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給你機會不中用?勃朗寧為法國造的手槍,被法軍拋棄後成經典神作

給你機會不中用?勃朗寧為法國造的手槍,被法軍拋棄後成經典神作

現代軍隊在更換新的制式武器前,一般都會舉辦武器招標項目,通過對比、競爭的方法來篩選出最好的武器,然而這只是最理想的結果,出於各種原因的影響,軍方最終選出來的並不一定是最優秀的武器,比如勃朗寧大威力(M1935)手槍,這款經典武器本該由法國陸軍率先裝備,但機會給到了法國陸軍,他們卻不中用,選擇了放棄。

一戰結束之後,法軍深切意識到了火力方面的不足,當時他們的制式手槍主要是M1892和Ruby轉輪手槍,兩款武器的口徑都只有8毫米左右,威力小(196焦耳)、射程短,而且彈容量(6發)還低,在戰場上越發難以派上用場,所以不得不在20年代中期開啟制式手槍的招標項目,以求獲得更優秀的武器。

法國陸軍對於制式手槍的要求倒是很明確,結構要緊湊,彈容量要大(10發以上),擊錘要外置,性能要可靠耐用,拆卸要方便,射程要遠(有效射程50米)。他們對新手槍充滿期待,甚至招標項目才剛剛開始,就已創造了Grand Rendement(大容量)和Grande Puissance(大威力)兩大專用詞。

法國是一個以陸軍為主的國家,誰能從這場競爭中勝出,就將獲得一張巨額訂單,這是所有武器商都無法拒絕的。恰好當時比利時FN公司與槍械大師勃朗寧有著密切合作,於是他們將這個重要任務委託給了勃朗寧老爺子,讓他設計一款新的手槍。

除了法國陸軍提出的幾點要求之外,FN公司還額外增加了重量(1公斤左右)、彈藥口徑(9毫米)等方面的要求,不過這對於精通槍械原理的勃朗寧來說都不是問題,很快他就設計出了樣槍,取名為Browning High Power(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勃朗寧放棄了當時更流行的自由槍機原理,而是選擇與M1911相同的槍管短后座原理,因為9毫米彈藥的動能還是相當大的,只有剛性閉鎖結構才能承受得住。

由於M1911的專利已經賣給了美國柯爾特公司,勃朗寧不可能完全沿用,所以將M1911的鉸鏈換成了契鐵和槍管後端的斜面配合,同樣可以達到閉鎖目的。

HP手槍採用雙排式彈匣設計,彈容量達到了13發,在彈容量普遍只有6-7發的年代,這種設計絕對是驚人的。另一方面,9毫米巴拉貝魯姆彈的槍口動能可以達到490焦耳,即便在50米外依然可以保持365焦耳,當時又幾乎沒有防彈衣,殺傷力也是有保證的。

1926年,勃朗寧去世,不過HP手槍的研發公司並未停止,FN公司委託他的徒弟迪厄多內·賽佛繼續對手槍進行改良。恰好M1911手槍的專利期在1928年終止,於是迪厄多內又在HP手槍上加入了許多現成設計,比如安全桿、套筒釋放按鈕等等,這也讓HP手槍越發成熟。

1931年,FN公司帶著HP手槍參與了法國陸軍的測試,無論是殺傷力、射程,亦或是重量、可靠程度,HP手槍都遠遠超過了其他競爭者,在測試過程中大放異彩。

然而,法國陸軍選擇的卻是由本土聖·艾蒂安兵工廠設計的7.65毫米手槍,這也導致勃朗寧HP手槍慘遭淘汰。所幸FN公司能說會道,很快他們便說服了比利時陸軍,使之成為比利時制式手槍,並正式定名為勃朗寧M1935手槍。

再然後,M1935手槍憑藉著出色的性能迅速崛起,甚至在二戰期間被同盟國和軸心國同時裝備(德國當時佔領了比利時,而加拿大同樣買了相關技術),總產量超過50萬支。M1935手槍火了整整70年,在1991年美國軍事雜誌評選的「20世紀十佳手槍中」,M1935的排名僅次於同為勃朗寧生產的M1911,時至今日仍然受到許多槍迷的喜愛。

其實站在法國陸軍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做法並不算完全錯誤,選擇聖·艾蒂安的產品明顯是為了扶持本土軍工產業,只不過他們沒想到M1935會如此之火,本來為這款經典神槍命名的榮譽應該屬於他們,機會就擺在眼前,卻沒能抓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1939年希特勒視察波蘭,貼身保鏢是隆美爾,僅半年提拔為師長
印第安酋長的武器,他靠這支槍擊殺美軍少將,146年仍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