弟。

多年後,她談起人生最悲苦的一段日子時說到:

「我最痛苦的一段回憶,大概就是聽到釘子,一下一下敲進棺木的聲音。」

「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一首《哭母詩》,字字泣血。

母親去世後,葉嘉瑩帶著弟弟在伯父家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但她並沒有因此荒廢學業,而是考上了輔仁大學國文系後,受業於詩詞大師顧隨先生,專讀古典文學。

詩詞里的自由世界,大概是她人生的唯一慰藉。

在學校期間,她一心向學,未曾花心思談戀愛,後來她的老師把自己在國民黨任文職的弟弟趙東蓀介紹給了她。

趙東蓀傾慕於葉嘉瑩,想盡辦法追求她,為此怠慢了工作,失了業。

葉嘉瑩本無意於趙東蓀,卻因內心愧疚,無奈與之結婚。

誰曾想到,這更是她悲苦命運的開始。

1948年冬,葉嘉瑩跟隨丈夫輾轉抵達台灣。

在女兒出生四個月時,趙東蓀因莫須有的罪名被逮捕入獄。

葉嘉瑩的生活再次跌入谷底,她帶著年幼的女兒,四處奔波,小心苟活。

四年後,丈夫出獄,卻因久被囚禁,性情大變,動輒暴怒,不願工作。

這段時間,她先後在台灣大學、台灣輔仁大學等校兼職教授詩詞,一個人托起了家中的生計,每天疲憊地回到家,還要面對丈夫的無理斥責。

在第二個女兒出生時,趙東蓀更是對她嗤之以鼻,冷漠出走。

最痛苦時,葉嘉瑩甚至想過用煤氣結束生命。

無望中,也是詩詞給了她力量,讓她學會了和自己和解。

多年後主持人曾在節目中問到,為何在她的詩篇中沒有對愛情的描述?

葉嘉瑩有些悵然地說到:

因為我沒有交過男朋友,沒有談過戀愛,我的一生都不是我選擇的。

我先生的姐姐是我中學老師,她很喜歡我,我們才結了婚。

又因為結了婚,我只能跟著他去了台灣。

晚年,有一次她丈夫看到她講課時的錄像帶,驚奇地問:

這是你在講課嗎?下次我也去聽好不好?

她看著這個男人,感到無比心哀,兩個人生活了一輩子,卻如同陌生人。

他從來都不懂她,也未曾給過她愛情。

半生漂泊,心繫祖國,遂萬里孤行

因為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專研,在才華和機遇的加持下,1966年,葉嘉瑩受邀到美國講學,將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化推向了世界。

後來她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聘請,成為了終身教授,在溫哥華定居下來。

在加拿大教書期間,為了教授完全不懂中文的學生,葉嘉瑩不得不重拾已擱置多年的英文。

已經45歲的她,不僅要記憶大量的英文單詞,還要把古典凝練的中國詩詞翻譯成英文。

一次不行就十次,她常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圖書館裡,備課到深夜。

憑藉著天分和努力,她慢慢地能夠用英文講授古典文學中的優美詩詞了。

這段歷程雖然辛苦,但她的內心卻無比雀躍,只要站上講台,她便神色飛揚,忘卻了所有的煩惱。

1974年,中國與加拿大建交。

離開大陸在外漂泊三十多年的葉嘉瑩,立馬申請回國探親。

在踏上北京城的那一刻,望著魂牽夢縈的故土,她不禁淚流滿面,一口氣寫下了1878字的長詩《祖國行》:

「卅年離家幾萬里,思鄉情在無時已,一朝天外賦歸來,眼流涕淚心狂喜……」

本以為人生終於向著好的方向前行了,卻沒想到,苦難再一次抓住了她。

1976年,她剛剛結婚三年的大女兒和女婿在一場車禍中同時罹難。

這世界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忍著悲痛料理完後事,她把自己關進屋裡,流幹了眼淚。

在歷經了人世間極致的痛楚後,她徹底頓悟了。

「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個終極的追求和理想。」

她要從痛苦中走出來,從「小我」中脫離出來,把餘熱奉獻給國家,交給詩詞。

落葉歸根,她下定決心,回國去。

恰好1978年,中國開始對外開放,葉嘉瑩藉此機會,向中國教育部寫信,申請回國教學,不久得到了批複,她開始每年假期回國教書。

「從1979年開始,我在假期自費回國教學,一分錢都沒有拿國家的,完全是盡義務。」

她曾說,這一生都不是她自己的選擇,但回國來教書是她唯一的、一生一世的自己的選擇。

來到南開大學中文系執教的第一堂課,300人的大階梯教室里坐滿了人。

連教室門口的台階上,窗戶上也坐滿了慕名來聽課的學生,以至於她進入教室異常困難,繞了許久才最終站上了講台。

隨後的二十多年,她常常孤身一人拖著行李箱輾轉旅途,在國內各地高校奔波講學,這麼多年未曾收過一分報酬。

直到2014年,因為她的身體無法再允許她到處奔波了,她決定定居南開。

南開為她修建了「迦陵學舍」,她卻賣掉了自己多處的房產,將所得納入了迦陵基金,又回饋給了教育。

如今年過九旬的她,依舊是不知疲倦,風雨無阻,風華依舊。

只要上了講台,她便神采奕奕,邏輯嚴密,聲音清亮,全場絲毫不帶停頓,連水都很少喝上一口,這麼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她拒絕學生給她搬來的椅子,因為「站著講課是對詩詞的尊重。」

「時不待我,我要抓住老年的尾巴,把美好的詩詞傳給下一代人。」

生活樸素,內心豐盈,活成了詩歌

在捐款新聞被爆出後,葉嘉瑩先生才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開始走進很多人的視野中。

但面對這場輿論,在央視採訪時,她很直白地說到:

我本沒有讓他們公布,捐了就是捐了,他們校友會說出去了。

這樣的關注很無聊,很多人眼裡只看到了錢,卻不懂學問。

她不希望自己因為捐贈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更不希望真正的學問被輕視。

她從困苦中走來,很長一段時間,無家無業靠睡走廊為生,如今的身家完全是靠自己一點一滴掙來的。

三千多萬捐贈的背後,是她賣掉的房產、所有著作的版稅和稿酬,這些畢生積蓄組成的,更是她一直以來極度節儉的生活省來的。

這樣一位身價千萬「出手闊綽」的文學大家,在我們看不到的日子裡卻過著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的生活。

九十多歲高齡的她,一直獨自在國內生活,直到幾年前,不小心滑倒後,才請了一位保姆,但也只是白天做頓飯,打掃一下衛生。

平時,兩個簡單的小菜,一碗飯,便對付了一餐。

很多人覺得這樣的生活過於孤苦,但在葉嘉瑩先生心裡,這便是最好的人生了,她的精神世界早已足夠富足。

她曾說,自己有詩詞為伴,不需要人陪,有一口飯能填飽肚子就行了。

對於人們爭相追逐的名和利,從小喜歡古典詩詞,讀著中華傳統文化著作長大的她早已淡然。

《論語》中孔子說: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一個人生到世界上,在社會中就應該為人類做出一些貢獻,孔子的這句話一直影響著她,是她一生執著追求的理想。

從21歲開始教書,如今已有74個年頭,收穫了讚譽無數,也擁有了很多頭銜,但葉嘉瑩卻一生摯愛講台,最不願辜負「老師」這一身份。

她把自己的所有精力和追求,都獻給了教書育人和古典詩詞研究和傳揚。

羅曼·羅蘭曾說過: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看透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世間所有的生離死別,辛酸不幸,她都一一經歷了。

但人生百味,苦難磨礪對於她來說,只是一塊墊腳石。

「我從各種人生苦難中走出來,還活到了今天。」

因為她從不畏懼命運,命運把她放在哪裡,她就落在哪裡,在哪裡開花。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點個【在看】,向葉嘉瑩先生致敬,願先生長壽安康。

- END -

有書君說

1元搶: 一生必讀5本世界名著

原價24.9元,限時1元搶【僅限今天】

5個成長維度

5本精選好書

5天認知升級

幫你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

趕快掃碼了解吧

作者

任筱筱,文章原創首發於公眾號:卡娃微卡(ID:kawa01),千萬女性都在看的家庭美學日刊。轉載請聯繫卡娃微卡。有書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看穿一個人,只需要這幾句話!
南懷瑾:不玩手段,才是最高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