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漢書·東方朔傳》有言,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一言可以成事,一言可以壞事;

你的嘴,便是你的門戶,

守著你的秘密和因果。

因此,逢人說話要留些餘地,

日後也好平和相見。

話說三分,於他人是種尊重;

於自己是種保護。

1

禍從口出,言多必失。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有時候,收住口,

也就止住了災禍。

待人真誠是一種品質,

可要是逢人便掏心掏肺,

也只是給別人傷害你的利器。

古話說,「畫人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沒有人能完全看穿另一個人,

在沒有把握時,一定要慎言慎行。

不然,你把自己的「底子」都泄露出來,

對方可能轉身就把你賣了。

唐朝詩人宋之問,

做官時因為巴結錯了對象,

被貶瀧州參軍之時,

是朋友張仲之不顧危險收留了他。

張仲之拿他當知己,無話不說,

甚至把自己密謀除掉武三思的計劃,

也和盤托出。

這時張之問卻打起了小算盤,

私下派侄子前去告發。

可憐張仲之因為識人不善,

一張嘴惹禍上身,還株連了全家。

所謂「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

說話留有空白的人,

對自身的把控也更深,

不會像個話癆似的,

逢人就高談闊論,圖一時的爽快。

要知道,

人說得越多,漏洞越多。

難保一時興起,說了不該說的話,

小則心生懊惱,大則悔恨終身。

2

談話有度,說多惹人煩

說話留有七分沉默,是做人的技巧。

不是任何人都樂意傾聽你的苦水,

也不是任何人都有耐心,忍受你的夸夸其談。

魯迅曾說,

「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

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

但說他『深於世故』也不是好話。」

說話說三分,便是談話的一個度。

再沉默寡言的人,都有一吐為快的時候;

再話癆的人,也有享受沉默的時候。

打破了這個度,就讓人不快。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

逢人便訴說自己的心酸事,

剛開始大家還會同情,

說了許多遍後,反而惹人厭煩。

《莊子·齊物論》中說,

「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

有時候,你說得越多,反而效果越差;

還不如多留幾分白,給對方細細琢磨。

明白你的一點就破,

不明白你的說多了也是白扯。

周武王佔領殷後,聽聞有一位長者,

便想向其討教商超滅亡的原因。

但長者只說,

「大王如果想知道原因,我中午時可以告訴你。」

然而,到了中午,

周武王連長者的影子都沒見到。

正當周武王對長者的言而無信生氣之時,

周公卻稱讚起這位他來:

「這位長者真是君子啊,

這樣做既沒有說紂王的壞話,

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話說三分,存一份弦外之音,

給雙方都留了緩解的空間,

不至於使人感到難堪。

點到即止,可以讓雙方都感到舒服。

3

話說三分,是一把保護傘

茶不倒滿,話不說盡,

是一把保護傘,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一上來就把話說盡的人,

性格上免不了魯莽,生活中免不了衝突。

話說三分,不是虛與委蛇,

留給自己鑽空子的機會,

而是明白凡事說容易,做得難。

把話說死,有時候就是把路堵死。

南懷瑾在一次活動中,遇到一位信眾,

訴苦自己如何一事無成,人生如何悲慘。

南懷瑾一看,

就「診斷」出了問題的所在:

這是一個沒有耐心、沒有決心的人,

難怪會一事無成。

但他也不能把話說透,讓對方心生絕望。

於是他轉個彎說,

「人的一生都是要靠機緣的,

人只要努力修行,機緣早晚會到。」

話中留白,既保護了對方,

給其增加了希望,

也給自己台階下,兩全其美。

約束好自己的言語,是一種難得的修養。

話說三分,留給雙方進退自如的空間。

4

逢人且說三分話,

未可全拋一片心。

人的一輩子,能真正交心的畢竟不多。

話說三分,把握住分寸,

不僅積下了口德,也避免了各種煩惱。

戒多言是一種德行,讓人領悟到語言的分量,

不在多,而在於留白。

文章作者 :韓九叔

國學文刊,讓文化走進生活,讓國學溫暖你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了價值
真正的獨立,絕不是不依靠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