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探訪西藏第二大機場:中國民用航空林芝航站

探訪西藏第二大機場:中國民用航空林芝航站

圖為林芝機場塔台。 趙朗 攝

中新網林芝9月22日電,9月份,西藏江南的林芝還是雨季,距離市區50公里的林芝機場常雲霧籠罩,是名副其實的雲中機場。

圖為旅客檢票登機。 趙朗 攝

中國民用航空林芝航站2005年成立,機場海拔2949米,是西藏第三個成立的機場,也是現今西藏海拔最低的軍民合用機場。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從航線布局、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等數據均大大超過了西藏第二個通航的昌都機場,成為西藏第二大機場。

圖為林芝機場工作人員引導剛降落的客機滑入停機位。 趙朗 攝

龔傑昌是該航站副站長,開航前一年,以航空管制員的身份從昌都邦達機場調至林芝米林機場。

2006年3月,中國民航局校飛中心對林芝機場進行校飛。在校飛的2個月里,航站100餘名職工也全力投入,每天早上凌晨4點多集體從林芝市區坐1個小時的車去機場。

圖為林芝機場塔台工作人員在引導飛機降落。 趙朗 攝

龔傑昌說:「校飛過程十分複雜,要對機場飛行程序、地面通信、導航設備、助航設施等進行全方位測試。」

圖為林芝機場塔台工作人員記錄飛機航班。 趙朗 攝

「所有員工積極主動參與到通航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當中,每個人都鼓足勁,努力工作、默默付出,這讓我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和大家難得的默契。」

2006年9月1日,林芝機場通航。由於人手少,機場的很多人身兼數職,地面服務部副經理劉麗莎以地勤人員入職,當時也承擔著保潔的工作。

圖為林芝機場塔台工作人員觀察航線情況。 趙朗 攝

「林芝機場跑道長3000米,相對高高原機場而言這不算什麼。」龔傑昌說,西藏的民航「靠天吃飯」,低雲是影響航班正常的重要因素之一,4月到9月是雨季,低雲天氣多發。為了減少天氣對飛行安全的影響,林芝機場率先在全亞洲使用RNP精密導航技術。這是中國最早單獨使用RNP導航程序運行的機場,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全RNP程序運行的機場。

龔傑昌解釋,RNP是一種先進的導航方法,是基於性能的導航(PBN)的兩大導航規範之一,相較於另一導航規範RNAV,RNP多了監控和告警功能。

他還說,除了低雲,下午經常出現大風、亂流天氣,基於安全考慮,原則上一般不安排航班。「林芝機場地形和凈空條件很複雜,跑道兩邊延長線上河谷直線距離不超過15米,兩側又有四個風口正對著機場,受地形峽管效應,導致機場下午風速風向急速變化。」

圖為旅客候機。 趙朗 攝

在保障安全飛行中,2018年,米林機場建設完成了跑道攔阻系統(EMAS),它由具有特定力學性能的泡沫混凝土組成,50厘米的厚度鋪設在跑道延長線上,形成一個攔阻床。

飛機在衝出跑道的情況下,進入攔阻床時,泡沫混凝土破損吸能,最終使飛機停止在阻攔床中。龔傑昌表示,EMAS的應用能夠提供與標準跑道端安全區相同的安全保障,節省了米林機場用於跑道端安全區的土地面積,極大增強了機場的安全保障能力。

林芝機場通航以來,漸漸融入市場化發展。最初通航,僅有一家航空公司執飛一條航線,每周只有兩班。

目前,林芝機場每日平均10個航班,由國航、藏航、川航、南航4家航空公司共經營,有林芝至成都、重慶、深圳、廣州、西昌、蘭州、西安7個主要城市的8條航線。

圖為林芝機場跑道兩側驅鳥防護系統。 趙朗 攝

龔傑昌說,自通航以來,單日進出港最高值為2400餘人次,單日保障峰值30個架次。正值林芝旅遊旺季,最近每天旅客吞吐量基本在1600人次左右。

去年,林芝機場進出港人次達到48.5萬,航班起降5300架次。隨著經濟發展、旅遊發展,林芝近兩年旅遊淡旺季的懸殊不那麼明顯。數據顯示,愈來愈多的人選擇航空進藏把林芝作為進藏的首選地。今年1月至4月,林芝機場飛機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了15%以上。龔傑昌表示,今年,旅客吞吐量預計會突破55萬人次,航班起降6200架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東部戰區空軍某基地瞄準未來戰場演練新戰法
美國空軍正式命名下一代教練機為T-7A「紅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