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為何並不怕遠程反艦彈道導彈?答案讓人捏汗,對手反擊手段兇猛

美為何並不怕遠程反艦彈道導彈?答案讓人捏汗,對手反擊手段兇猛

自1960年世界上首台激光器在美國問世以來,其具體應用就一直帶有濃厚的軍事色彩。激光憑藉其能量集中度高、傳輸速度可達光束、作戰效費比低等優點,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國軍方的高度重視。將激光技術應用於防空反導更是美國軍方多年研究的重點課題。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空軍就已開展了名為「機載激光實驗室」( ALL) 的研究計劃,用於演示高能激光攔截空中目標的技術可行性,並於1983 年成功完成了連續擊中五枚「響尾蛇「空空導彈的靶場試驗。該次試驗的結果大為鼓舞了美國空軍使用機載激光武器進行防空反導的信心。

雖然以KC-135加油機(美國波音707客機的軍用型號)為載機的機載激光武器( ALL)最終因存在諸多技術缺陷而於1984年被迫下馬,然而於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又使機載激光武器項目死而復生,迎來了其發展的「黃金」時期。海灣戰爭結束後,美軍在總結作戰經驗後認為,射程為600-1000公里,可攜帶核、生、化彈頭的機動式戰區彈道導彈是其最大威脅。機載大功率激光武器系統具有反導速度快、攔截距離遠、命中精度高、機動性好等特點,不僅能夠有效攔截戰區彈道導彈,而且還可兼具反低軌道衛星和反飛機的能力,它將與美軍大氣層外反導系統(含陸軍的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防空導彈和海軍的標準3型艦空導彈)及大氣層內反導系統(含陸軍的「愛國者」系列防空導彈和海軍的標準2 B1ock IVA艦空導彈)一起構成一個密不透風的多層戰區導彈防禦體系。

由於機載激光武器反導系統可在助推段進行導彈攔截,因此敵方攜帶核、生、化彈頭的彈道導彈殘骸只會墜入本國領土,避免了最麻煩的彈頭後續處理問題,因此引起了美國政府和國會的濃厚興趣,ABL(機載激光武器)計劃在美國空軍的積極推動下於1992 年應運而生。波音公司,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軍火巨頭均參與了這一項目,美國湯普森拉莫—伍爾德里奇公司(簡稱TRW公司,2002年被另一軍火巨頭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收購)則負責關鍵的高能激光器的開發。

ABL主要由飛行平台( 一架經過改裝的波音747- 400F貨機) 、遠距主/被動紅外熱成像儀 、高能氧-碘化學激光器和跟蹤瞄準系統( 光束控制裝置) 組成,其激光器最大連續發射功率可達200-300千瓦(2到3兆瓦),通過1.5米直徑的發射鏡激光最大射程可達300-600公里,一次加足燃料可射擊20至40次,每次持續3~5秒,每次激光攻擊的間隔時間1~2秒,僅需12秒鐘就能摧毀一枚彈道導彈。按計劃美國空軍設想由7 架ABL飛機組成一個完整機群: 以2架一個班次進行巡航值班,每個班次8小時,3個班次6架飛機可以24小時值班,留作1架備用,便能形成對戰區全天時全天候監視、攻擊敵方彈道導彈的作戰能力。

ABL計劃是當時美國投資最大(耗資110億美元)、進展速度最快的定向能武器系統,1998年6月,數十萬瓦級的單氧碘化學激光器模塊首次實現了地面出光,其短時持續輸出功率甚至超過了設計值10%,可以說該項目80%的研製任務都已順利完成,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後20%的集成工作卻非常困難, 在把激光裝置與光學部件集成起來並上天試飛時出現了了許多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的嚴重問題。在設計之初,武器系統計劃安裝14個大功率激光器模塊,重80噸,而實際樣機中僅6個模塊已重達80噸,嚴重超重,而波音747- 400F貨機的最大負載不超過113噸;武器系統設計指標為300至600公里,而兆瓦級激光束在大氣熱暈和湍流影響下,最終樣機有效射程僅為80至90公里,這嚴重限制了該武器的軍事用途。

在某些大氣環境下,機載激光武器無法作戰,在沙塵暴、煙雨霧霾等環境下激光受大氣吸收/散射、大氣湍流和激光熱暈效應影響很大,功率損耗過多,光束質量虧損嚴重;飛行平台在空中惡劣氣流影響會出現不同程度無規律的顛簸,嚴重影響武器的瞄準性能,很難連續照射遠處飛行的彈道導彈目標。雖然在2010 年,ABL系統成功完成了對固體燃料戰術導彈「小獵狗-黑雁」和液體彈道導彈「飛毛腿B」的攔截試驗,但此時已「回天乏力」。2011年,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宣布導彈防禦局不再管理機載激光武器項目,該項目將由防務研究和工程機構接收,並被用做定向能武器測試平台,ABL項目宣告失敗。

現在來看,美軍並沒有最終有效解決強激光在高空大氣傳輸中損耗過大這一長期困擾激光武器研發和試驗的難題。隨著2008年美國這一戰後最大經濟危機的的爆發,美國政府和國會再也無法忍耐這一長期無法投入現役的「釣魚」工程,奧巴馬政府最終對其「喊停",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即將進行機載激光武器試飛試驗的某國家深刻借鑒。不過,隨著反艦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的興起,美軍新一代空基激光武器再次上馬,特別是針對反艦彈道導彈,2017年6月,美國導彈防禦局披露其計劃研製能夠攔截洲際導彈和遠程反艦彈道導彈的無人機載激光武器,並對運載平台無人機提出了規格要求,2019年,一項神秘的空基激光反導系統正在加快進行,而海基激光反導試驗已經進行了3年之久,預計2025年左右可以裝備部隊。

目前,美國導彈防禦局和美國海軍正在發展3種類型的激光武器 :一是二極體泵浦的鹼金屬激光武器 ;二是光纖合成激光武器 ;三是工業部門提出的創新方案。其中第三種方案包括光譜和相干合成激光波束以達到高功率水平的技術,緊湊的平面波導激光器技術,以及液冷盤形激光器技術。上述激光技術都是目前非常先進的激光技術,克服了化學激光器的缺點,也就是說,美軍在解決高空大氣傳輸中損耗過大問題上已經志在必得,特別是美軍在空基激光武器光束控制和瞄準跟蹤系統上取得了巨大進步,證明其具備對飛行速度達到馬赫數10以上反艦彈道導彈進行有效攔截的情況下,未來反艦彈道導彈如果不能有效針對激光武器進行必要的改進,這種武器的發展將面臨嚴重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鷹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伊朗從本土打響致命反擊,大批導彈讓工廠火光衝天,美:發誓報復
敘利亞上空上演追逐戰,蘇35戰機攔截F22,亮導彈並鎖定發出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