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的人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

有的人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

有的人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有的人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

真正的衰老,體現最明顯的不是身體,而是思維和心靈。

前段時間,朋友在吃飯時向我訴說了自己尷尬的處境:

公司來了一批新員工,每個都比自己小四、五歲。

不僅平日里個個都一副很有活力的樣子,就連工作也上手飛快。

聽著他們聊著自己聽不懂的新鮮話題,朋友由衷感嘆:「看著他們,忽然覺得自己老了很多。那種老不僅僅是身體上的衰老,還有一些說不出的感覺……」

記得亨利·米勒曾曾說過:


我認為衰老的開始,不是眼角的皺紋,也不是頭上的白髮,而是一個人開始越來越難以接受新觀點和新事物。

我們無法阻止身體的衰老,但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可能已經「未老先衰」了。

怎樣看出一個人是否開始衰老?只需要看看他有沒有以下三個跡象:

有的人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

追求穩定,

經常隨波逐流

之前,在清華大學的BBS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帖子:

奉獻了整個青春的公司,奮鬥了13年的地方,在我38歲的這個冬天,給了我40萬的賠償金,讓我離開………

樓主原是清華畢業生,擁有著極高的學歷,年薪百萬。

他在這家公司呆了13年,穩定了13年,把整個青春都奉獻給了這家公司,最後卻落得個被辭退的下場。

臨近中年被辭退,他對未來充滿迷茫,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有的人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

中國青年報上有一篇文章說:有的人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

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常見,明明才30歲,卻已經有了一顆80歲的心,生硬麻木,死氣沉沉。

在大多數人隨波逐流之時,有些人卻永遠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從不任由世界改變自己。

大多數人認為,完美的人生就是按部就班,沒有差錯。但有時候,理性選擇所帶來的安穩未必是一生最好的歸宿。

如同《清醒思考的策略》一書中所說:「完美的計劃是不存在的。」

同樣,完美且平順的人生也是不存在的。如果說人生是一條船,那麼它的意義就在於航行的過程。

如果離開了風浪,在水面上平穩地行駛,這種一眼望得到頭的人生,不是衰老又是什麼呢?

有的人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

思維固化,

不再深度思考

一個有趣的問題:


假設你現在面對兩個按鈕。


如果你按下第一個按鈕,直接給你一百萬美元;如果按下第二個按鈕,你有一半的機會拿到一億美元,當然還有一半的機會就是什麼都沒有。


這兩個按鈕只能選一個,你選哪個?

很多人想都不想地直接選擇了第一個按鈕:不費吹灰之力地拿到一百萬美元走人。

而另一個按鈕卻沒人選擇——只有百分之五十的中獎機會,就算有一億美元的獎勵,但萬一按下去什麼都沒得到,豈不是虧大了!

不同於大多數人「理所當然」的選擇,對於這個問題,老喻給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有很多好辦法既可以規避風險,又可以獲得收益。

  • 第一種方法,可以把按鈕權以一定的價格賣給別人,比如2000萬,讓更願意承擔風險的人接盤;

  • 第二種方法,如果找不到接盤的人,就找個有錢人,和這個人簽合同出賣按按鈕權,但這回賣得便宜,比如只要100萬,而且合同規定:如果中了還要大家對半分;

  • 最後,如果這種也找不到,那就把選擇權切碎成彩票,2塊錢一張印2億張,即使頭獎分走1億,還能賺3億。

聽了這三個方法,幾乎所有人都會驚嘆:面對這樣的問題,自己可能只會想到選擇一個按鈕,這樣發散思維去「經營」按鈕的方法,自己可能想破頭都想不出來。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思維已經開始固化。

年輕和衰老的最大差別其實不是身體,是思維。而思維固化,就是衰老的另一種體現。

《清醒思考的策略》中指出,有的時候,思維工具比學識更重要,也比金錢、感情和智商更重要。

在一些人的認知中,按照標準規則做事,規避冒風險不做錯事,就是正確的道路。

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同樣公平的選擇機會,放在不同人的面前,引用不同的思路,運用不同的「演算法」,將會得出完全不同的人生。

有的人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

自我滿足,不再打造自己

之前,有一條新聞刷爆了網路:

河北唐山市地方政府把路橋收費站取消了,之前收費站的工作人員也面臨著下崗的問題,於是他們去找有關領導討說法。

在這群下崗人員中,一位36歲的大姐說:「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除了收費啥也不會,大姐的一句話在網上引起了強烈的討論,同時,也戳痛了無數中年人的心。

總是覺得自己在一個行業已經「小有成就」,就放棄了自我成長,等到時代前進的時候,便會感到力不從心,這是一種從肉體到心靈的急速衰老。

而這樣一個不再擁有活力的人,遲早會被時代所淘汰。

打造自己,要像打造一輛跑車。

把人當成一部機器來看,一定要仔細了解車裡的每一個部件,如果車漏油了、不跑了,或是哪個部位出問題了,一定要及時更換、維修、升級。總之,要確保這輛車能夠「跑起來」。

只有不斷更新自己,才可能得到一個更加適應「賽道」的跑車,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順利地飛馳下去。

除了跑得「遠」,還要跑得「穩」。

除了不斷更新對自己的認知,我們還需要一種「底層能力」。

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這種「底層能力」,就看他是否能在他的本職工作上,把一件事做到一個特別的深度。

這件事並不一定特別艱難、高深,比如谷歌的創始人佩奇,就曾和一位清潔工就「如何套好一個垃圾袋」的問題聊得熱火朝天。

一個是資深的程序員,一個是資深的清潔工人,二者雖然工作領域不同,卻可以在聊天中探討關於動作、流程、效率等問題。

可見,只要專註於某一件事情,你就能夠獲得某種底層的認知能力。

這件事可以是你的職業、專業、或是你花了很多精力去打造的愛好,總之,這種能力會變成你的競爭力和硬實力!

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才不至於被時光裹挾而逐漸「衰老」。

有的人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

曾在周國平的《歲月與性情》中看到這樣一句話:


「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的年齡,心態和神態讓我自己顯得年輕,如果不是這樣,人們就會看到我這張比較蒼老的臉。」

真正的衰老,體現最明顯的不是身體,而是思維和心靈。

有的人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

敢於挑戰新鮮事物,保持清醒的思考,並不斷充實自己,打造好自己的跑車,並找到自己的賽道,形成一套適用於自己的「人生演算法」。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保持自己思維和靈魂的「年輕」。成為一個永遠不會「衰老」的人。

共勉。

有的人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志淵 的精彩文章:

熬出來的幸福,逼出來的堅強
風水其實就藏在這三個地方:心、嘴、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