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父母被自家熊孩子打了,除了忍讓和還手,還有第三選項

父母被自家熊孩子打了,除了忍讓和還手,還有第三選項

曾不止一次地看到網路上流傳著兒子打媽媽的視頻,有個小男孩因為媽媽不肯給自己玩手機,把媽媽逼到牆角,嫻熟地用腳飛踢媽媽;有個男孩不知因為什麼原因情緒激動地揪著媽媽的頭髮不肯放,媽媽疼得齜牙咧嘴。這些視頻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面對孩子這樣目無尊長,動手打媽媽的行為,媽媽們選擇了包容和忍讓,願意承受被孩子「虐打」的這份痛楚。

視頻下方有各種留言,其中說法較多的是,如果孩子敢這樣打自己,早把他吊打一萬次了!

@秋汗:我家孩子也喜歡打人,經常拽我的頭髮,有時候用電視遙控器打他爸爸的頭,還以此為樂。我們一開始沒當回事,也像視頻中的父母那樣,沒有爆發,只是口頭告訴他不能打人,有話好好說。後來他變本加厲,我也學著他的樣子拽他的頭髮,打他的頭,問他痛不痛。因為只有他嘗到了痛的滋味,以後才能不主動去打人。

父母被自家熊孩子打了,除了忍讓和還手,還有第三選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現在很多育兒文章都主張與孩子做朋友,能動口絕不動手。但是大家別忘了,做朋友的前提是你的孩子已經經過了很好的約束,能夠明事理,懂道理,有規矩了,才可以以平等的姿態與父母當朋友。反之,你的孩子什麼都不懂,你也什麼都不教,讓他自由發展,無拘無束,對長輩毫無尊敬之心,如何做朋友?與孩子做朋友是90分的育兒境界,但如果連60分的基本教育都沒有做到,孩子的教育勢必要地動山搖。

回到我們說孩子打父母的行為,我們肯定不能選擇忍讓,這是最低級的做法,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打人沒什麼不對,父母都沒有嚴厲批評我。中級做法是還手,讓孩子感同身受,但這不失為一種「以暴制暴」的含義在裡頭。而最高級的做法是父母要反思平日的教育方法。

父母被自家熊孩子打了,除了忍讓和還手,還有第三選項

小山兩歲的兒子特別喜歡咬人,有時候沖著奶奶的肚皮上就咬一口,疼得奶奶呱呱叫。小山不明所以,思來想去自己和家庭成員都沒有打人或咬人的行為。終於在不經意間被她發覺,因為家裡人都喜歡逗孩子,就會把寶貝胖嘟嘟的小手放到嘴邊,假裝要「咬」寶貝的手,還笑嘻嘻地對孩子開玩笑:「咬一口咬一口,把寶寶手手咬掉。」有時候也會去親寶貝的肚子,但是嘴上說的是:「哎呀,把寶貝的肚子咬個洞」。

寶貝每次「玩」這種遊戲都不亦樂乎,大人自然也喜歡這樣逗孩子。大人當然不可能真的「咬」孩子,但是寶貝不知道,只知道「咬人」是一種很好玩的遊戲。之後小山趕忙讓大家改了這樣的遊戲,慢慢孩子才變得不愛咬人。

父母被自家熊孩子打了,除了忍讓和還手,還有第三選項

所以,如果寶貝會動手打父母,大人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平日里有過類似的舉動,或真打讓孩子以為打人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式,或假打讓孩子誤會打人好玩。同時,我們要告訴孩子,只要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必須遵守這個社會的規則和規矩,從小就要告訴孩子一些基本的禮儀道德,比如尊老愛幼,禮貌三先。

如果你現在不教育你的孩子,長大後這個社會和監獄就會幫你教育孩子,到那時,所付出的代價可不是打一兩下就可以彌補的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柏柏育兒漫畫 的精彩文章:

寶媽生娃不再「孤軍奮戰」,「陪產制」悄然來襲
孩子最討厭爸媽做的事,他們不說但父母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