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小小年紀,就成「撒謊精」怎麼辦?教育比批評更能讓他矯正

孩子小小年紀,就成「撒謊精」怎麼辦?教育比批評更能讓他矯正

相信看過古裝電視劇的的觀眾,都對於皇家的孩子都深感欽佩,尤其是甄嬛傳中女主的女兒。那個腹黑小蘿莉印象會相當深刻,在主人公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可以說全是憑藉著女兒的一句話扭轉,這不禁讓人深思起來,小孩子不會說謊真是一句古老的謊言。

時常在網上可以看到很多案例:因為偷錢或者是偷偷給自己試卷簽字的孩子,被家長發現後就是一頓暴打。

撒謊的行為之所以在成人的世界裡這麼談之色變,主要是因為這是一個道德品質的問題,所以有很多暴脾氣的家長,一看見自家孩子居然會騙人了,這可怎麼得了,於是直接上去就開始了,拳打腳踢的暴躁模式,這當然是不好的,那麼有沒有避免的方法,以及更好的教育方式呢?

平常心面對孩子,不要妖魔化

近些年來在影視作品中,確實可以看到很多年紀小小,但是智商超群,甚至暗暗地擺了大人一道的魔鬼孩子。再加上近些年來網路上層出不窮的熊孩子,多少也有網路媒體的推波助瀾和帶節奏,瞅瞅身邊那些只會大哭大叫,動不動就失控的孩子。

其實大人們大可不必如此的煩惱,影視作品大都也是經過了特別的極端處理,生活中你能遇到的孩子往往是連十以內的加減乘除都要扳著手指頭算半天,甚至還會算錯的小傻瓜。孩子擁有和大人懸殊的稚嫩弱小的力量,所處的環境遠不如大人自己的小世界那樣複雜,小孩子真的不是魔鬼,妖魔化大可不必。也有很多軟軟甜甜,還會處處為大人著想的小天使,重要的是如何教育和培養,而不是帶著偏見去多做揣測。

暴力打罵和冷嘲熱諷,對孩子的成長,身心健康都是極為不好的,同時也會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疏遠,得不償失。教育專家常說,孩子的言行是父母舉止的投射,多去想如何做好榜樣的力量才是重中之重。只有魔鬼的爸媽,沒有魔鬼的孩子。

追問孩子真正表達的本意,不要誤解

孩子本身年紀比較小,理解能力和看待世界的角度也相對的比較狹隘,但是生活在這樣一個信息發達的網路化時代,他們本身很容易受到童話故事作品和成人化情緒的影響。語言組織理解的能力根本比不上潛移默化的片語習慣,在大人看來,那些卻成了關乎到人品陰暗面的揣測,這當然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比如只是看見了一件在動畫作品中出現的很像圖案的衣服,孩子會立刻聯想到故事中相應的情節與人物,然後告訴你角色發生了,怎樣曲折離奇的故事,這可能是他的初衷。但是一個表達能力不健全的孩子,可能會用一些支離破碎的語言言不由衷地開始表達,沒看過這部作品的大人則容易曲解,誤以為孩子在編排他人。

此時大人的情緒一定要穩定,並且接著跟孩子溝通和確認:

「你說的是從最近的動畫片里看來的嗎?」

「然後呢,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你剛剛說的XX那的是什麼意思?」

明確孩子這麼說的原因,不要因為詞不達意就扼殺了他們的想像力。

找到孩子撒謊的真正原因,加以引導

雖然孩子的世界比成人單純,但是他們還是擁有正常的情緒感知能力,特別是在權力意識分明的家庭生活里,他們知道依賴父母的重要性。不同孩子對於依賴會表現出很不一樣的應對方式,比如有的孩子不想去上學,可能會騙父母,說自己身體不舒服。當家長帶著孩子從醫院裡一通檢查,發現身體根本無恙之後可能會大發雷霆,覺得孩子浪費了自己寶貴的上班時間。

這簡直就是熊孩子嘛,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可能是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呢?特別是父母關係緊張的時候,孩子在感知到家庭氣氛岌岌可危的時候,會盡全力去挽回幫助父母的感情,察覺到父母在吵架或是有人不開心,孩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來修補,照顧著這個家庭。

家長一定要去問一問,孩子到底是為什麼選擇說謊,不想去上學是因為在家裡可以多看到父母?還是身體不舒服就可以讓父母停止爭吵,都來照顧自己?又或者是在學校里發生了讓他難以應對和接招的事情,所以選擇了逃避?

確實有很多校園傷害事件的曝光都是從孩子逃避上學開始的,一定要追問和了解清楚,背後真正的原因,不要一味去指責撒謊這個表面的現象。了解清楚是在社交上遇到了障礙或者是受到了校園暴力和欺壓,也才好有針對性的幫孩子處理。

說了這麼多,家長自己要先從被欺騙的情緒里釋放出來,教育孩子是必要的,但是更要了解清楚前因後果去挖一挖深層原因。是不是他的語言能力有限詞不達意,一味的指責和宣洩情緒對於教育本身毫無幫助,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很重要,得到孩子信任並維持良性的親子關係也很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兩口育兒 的精彩文章:

十五歲女孩早戀,不忍母親訓斥割腕「自殺」,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孕期胎夢可不可信?夢到這些要格外小心,絕非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