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的艦載機,並沒有雷達和導航,飛出去之後怎樣尋找航母降落?

二戰的艦載機,並沒有雷達和導航,飛出去之後怎樣尋找航母降落?

眾所周知,航母的出現直接顛覆改變了人類海戰的方式,因為艦載戰機的大量應用,大艦巨炮的年代開始遠去,而在世界軍事歷史上,航母被大規模應用的時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各強國基本都組建由航母力量來進行海上作戰,那麼問題就出現了,在當時並不存在衛星導航的雷達制導的情況下,起飛遠離航母的艦載戰機,是如何準確地找到母艦並且降落的呢?難道真的只能依靠飛行員的觀察能力進行尋找嗎?這樣未免也太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其實自從二戰時期航母被廣泛應用之後,艦載戰機的降落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首先讓各國所頭疼的就是艦載戰機如何安全的著艦,登島著艦問題唄解決之後,艦載戰機在完成任務返航之後如何準確地找到母艦又成了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一旦艦載戰機和母艦失去聯繫的話,那麼在航空燃油耗盡的情況下,飛行員和戰機只能迫降在大海上,而根據當時的戰機性能,一旦在海上迫降,飛行員生存的概率將會非常小,為此以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對此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和探索,終於找到了多個比較可靠的方法。

最早也是最原始的方法為,所有的艦載戰機在起飛的時候都不再進行單機飛行,最少也是雙機編隊,並且在編隊當中設置一個領航飛機,在領航飛機的任務當中,對敵對戰只是其次,最重要的就是記下戰機升空之後的行進路線,以便於在戰鬥結束之後戰機編隊可以順利返回母艦。但是這種方式也不是特別的靠譜,因為在二戰複雜的海戰當中,戰機近身搏鬥是常有的事情,這導致其經常會出現領航飛機時常被敵機所擊落的現象,這樣戰機編隊又會找不到母艦,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更為先進的裝備開始出現。

而在二戰當中艦載戰機判斷方位尋找母艦的方法當中,最常用的就是飛行圖和磁羅盤的組合,一般來說,飛行員在起飛的時候都會在飛行圖上表明母艦所在的具體位置,然後利用磁羅盤對起飛的方向進行判斷,完成任務之後,再根據作戰飛行時間的長短來判斷距離,最終根據磁羅盤和飛行圖找到母艦的具體位置。之後又出現了一種無線電羅盤,和普通磁羅盤不同的是,點羅盤可以簡單地接受某些特定的信號,這種信號一般都是由航母所發出的,這樣一來艦載戰機就可以確定航母所在的準確方位,後來無線電羅盤成為二戰時期各國艦載戰機最主要的導航方式。

但也正是因為無線電羅盤的使用,導致在二戰期間發生了許多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1942年珊瑚島海戰的時候,一支由25架日本戰機所組成的戰鬥編隊再尋找美航母無果情況下,誤將美航母的無線電信號當作自家航母,前去進行降落,好在美軍及時發現,最終這個編隊的日本戰機被擊落了十五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百曉生 的精彩文章:

倒向西方下場如何?經過五年瘋狂折騰之後,烏克蘭成歐洲最窮國家
稀土對於美軍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幾乎每一件裝備里都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