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10代酷睿先鋒軍團集結 PC換新蓄勢待發!

10代酷睿先鋒軍團集結 PC換新蓄勢待發!

最近一段時間頗有感觸,我發現網路上的大夥都是口是心非。比如都說好一起組隊兒噴iPhone 11了,結果一開賣我去官網下單就看到排隊排到了國慶之後才能收到貨,敢情大家嘴上說著不要,下手是一個比一個快啊。

再看看英特爾10代酷睿新品,也是這兩天集中上市。之前都說不買賬,結果聯想小新Air 14預售兩次都瞬間售罄,我是連個毛都沒搶著;RedmiBook 14增強版更是論壇、貼吧里「真香」的代名詞。還有那些什麼聯想YOGA C940、惠普ENVY 13這樣的10代酷睿新機,之前還沒開賣就賺足了人氣。

所以我算是服了,再也不信你們了!一個個身體誠實的要命,看10代酷睿新品不貴,逮住羊毛可勁兒在那薅。

因為我沒搶到心儀的產品還得等下一波,所以利用這段「空窗期」,我決定研究一下10代酷睿新品分布,以及為什麼大家口口聲聲說著不要,下手卻一個比一個快。

·英特爾10代酷睿在售新品彙總

先來看這個表:

前不久在搜索10代酷睿新品時還沒這麼多,結果上周沒怎麼注意一下子就湧現出這麼多新品來。不過嚴格來說只是配置比較豐富,總體的產品系列還沒有達到高潮。

目前在售能買到的產品包括:

聯想YOGA C940/C740系列

聯想小新Air 13/14/15系列

惠普ENVY 13系列

惠普星15青春版系列

戴爾燃7000系列

戴爾靈越13 7000系列、靈越5000 fit系列

戴爾XPS 13系列

宏碁蜂鳥FUN系列

RedmiBook 14增強版系列

總共五個品牌的13個系列更新了英特爾10代酷睿處理器。而其中,大部分為Comet Lake處理器,也就是處理器型號尾巴帶「U」標識的;少數為Ice Lake處理器,也就是尾巴帶有「G4、G7」字樣的。

價位段分布來看,Comet Lake處理器機型主打性價比,集中在4000-7000元價位段,當然XPS 13系列本身定位高端這個不算。而Ice Lake處理器機型價格較高,比如YOGA C940系列定價萬元左右。

英特爾10代酷睿為低功耗處理器,所以目前沒有遊戲本產品。不過此前雷蛇宣布推出靈刃潛行版,雖然定位超極本,但其搭載了GTX 1650獨顯,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遊戲本,它就搭載了英特爾10代酷睿低功耗處理器。

在搜集到這些產品資料之後,我又翻閱了近期網上的一些評測、技術文章和論壇貼,力求找出10代酷睿讓大家心甘情願、前赴後繼剁手的蛛絲馬跡。經過一番提煉,我覺得下面三個因素很可能是提供動力的源泉。

·沒太多預算也不怕

說白了,買與不買的決定因素就一個字——錢!

試想,你要是思聰,買電腦之前會思前想後嗎?當然是怎麼貴怎麼來啊。而且花個百八十萬的也就跟咱工薪族花個1塊、2塊的沒啥感覺。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叫王健林的爸爸或叫馬雲的老公。手裡的錢也都是咱一點一滴辛苦賺來的,自然得省著花。

我仔細對比了一下電商、論壇和貼吧里第一時間買了10代酷睿筆記本的帖子,基本都會涉及到一個關鍵詞:「高性價比」。

其實從上面匯總的表格大家也能看出來,10代酷睿升級並沒有使筆記本價格暴漲,反而是保持在了一個相當均衡的水準。4000-7000主流價位段分布了眾多產品,其中不乏小新Air、戴爾靈越、惠普ENVY這些近年來頗具口碑的系列。

所以即便大家預算不多,也不會感覺到太大的購機壓力。而且仔細看看這些產品,比iPhone便宜的可不在少數。買手機花萬八千的都不眨眼,電腦這種對很多人來說相當於吃飯工具的自然也不必吝嗇。畢竟一台好電腦帶來的是效率的提升和時間的節約。

錢,能買來時間嗎?

·10代酷睿性能輸出更穩定

除了預算之外,性能也是決定買與不買的重要因素。從7代到8代酷睿,英特爾處理器的性能提升非常大。那麼從8代到10代,提升在哪呢?

經過一番研究我發現,10代酷睿可並不能用「性能提升」四個字來簡單概括。

英特爾10代酷睿包含Comet Lake與Ice Lake兩種處理器,二者區別在於:

Comet Lake注重CPU計算能力和多線程負載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低功耗處理器中引入了6核心12線程設計,並且在主頻上保持著較高的水準。

Ice Lake則注重GPU圖形性能的提升,引入了GEN 11核顯,最高支持64個執行單元(流處理器),可以為筆記本電腦提供更好的遊戲娛樂能力,以及更好的4K/8K視頻能力。

在實際性能表現上,英特爾10代酷睿總體較8代酷睿更為穩定,不易受模具設計、散熱設計的影響,性能跑分非常穩定,如下:

CINEBENCH R15和R20的20輪連續測試,10代酷睿i5 10210U性能輸出極其穩定,總體分數波動不超過20分,相比8代酷睿有可能出現50、100分的波動,10代酷睿顯然更為穩定。

再說說核顯。英特爾GEN 11核顯是一次極大的提升,畢竟中間跳過了GEN 10,直接從GEN 9升級到GEN 11,它使得Ice Lake處理器的圖形性能得到質的飛躍。來看一組數據:

這是3DMark Fire Strike單項數據對比,可以看到,GEN 11 Iris Plus核顯相對於GEN 9 HD 620/HD 630核顯提升幅度巨大,雖然沒有能夠達到取代滿血版MX 250和MX 150入門級獨顯的程度,但與普通版MX 250和MX 150的性能相差不大,且與MX 230入門獨顯分數相當,可以取代MX 230、MX 210、MX 130等等這些入門獨顯,同時還能夠帶來更低的功耗。

另外,GEN 9核顯在4K解析度幾乎會處於癱瘓狀態,但到了GEN 11 Iris Plus核顯,不僅不會癱瘓,還能在4K解析度下玩《英雄聯盟》,這……GEN 9時代可真不敢想!

4K最高畫質

·筆記本就是要有點「小全能」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出差回到酒店想拿出筆記本玩玩遊戲放鬆一下,結果進入遊戲之後發現自己像是在看幻燈片,又默默的退出了遊戲。

其實現在的PC用戶,界限已經非常模糊。誰說商務用戶買筆記本就必須要買商務本?誰說商務本就必須只能辦公不能玩遊戲?我覺得如果辦公之餘還能有點小小的娛樂功能,性能均衡全面,表現更加全能,才是未來筆記本應該追求的方向。

事實上,10代酷睿筆記本已經不用等待未來了,GEN 11核顯性能提升、10代酷睿處理器計算能力提升,讓筆記本變得更為全能。輕薄和性能、商務和娛樂、辦公和遊戲之間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當性能壁壘被一點點衝破之後,用戶得到的是一部功能更為齊全的產品。何樂而不為呢?而且對用戶來說,也更願意選擇這樣的全能型產品。畢竟大家都是花了錢的,任何一塊瘸了腿兒,心裡不都有點彆扭么?

·結語

足夠便宜;性能穩定;更加全能;一番研究下來我覺得這三個點很能觸碰到消費者心裡的那扇門。以往我們猶豫該不該買,會考慮它的性能是不是哪裡有短板?它的價格是不是超出了預算?它的適用性是不是不那麼廣?

再看10代酷睿的這些新品,不說徹底解決了這些疑問,但至少比以往要好上不少。價格、性能、功能沒什麼太多可挑剔的,性能輸出不夠穩定的問題也得到妥善解決,首批產品定價足夠良心,可選擇品牌、系列較多,高、中、低價位分布均衡,有預算基本都能Hold住。這,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726598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OL精品科技 的精彩文章:

兩年不用微軟賬戶 直接刪除並且不提醒
蘋果想收購英特爾調製晶元業務?價格或為10億美元