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儒釋道三家都打坐,但目的不同!

儒釋道三家都打坐,但目的不同!

不僅是普通人,喜歡國學的人也很少知道儒家自古以來就有打坐的方法,為更好的介紹三家打坐之目的,此處先介紹儒家打坐之法。

《莊子》裡面有孔子傳授顏回心齋;《孟子》一書有養氣之法;後世的王陽明,就是在近代讓日本免於變成殖民地的那幫維新志士,很多都是他的粉絲,如領導黃種人在近代第一次戰勝白人的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一生所信就是王陽明。

在陽明心學裡打坐是悟心體之法,對於打坐王陽明言「初學時,心猿意馬,栓縛不定,其所思慮,多是人慾一邊,姑且教之靜坐息思慮。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懸空靜守如槁木死灰,亦無用,須教他省察克治。」

這不是王陽明自己發明的,是先秦儒家修身養性妙法,在儒家重要典籍《大學》開篇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經常被曲解成雞湯的《中庸》里更有中和、慎獨等多種靜心養性之法。王陽明的思想不是憑空而來,他所傳承的儒家流派是陸象山,曾言「學者能常閉目亦佳」。朱熹一直看陸象山不爽,曾批判其學是「不讀書,不求義利,只靜坐澄心」,可見此流派靜坐有多流行。

一儒

從上文我們可知以文獻看先秦儒家對靜坐修身非常在乎,寫入了《中庸》、《大學》等重要典籍,且一直有儒家流派傳承靜坐。

那麼儒家靜坐的目的是什麼了?

從《大學》《中庸》來看,儒家靜坐的目的是悟道,但在悟道之前,儒家追求的是靜心、澄意、明心見性。

而從陸象山、王陽明等先賢留下的言論可知,儒家的靜坐功夫不是人多能坐,而是追求人事上的成功。

如今天很多人自覺打坐很厲害,但儒家不是以打坐論,而是以人在世間的行為論斷,如能做到修身齊家,作出大事業才算是功夫好。

二釋

佛教不管打坐還是怎樣,追求的目的不出八正道、四聖諦,皆在求菩提、涅槃、解脫等。

三道

道教靜坐在中國還包含了氣功,這兩者的關係也很有意思。今天道教有影響力的時候氣功多說和道教有關,在八十年代道教沒存在感,佛教影響力大的時候,多說自己和佛教有關。

客觀來說氣功導引自古有之,有出生於道家,也有醫家,乃至於巫術,甚至有的真是佛教從印度帶來的。

以道家為例,有追求成仙的;有煉內丹的;有強身健體的;還有追求神通的;當然也有極少數是要見性的。此處不評價別人的追求,只是儒家典籍里的打坐程序也寫在道教經典中,第一追求從來都是靜心,而後才能談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入道修行應該看什麼書?
為什麼大儒荀子教出的徒弟是法家大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