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不是金絲雀,適當的家務勞動可以「試誤」,讓孩子更優秀

孩子不是金絲雀,適當的家務勞動可以「試誤」,讓孩子更優秀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最終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長大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知道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嗎?

做個簡單的類比,就是普通一本院校和清華北大的距離!

我們該如何縮短折中距離呢?首先要了解埃里克森的八階段理論。

大體闡述一下:埃里克森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成為心理社會發展。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每一個階段有這些階段應完成的任務,並且每個階段都建立在前一階段之上,這八個階段緊密相連。就像是古人把一年分為四個季節一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對應不同的事物。你只有在春天播好種子,夏天悉心照料,秋天才會有收穫,冬天才能和一家人一起品嘗美食。埃里克森的這個理論就大抵是一個意思。

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最好是在學齡初期(3~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最大的衝突是內疚對主動。

孩子們在這個年齡段會逐漸分化,父母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些孩子開朗活潑,有些孩子自卑敏感,就是從這個年齡段開始的。

三到六歲的孩子,會開始去嘗試、去試探。在他們的眼中,做這些事情沒有對錯,他們才開始摸索這個世界。

例如:三四歲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碗打碎了,他們的第一反應絕不是開始嚎啕大哭,而是會疑惑的看著自己的父母。

如果父母開始大聲地呵斥孩子:"怎麼吃飯的?會不會好好吃飯?"

孩子被嚇哭了,父母不給予安慰,反而更生氣的對孩子說:"哭什麼哭?還哭?再哭就不許吃飯了。"

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是空白的,他不明白父母為什麼生氣,他只是覺得這樣做錯了,內心就會產生罪惡感和內疚感,會開始羞怯,對人羞怯,對這個世界羞怯。

那如果父母耐心地跟孩子說:"怎麼了?剛剛發生了什麼?"

溫和的去問孩子前因後果,不要以大人的結果論來看待問題。在大人眼中,看到的只是碗打碎了,可是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是手滑了,可能是碗太重了。

問清楚前因後果之後,要好好地跟孩子說:"碗是你打碎的,那你要承擔承認哦,自己收拾掉地上的剩飯,好不好?"

當然,在收拾的過程中,父母肯定是要把地上的玻璃碎片打掃乾淨,但是剩飯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收拾,要讓孩子明白,做錯了事情,要自己收拾乾淨,自己的事自己承擔,不能依靠他人。

長期以往,孩子就會產生主動性,會積極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

桑代克試誤—聯結主義理論

湖南衛視有一個綜藝真人秀節目《變形記》。

裡面有一期主人公叫劉思琪,之所以對她印象深刻,是因為她是個巨嬰。

在節目前期,媽媽幫她穿衣,姑姑給她剪指甲,家裡還給她配備了專門的司機和保鏢,專職陪玩,典型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生活都不能自理。

然而她已經十六歲了。

十六歲的TFBOYS早已成為了青少年的偶像與榜樣;十六歲的歐陽娜娜早已進入世界名校,大提琴,演戲,綜藝全面發展。

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會用著兩個明星的例子來和普通人做比較?因為上述明星都曾經犯過錯誤啊!

桑代克的"試誤說"一開始是用動物來做的例子。他把一隻飢餓的貓關進籠子裡面,外面放了一條美味的魚,籠子裡面有一個開關,可以打開籠子。一開始的時候,貓會漫無目的亂撞,直到觸碰到開關,獲得食物。再次把貓關進籠子裡面,貓獲得食物的時間會比上次短一點。長此以往,貓只要一進入籠子裡面,就可以立刻打開開關獲得食物。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三要素是:練習律、準備律、。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果一開始孩子犯了錯誤,你就制止孩子再去嘗試,那麼有可能他永遠也找不到打開籠子的開關。

比如說:父母寵愛的孩子,心血來潮的想要做頓飯給父母吃。切菜的時候,不小心把手切破了,父母們會怎麼做?

大部分父母是不是直接搶過菜刀,霸佔廚房,對孩子說:"你別做了,我來,你看看你那技術。"然後孩子就退出廚房,直到長大後也沒有進去過。父母關心孩子,怕孩子受傷,這份寵愛的心思我們都懂,但是孩子只是失誤了一次,為什麼父母要奪取他們第二次嘗試的機會呢?

適當的做法應該是,先給孩子包紮,然後和孩子一起進入廚房,在旁邊給孩子打下手,並且稱讚孩子,當然在過程中,也可以教教孩子如何做出美味的飯菜,畢竟孩子第一次做飯,父母不想掃興,更不想進醫院,對吧?

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家務勞動意識呢?

目之所及,力所能及

首先聲明一點哦,培養孩子的家務勞動意識,不是說什麼事情都推給孩子做,把壓力給到孩子,而是說,要培養的是孩子們的一種意識,一種能力。

比如說勇敢,不是說孩子非要去高空蹦極之類的極限運動來證明自己的勇敢,而是可能是朋友受欺負的時候,可以勇敢的站出來保護朋友。

幾歲的小朋友,如何培養家務勞動意識呢?

最簡單的就是自己收拾自己的碗筷,把吃完的飯筷主動放到洗碗槽里。

學會自己穿衣服,大人可以在一旁輔助,但是不能幫忙哦。

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整理床鋪。或者傍晚回家時,讓孩子自己把自己的鞋子擺放整齊。你看,生活中能做例子是在太多太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可以幫你一次,但不會一直幫你。

有些父母怕孩子的課程任務太重,什麼事情都提前幫孩子做好了,這樣的做法是萬萬要不得的。因為,父母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有些路只能孩子一個人走。

也有一些孩子,會通過撒嬌來獲取幫助,父母一時心軟的幫孩子做了本來應該是孩子做的事情,那麼,第二次,孩子就會產生懈怠心理,覺得反正都有父母會幫助自己,我做不做都無所謂。

妮妮的媽媽就很聰明。

妮妮早上去幼兒園的時候,臭美,把柜子裡面的衣服拿了大部分出來放在床上。最後也只穿了一件。

妮妮不想自己收拾衣服,就向媽媽撒嬌,讓媽媽幫一幫自己。

媽媽沒有立刻答應,也沒有立刻拒絕,而是詢問了妮妮為什麼不想收拾衣服?

妮妮忸怩了半天,最後說:想早點去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玩。

媽媽同意了妮妮的要求,但是也對妮妮說:好吧,看在你有事的份上媽媽就幫你吧,但只此一次,自己的事情還是要自己做的,對不對?

最後妮妮也爽快的同意了。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這些事情我幫她做了就是,這樣反而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她會產生依賴和懶惰性。從小就需要培養孩子的家務勞動意識,孩子又不是父母養的金絲雀,哪有那麼嬌貴呢?適當的犯些錯誤,才可以更好的成長啊,不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0育兒 的精彩文章:

雖說「養兒防老」,但若父母做不到這幾點,養兒只能「啃老」
胎兒的「排泄物」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